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下壶口瀑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17496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壶口瀑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下壶口瀑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下壶口瀑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下壶口瀑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下壶口瀑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壶口瀑布备课时间:2018.4 备课组:初二年级 执笔:李桂枝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技能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2、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德育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2、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教

2、学方法:712 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识记课文主要词语。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一、 课上三分钟: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2莫过于黄河

3、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 3 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 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目标(1)识记课文主要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速读课文,积累文中基础词语。(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3)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

4、?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4、小组探究5、(教师)检查指导。(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1)字词略(2)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3)明确: 、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5、,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3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B、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明确:由海、

6、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小练习册基础部分 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作者描写了

7、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412、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板书壶口瀑布雨季:惊心动魄特点枯水季:气势磅礴、刚中带柔、勇往直前壶口瀑布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博大宽厚、勇往直前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8、、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一、课上三分钟: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必须”是: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5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

9、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2、明确目标(1)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2)作者在

10、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3)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4、小组探究5、(教师)检查指导。(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1)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6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2)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

11、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3)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明确: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

12、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A、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宇宙间7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明

13、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B、龙槽壶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14、“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

15、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不少于 200 字。示例: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间的水域,似乎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赶着8前面的,一齐向四面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无数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悠闲自得,似乎是不愿意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绕着弯扭着盘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12、布置作业:小练习册板书壶口瀑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