1、第二章行政公文,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命令(令)、意见 第三节决定 第四节公告、报告 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 第六节请示、批复 第七节函 第八节会议纪要,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一、行政公文的特征和意义公务文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行政公文的统称。行政公文也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具体地说,行政公文就是传达、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主要工具。,下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1.特征(1)政策性(2)实用性(3)可靠性(4)定向性(5)时间性(6)
2、规范性,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2.意义 (1)颁布法规 (2)指挥管理 (3)交流信息 (4)宣传教育 (5)商洽协调 (6)凭证依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二、行政公文的格式具有特定的格式是行政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特定的格式,是保证公文的合法性、有效性、正确性、完整性的重要条件,绝不是可以随意取舍、变更的单纯形式。我们在起草公文文稿时,必须遵循其特定格式,不得标新立异,自行其是。 1.公文的书面格式(1)版头公文的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文件”二字构成,党务公文的版头也可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版头均用套红
3、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在民族自治地方,发文机关名称可以并用自治民族的文字和汉字印刷。字下三行左右距离处有一红色横线,一颗小红五角星居于线中将线平均分为左右两段。,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2)标题公文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文体种类名称(简称文种)三个要素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的通知这一标题,表明这份公文的发文机关是国务院,发文事由是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采用的文种是通知。这种三要素齐全的规范化标题,使收文者一望而知是来自什么机关,关涉什么事项,属于哪类文件,从而为公文处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一些内容单纯、文字简短的公文,如命令(令)、公告、通告等,可以适当简化标题。(3)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公文的特殊标志之一。它的作用,在于为检索和引用公文提供专指性较强的代号,为公文的统计、收发和管理、使用提供方便。除命令、公告等极少数公文的字号比较特殊外,其他公文的字号均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要素组成,如“国发1996 12号”、“中办发1996 14号”。三要素的顺序不能颠倒,年份应写全并置于方括号内。几个机关联合发文时,只标注主办机关发文字号。,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4)签发人签发人即代表发文机关审核并签字发布公文的领导人。一般在发文字号的右侧注明“签发人”三字,“
5、签发人”后加冒号标注签发人姓名。公文注明签发人的作用是表明本份公文的具体负责者,强化公文质量,同时为直接联系工作、迅速有效地答复询问的有关问题提供方便。(5)秘密等级秘密等级是根据公文内容涉及机密的程度,按照有关保密法规而划定的等次级别标志。一般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秘密等级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级。要划分得准确恰当,标注得鲜明醒目。划分过宽、过严或标注不明会导致失密或造成传递、处理上的不必要负担。凡属秘密公文,还须逐份编制、加注印刷序列号码。(6)紧急程度紧急程度是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所作的标注,其作用在于维护公文的时效,避免延误公务。,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
6、行政公文概述,(7)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即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也就是主办或答复本公文关涉事项或问题的受文机关,是公文发送的直接对象。主送机关要求在正文上方顶格书写、排印。(8)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是容纳公文内容的地方,因而成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内容要准确地传达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明确具体;写作上要力求条理清楚、简洁规范,切忌杂乱分散、拖沓冗长。除综合性内容的公文外,一般要求一文一事,以便于分送和处理。正文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写法因内容、文种、行文关系、发文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各种因素恰当处理。(9)附件附件即随文发送的其他文件、报表及有关材料等。它是
7、某些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发文的主要缘由,切不可因其是附件而视为可有可无。,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10)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指制发公文并对公文负责的机关。发文机关署名用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标示,因其标示位置在正文下方偏右而称落款。几个机关联合发文时,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其余机关按与公文关涉事项的关系逐次排列。按照有关规定以机关首长名义发布的公文,落款处应写明机关首长的职务名称和姓名。(11)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即公文最终成文的具体日期,一般以发文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的签发日期为准;会议通过的公文,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
8、。不能把成文日期理解为发出日期或初稿写成日期,更不可随意写个日期作为发文日期。,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12)印章印章是证明公文作者的合法性并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是发文机关权力的象征。印章文字要与发文机关名称完全符合,否则不具备法律效力。(13)抄送机关抄送机关即主送机关之外,还需要知晓公文内容或协助办理公文关涉事项的其他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14)主题词主题词是揭示公文内容特性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同时也是用现代化、自动化办公设备进行公文处理和管理的信息符号,具有主题性和技术性的两重性特点。(15)附注附注是指关于公文印制或翻印机关,印发日期,印制份数、份号(印
9、制份数顺序号),发送、传达范围等内容的说明文字。有些剿立的打印文件还标明打字、校对人员姓名,以示负责。,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2.公文排版装订的具体要求(1)公文排版的规格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2)公文制版的要求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画,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 mm(3)公文印刷的要求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0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 , 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不断画。,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
10、公文概述,(4)公文的装订要求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 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距,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四分之一处,允许误差为14 mm。平订钉距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5 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后背不可散页明订。裁切成品尺寸误差为11 mm,四角成90,无毛茬或缺损。(5)公文的用纸要求我国公文用纸由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16开型改为国际标准纸型A4型后,对公文的页边与版心尺寸也作了新的规定,具体是: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1 mm公文用纸仃口(左白边)为281 mm版心尺寸为156 mm x 225 mm
11、(不含页码)。,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三、行政公文的分类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现在实行的行政公文种类分为: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计13种。,上一页,返回,第二节命令(令)、意见,一、命令命令(令)是一种行政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命令(令)的功能作了如下阐述: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1.命令(令)的特点 (1)权威性和强制性 (2)使用权限有严格的限制2.命令(令)的分类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命令(令)功能的阐述,这种文体可
12、大致分出三种基本类型。 (1)公布令公布令是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命令。,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命令(令)、意见,(2)行政令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称为行政令。例如国务院1984年4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就是典型的行政令。 (3)奖惩令奖惩令就是用来奖励和惩戒有关人员的命令,有嘉奖令和惩戒令两种类型。3.命令(令)的结构及写作方法(1)标题命令(令)的标题有三种构成形式:由发令机关名称、主要内容、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由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人身份加文种组成。如郑州市人民政府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由主要内容
13、加文种组成。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种形式应用较少。,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二节命令(令)、意见,(2)正文公布令、嘉奖令的结构和内容,前面已有介绍,这里着重介绍行政令的写法。行政令的正文按照公文的常规模式进行操作,由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主要写发布命令的原因、根据、目的、意义等。作为开头部分,原则上不宜过长,但有时因原因复杂、意义重大,也可以用较多文字表述。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头部分就占了全文的二分之一左右。主体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主要写命令事项,也就是要求受命者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等。这部分内容复杂,层次较多,一般都需要分条表达,以便眉目清楚。结尾部分,主要用来写
14、执行要求。如由何单位负责执行,从何时起开始执行等。这部分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二节命令(令)、意见,二、意见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将意见列为公文主要文种之一,对其功能给出如下定义: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意见的特点 (1)指导性 (2)针对性 (3)原则性 2.意见的分类 (1)规划性意见 (2)实施意见 (3)具体工作意见,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二节命令(令)、意见,3.意见的结构及写作方法(1)意见的标题和主送机关意见的标题有两种常见写法。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另
15、一种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意见的主送机关分为两种情况:需要转发的意见,没有主送机关这一项,但转发该意见的通知,要把主送机关写清楚。直接发布的意见要有主送机关,主送机关的排列方法和一般公文相同。,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二节命令(令)、意见,(2)意见的正文发文缘由这是意见的开头部分,主要写出发布意见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但不面面俱到。文字根据具体情况可长可短,最后以“现提出以下意见”、“特制订本实施意见”等过渡性语句转人下文。意见条文这是意见的主体,要把对重要问题的见解或处理办法一一写明。执行要求有些意见需要对贯彻执行提出一些
16、要求,可以列人条款,也可单独在正文最后写一段简练的文字予以说明。如无必要,此项免除。,上一页,返回,第三节决定,一、决定的含义决定是机关公文中共有的文种。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各行各业的领导机构,对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或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性的结论,做出规划和安排时,都可以使用决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决定的功能作如下阐述: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决定功能的阐述是: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 二、决定的特点 1
17、.广泛性 2.指挥性 3.全局性,下一页,返回,第三节决定,4.权威性 三、决定的分类 1.法规政策性决定 2.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的决定 3.奖惩性决定,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三节决定,四、决定的结构及写作要求决定的内容结构一般由标题、编号、受文机关、正文、落款五部分组成。1.标题决定的标题,有两种写法: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一般都用这种完整的写法。发文机关+文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这种写法一般比较少用。2.编号决定的编号,一般用发文字号。3.受文机关受文机关的名称,在正文的上一行顶格书写。受文机关的名称后要加“:”。,下一页,上一页,返
18、回,第三节决定,4.正文由于决定的类型不同,其正文的内容侧重点与写法也有所不同。(1)对某项工作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决定对某项工作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决定,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和指挥效能,既要提出工作任务或重大行动,又要阐述完成工作任务或重大行动的政策规定、方法措施等,内容丰富,行文较复杂。正文通常由决定缘由、决定内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构成。(2)一般决定一般宣布法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的决定,正文由决定缘由和决定事项两部分组成。要求行文简短,篇段合一,不作分析。 5.落款,上一页,返回,第四节公告、报告,一、公告公告是较高级别的国家行政机关、法定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周知性公文。公
19、告是公开发布,告启公众应当遵守的公文。其发布范围较广泛,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公告和通告都属周知性公文,内容不涉密,均要公开发布,写法也很相似。但二者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别。公告强调法定权威性,其周知事项常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或行政效力,除法定机关或者较高级别行政机关外,基层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用公告行文。通告的适用范围较广,除行政机关外,企事业单位也可使用,其约束力往往是涉及一定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群众。,下一页,返回,第四节公告、报告,1.公告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用于级别较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宣布重要事项,也用于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法律法规,公布选举结果等。公布法定事项
20、的公告这是有关法令、法规规定使用的专门事项公告。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招考公告。法院公告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公告形式。如开庭公告、财产认领公告、强制执行公告等。,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四节公告、报告,(2)特点发布内容必须重要公告发布的内容必须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要注意不能事无大小都使用公告。发布范围广泛一般公文只向一定范围发布,而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经常是通过新华社用登报、广播的形式向全国、全世界发布。发布机关有资格限制公告一般是由较高级别的国家领导机关,或者授权新华社制发的。基层单位不能滥用公告。 2.公告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公告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正文、落款四个部分组成
21、。,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四节公告、报告,二、报告报告一般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询问和请求备案的陈述性应用文体。报告是下级机关呈送上级机关的上行文种,是上级机关了解下情、制订方针政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中下级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和部门经常使用这一文种。一般事后、事中行文。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1.报告的特点(1)重要性(2)明晰性(3)概括性(4)真实性,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四节公告、报告,2.报告的种类(1)综合性报告(2)情况报告(3)建议报告(4)回复报告 3.报告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报告通常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
22、、通报,一、通告通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周知性公文,是用途最广泛的告启公众应当遵守、周知或要执行的文种。通告属告知性公文,使用频率高。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通告定义为: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使用通告。,下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1.通告的特点内容具体,业务性强。通告的内容多是业务工作方面的,而且使用频率比较高;有限制的行文对象。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的,使用范围比较小;发文机关广泛。通告的内容是一般事项,所以发文单位比较广泛。 2.通告的分类 (1)通告从内容上分类,
23、有以下两种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法规性通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针对某一项工作或专门问题发布的通告。,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2)从效用上分类,也有两种制约性通告,属于在一定范围内,为保证某一项工作的开展与某项活动的进行,而发布的规定性措施;周知性通告,用于向一定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发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3.通告的结构及写作要求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文种、事由+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2)正文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
24、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3)署名和日期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二、通知1.通知的概念及种类通知是批转下级公文、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事项,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周知、办理或共同执行的普遍使用的文种。通知,最重要的一点是说明事项要明确,不能有半点含糊,用语要得体。所以它是最常用的行政公文。通知一般可分为:(1)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
25、级机关某一项工作做出指示和安排,而根据公文内容又不必用“命令”或“指示”时,可使用这类通知。(2)知晓性通知用于告之各有关方面通知的事项等。这种通知发送对象广泛,对下级、平级均可发送。(3)事务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就某一具体事项布置工作,交代任务;同级机关及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就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进行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求对方配合、协助办理等。,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2.通知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通知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1)批示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
26、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2)知晓性通知的写法 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晓事项。(3)事务性通知的写法 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备的材料等。(4)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 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3.通知的文体构成 通知
27、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结尾和落款五个部分组成。 三、通报 1.通报的概念及种类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它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工作情况、经验教训以及各种典型事例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公文文种,其作用是将有关晴况告知所属单位,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各单位相互协调,搞好工作。,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五节通告、通知、通报,通报一般可分为: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传达性通报用于传达
28、上级重要精神与重要情况,引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对当前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2.通报的结构及写作要求通报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组成。 3.通报的特点(1)内容的真实性(2)目的的告知性,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一、请示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复。任何一级机关都有相应的职权范围。凡是下级机关无权或无力解决,以及按规定应由上级机关决断的问题,都应该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同时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请示主要用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
29、上级予以指示。,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1.请示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按请示目的分,可分为批准性请示、呈转性请示和请求指示性请示三类。批准性请示内容比较简单、具体,往往是一些较为细小的实际事项的请求。请示被批准后,执行机关范围也比较小,常常就是请示单位自己。呈转性请示请示事项较为重大复杂,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不但需要上级批准,还需要上级转发。请求指示性请示这类请示多涉及政策上、认识上的问题。下级机关在执行政策时遇到困难或出现新的情况,需要变通,或执行政策时尚有不太清楚明了的地方,或对上级机关某个决定有看法,可以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性请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2)特
30、点请示属于上行公文,其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具有针对性、呈批性、单一性、时效性等特点。同时还应注意:一是必须由下级行文;二是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决定或无法处理的事;三是必须要求上级明确表态、批复。2.请示的结构及写作要求请示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三部分。(1)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如:x市关于创办市政刊物报的请示。有时可以省去发文机关。(2)主送机关表示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请示的主送机关就是负责受理和答复请示的机关。请示单位在确定主送机关时,应注意以下3点:不送领导个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越级请示。(3)正文要写请示或请求的原因
31、及做法,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3.批准性请示的具体写作要求 批准性请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请示理由、请示内容、请示结语。 4.呈转性请示的具体写作要求 呈转性请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请示理由、请示内容、请示结语。请示理由与批准性请示的写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有时语气较批准性请示更为庄重一些,由于这种请示批准转发后带有指导性,所以有时理由交待得要较详细,以期更加引起领导重视。请示理由之后的过渡语与批准性请示相同。,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请示内容一般都是请示单位的设想和建议。因为比较复杂,提出请示事项和阐述说明道理两条,缺一不可。阐释道理时,可采取引用理论根据或摆明事实
32、根据两种写法。呈转性请示内容部分在书写时要更注意条理分明,较长者要分条分项来写。请示结语呈转性请示结语也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写法与批准性请示结尾略有不同,通常写法是:“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属可行,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或其他一些类似的说法。,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5.呈转性请示和呈转性报告的区别呈转性请示不但要求上级批转,而且一定要有复文;呈转性报告虽也要求上级批转,但不要求上级复文。呈转性请示里要求批转的意见往往是较具体的作法、措施;呈转性报告里要求批转的意见往往是较原则、较概括的政策性意见。,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复,二
33、、批复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回复性公文。其制作和应用一般以下级的“请示”为条件。当下级机关的工作涉及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报请上级机关审核批准时;当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无章可循,报请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指示时;当下级机关遇到无法解决的具体困难,报请上级机关给予指导帮助时;当下级机关对现行方针政策、法规等有疑问,报请上级机关予以解答说明时;以及当下级机关因重大问题有意见分歧,报请上级机关裁决时,上级机关都应该用“批复”予以答复。除此之外,有时“批复”还被用来授权政府职能部门发布或修改行政法规和规章。1.批复的特点针对性回复性权威性,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六节请示、批
34、复,2.批复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批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审批性批复;一类是指示性批复。审批性批复主要是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公务事宜,经审核后所作的指示性答复。比如关于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项目设立、资金划拨等事项的审批。指示性批复主要是针对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这一类批复,不只是对请示机关提出请示事项的答复,而且批复的指示性内容,在其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另外,授权政府职能部门发布或修改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批复,也属于指示性批复。 3.批复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批复主要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上一页,返回,第七节函,一、函的概念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
35、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函作为公文中唯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在行文方向上,不仅可以在平行机关之间行文,而且可以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其中包括向上级机关或者下级机关行文。在适用的内容方面,它除了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相互洽谈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外,也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向上级机关询问具体事项,还可以用于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询问或请求批准事项,以及上级机关催办下级机关有关事宜,如要求下级机关函报报表、材料、统计数字等。此外,函有时还可用于上级机关对某件原发文件作较小的补充或更正。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下一页,返回,第七节函,二、函
36、的特点(1)沟通性函(2)灵活性(3)单一性 三、函的分类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用于机关单位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便函则用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没有公文格式要求,甚至可以不要标题,不用发文字号,只需要在尾部署上机关单位名称、成文时间并加盖公章。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另外,从内容和用途上,还可以分为洽商事宜函,通知事宜函,催办事宜函,邀请函、请示答复事宜函,转办函,催办函,报送材料函等。,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七节函,四、函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
37、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1.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主送机关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2.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七节函,3.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4.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或函复的
38、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5.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上一页,返回,第八节会议纪要,一、会议纪要的概念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它是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的纪实性公文,并要求有关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一种文体。 二、会议纪要的特性 (1)内容的综合性会议 (2)指导性 (3)纪实性 (4)备考性一些会 (5)形式的灵活性,下一页,
39、返回,第八节会议纪要,三、会议纪要的划分1.从会议性质划分按照会议性质来分,会议纪要大致有办公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联席(协调)会议纪要、座谈会议纪要,决定性会议纪要等。2.从写作方法划分根据纪要写法的不同,可分为决议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综合型会议纪要三种。决议型会议纪要只记载会议决议或协议的事项;情况型会议纪要对会议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纪录和整理,传达会议的有关信息;综合型会议纪要需要全面概括会议进行情况、讨论的结果和会议的主要精神,它在全面反映会议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综合,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第八节会议纪要,四、会议纪要的结构和写作要求 1.结构 会议纪要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会议纪要的标题一般由会议名称和文种两部分组成。 正文是会议纪要的主要部分。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2.写作要求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如下:(1)客观整理,保证真实(2)详略得当,突出“要点”(3)切忌将会议纪要写成会议决议和会议记录,上一页,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