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460234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41目 录前 言 .3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4一、基本理念 4二、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学段目标 9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12第一学段(13 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3三、统计与概率 .13四、综合与实践 .14第二学段(46 年级) .14一、数与代数 .14二、图形与几何 .15三、统计与概率 .16四、综合与实践 .17第三学段(79 年级) .17一、数与代数 .172二、图形与几何 .20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5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26一、教学建议

2、 .26二、评价建议 .31三、教材 编写建议 .35附录 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40附录 2 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 413前 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以下简称标准 )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要求, 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

3、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 标准编入了一些案例,以供参考。Comment xiaochen1: 原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omment xiaochen2: 明确提出Comment xiaochen3: 强调了接受学习的作用4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

4、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

5、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课程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7、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Comment xiaochen4: 原为: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Comment xiaochen5: 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Comment xiaochen6: 原为:更要Comment xiaochen7: 原为更要Comment xiaochen8: 新增要求Comment xiaochen9: 原为空间与图形Comment xiaochen10: 原为实践与综合运用Comment xiaochen11: 新增的要求,在数与代数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养Comment xiaochen12

8、: 明确提出5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

9、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二、设计思路(一) 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

10、学段(13 年级) 、第二学段( 46年级) 、第三学段( 79年级) 。(二) 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学习活动的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标准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术语解释见附录 1) 。(三) 关于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

11、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Comment xiaochen13: 新增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14: 新增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15: 新增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16: 明确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涵义Comment xiaochen17: 原为:统计观念6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

12、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

13、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14、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证明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

15、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Comment xiaochen18: 新增了随机现象7象。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在概率的学习中,帮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是重要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

16、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四)关于实施建议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标准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内容, 标准在相关部分提供

17、了一些案例(参见附录 2) 。Comment xiaochen19: 明确提出Comment xiaochen20: 新增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21: 原为:统计观念Comment xiaochen22: 新增的数学活动Comment xiaochen23: 新增的过程Comment xiaochen24: 在此条中新增的能力要求Comment xiaochen25: 原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8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

18、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

19、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0、。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9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 年级 )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

21、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能

22、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Comment xiaochen26: 原为:认识10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第二学段(4-6 年级 )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

23、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4能借助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在观察

24、、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 能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问题解决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

25、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第三学段(7-9 年级 )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Comment xiaochen27: 明确要求Comment xiaochen28: 原为:感受抽样的必要性Comment xiaochen29: 明确了简单事件Comment xiaochen30: 新增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31: 与原来的提法不同Comment xiaochen32: 明确提出合

26、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作用11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数学思考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27、;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

28、、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12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 年级 )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 能说出多位数各数位的名称,初步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4.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 2)。5. 能

29、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 3)。(二)数的运算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 4)。2. 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4. 能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的大小。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

30、程(参见例 5)。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 能运用数和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三)常见的量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认识钟表,了解 24 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 6)。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估测或测量物体的质量。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探索规律13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 7、例 8)。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

31、、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 9) 。3.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 19) 。(二)测量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 10) 。3.

3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 11)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分米 2、米 2)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 12) 。(三)图形的运动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 13)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 14) 。3.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四)图形与位置1.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33、,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 15) 。14三、统计与概率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参见例 16)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参见例 17、例21)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看例 18、例 21) 。四、综合与实践1. 通过操作活动等,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

34、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2. 在操作活动中,知道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步骤。3. 经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参见例 19、例 20、例 21)第二学段(4-6 年级 )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 22)。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3)。4. 知道 2,3,5 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

35、有倍数,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 了解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7. 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包括带分数和假分数),认识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参见例 24)。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15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二)数的运算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6、)。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相互关系。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6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 25、例 26)。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参见例 27)。(三)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 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

37、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如 3x+25,2x -x3)。(四)正比例、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或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 28)。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五)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 29、例 30)。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16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结

38、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知道扇形。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参见例 31)。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二)测量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45,60,90角。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3认识面积单位:千米

39、2、公顷。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 32)。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厘米 3以及 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8探索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 33)。(三)图形的运动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实例,

40、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参见例 34)。3能利用方格纸等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四)图形与位置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3会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 35)。17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的过程(参见例 36)。三、统计与概率(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41、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参见例 37、例 38) 。4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参见例 37)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参见例 38)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37)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

42、可能发生的结果(参看例 39)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和同学交流(参看例 39) 。四、综合与实践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初步获得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4. 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参见例 40、例 41、例 42、例 43)第三学段(7-9 年级 )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43、,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Comment xiaochen33: 新增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34: 根据例题判断,把原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合并于此项Comment xiaochen35: 新增的具体要求Comment xiaochen36: 新增的具体要求Comment xiaochen37: 明确提出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38: 没有明确提出有效数字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39: 明确提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Comment xiaochen40: 删去了“不要求分母有理化”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41: 根据例

44、题判断把原来的“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合并于此项Comment xiaochen42: 明确提出这部分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43: 新增部分Comment xiaochen44: 原为指数的要求18(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a 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参见例 44)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

45、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 45) 。(5)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6)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代数式(1)在现实情境中,借助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参见例

46、 46) 。(2)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 47)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a+b)( a-b) = a 2- b 2; (a+ b)2 = a 2 + 2ab + b 2,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

47、计算(参见例 48) 。(4)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系数是正整数) 。Comment xiaochen45: 原为观察Comment xiaochen46: 新增了对等式性质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47: 删去了分式方程的限制条件“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的要求Comment xiaochen48: 新增的学习内容,为二次函数部分新增内容作准备Comment xiaochen49: 新增学习内容Comment xiaochen50: 没有明确提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19(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

48、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二)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参见例 47、例 49) 。(2)经历心算、画图或利用计算器等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 50) 。(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5)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6)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参见例 51) 。(7)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8)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

49、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 。(9)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参见例 52) 。(2)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函数1函数(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3)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参见例 53)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