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了解史书体例。 了解战国策。 了解刘向。 积累出自战国策中的成语。 了解题目。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读课文,积累字词。,(1)编年体按年代顺序叙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同一年里可以叙述很多国家发生的事件。(左传、资治通鉴),史书体例:,(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
2、记载历史事实。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3)国别体 是先分国家,然后按年代叙述历史事件。(战国策、国语),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论述观点,巧譬善喻。如“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狡兔三窟”等故事,劝谏君王,取得了说服的效果。,我们读过里面的故事呢!,一部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奇谋异智故事的国别体史书,也是后世叙事散
3、文的典范。,成语: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南辕北辙 狡兔三窟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解题,讽: 婉言规劝谏: 直言规劝,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这里指邹忌用自身事例设喻类比,规劝齐王。,接受。,臣子向国君提意见。,讽:,纳:,谏:,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
4、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背景资料,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齐威王:
5、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kn )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历史上的谏臣,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 入朝见威王复问其妾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上书谏寡人者 谤讥于市朝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给蓝色的字注音,y,
6、zho,ku,cho,qi,sh,jin,bng,jin,j,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今齐/地/方千里。,句读示例,翻译课文,第二课时,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长,身高,早晨,穿戴,名动,照,对说,固定句式。“与相比, 谁更” 。 孰:副词,谁,=甚美。太美丽了,比得上,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太美丽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光艳美丽
7、,怎么,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判断句。标志:者也。,即“信自”。宾语前置,第二天,又,“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他,“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及、比得上,美丽、漂亮,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聊天,(又)问他:“我与徐公哪个更美?”客人说:“徐
8、公不如您美啊。”,怎么,美丽、漂亮,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二天,通假字,“熟”,仔细,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以为:认为,视自, 宾语前置,“甚远”太远了,在晚上。名状,表顺接,两个动作相连,以为美。(认为美)意动用法,偏爱,形动,对,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他,指徐公,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丽。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丽
9、,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丽,是想对我有所求。”,译 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确实,土地方圆,近臣,没有,受蒙蔽 此指 因受蒙蔽而不明,比,的,用在主谓间,不译,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
10、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深啊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对,好,当面。名状,指责,过失,上等,“于市朝谤讥” 状语后置,使听到。,满一年,间或、偶然,即使,“齐王纳谏”这件事,所说的,议论,公共场合,朝见,到,集市,不时,有时候,在,的人,的事,讥,谏,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齐威王说:“好!”就下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
11、指责我的过失的,受上等奖赏;能够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事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字词小结,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徐公来,孰视之 “ 孰”通“熟”,仔细。,通假字,窥镜 古义:照。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偷着观察。 而复问其妾曰 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古今异义词,今齐
12、地方千里 古义:地方是地与方的连用。地,土地,领土。方,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上书谏寡人者 古义:国君的自称。今义:独夫。,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暮寝而思之 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上受上赏:上等,名词。上书谏寡人者:送上,进献,动词。 下乃下令:颁布,下达,动词。受下赏:下等,名词。 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门庭若市:如,像,动词。,一词多义,有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连词,读yu。 欲有求
13、于我:与“无”相对,动词,读yu 朝朝服衣冠:早晨,名词。读zho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名词。读cho能谤讥于市朝:官府的大堂。读cho。市朝,即公共场合。皆朝于齐:朝拜,动词。读cho,孰孰视之:通“熟”,仔细,形容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疑问代词。用于比较。 善王曰:“善。”:好,高明。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刺”的方式:当面。 吾妻之美我者,私
14、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词类活用,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形容词活用为名。 朝服衣冠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重要虚词,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徐公,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指齐王纳谏这件事。,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能谤讥讽于市朝 6、皆以美于徐公 7、皆朝于齐,分析
15、课文,兼语句,“邹忌讽 纳谏”,齐王,解 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概括每段意思,第一段:邹忌比美,第二段:邹忌讽谏,第三段:威王纳谏,1、你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段内容吗?,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与徐公比美,第一段:邹忌比美,2、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形体面貌光艳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3、邹忌如何与徐公比美的?,4、妻、妾、客为什么异口同声肯定邹忌比徐公美呢?相同的语意,感情色彩有何不同?,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
16、妻、问妾、问客,以及妻、妾、客的三答。,妻由于爱而有偏私,妾由于畏而不敢直说,客由于有所求而要讨他的欢心。 妻语气极尽赞美,表现了一种偏爱的感情;妾不像妻那样热情称赞,表现出一种逢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客人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5、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结果怎样?,4、而后写邹忌思考解蔽,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明智、精细。,第一段:,诵读指导:,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
17、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发的深思,他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5、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吗?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小结第一段,第一部分(1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1 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邹忌入朝见齐威王后,没有从正面提出要齐威王纳谏,而是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18、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齐威王的治国大事,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的统治地位,“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因而受蒙蔽最深。,发展:邹忌讽谏,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使齐王懂得纳谏的重要,家 事,国 事,三 比,这样讽谏齐王有什么好处?,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他没有对齐威王进行公开的批评,而是以事设喻,运用委婉的说法,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这种采
19、用设喻、暗示来讲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第二段:,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节奏感很强,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1、说说这一段的内容,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高潮及结局:齐王纳谏,2、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
20、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3、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赏群臣吏民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面刺 上赏 上书 中赏 谤讥 下赏,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 赏,三 变,4、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纳谏后不同时期段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批评者勇气的大小。“门庭若市”一方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进谏者逐渐稀少,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
21、政治清明。,5 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收到可喜之效,第三段,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 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酒色而被挖心; 屈原劝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吴子胥劝夫差不要轻信勾践而被杀; 白居易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 韩愈谏迎佛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2、” 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
23、忠言顺耳利于听”。,(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2)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
24、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是一代胸怀宽广、管理民主、勇于纳谏、善于纳谏而魅力十足,治国有方、功绩卓著的开明君主。,人物形象,邹忌,善思:小中见大 善谏:足智多谋 求实:实事求是,齐王,善听:从善如流 善做:改革创新,一代忠臣,一代明君,1、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
25、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小结,妻的回答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言语拘谨。,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平淡,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2)对话精彩,合作探究,鉴赏品味,找“三”,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提示、邹忌向几个人询问自己有没有徐公美?、他们的答案一致吗?、邹忌对他们的回答分别
26、如何分析?、邹忌进谏齐王时将自己和齐王进行了几方面比较?、齐王有几种级别的奖赏?、下令后按时间顺序发生了几次变化?,比,问,答,思,赏,变,三,三,三,三,三,三,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等。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3)结构精巧,总结:,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启示?,1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
27、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不盲目自信,得意忘形,而保持清醒的判断,有自知之明,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善于思考,能及时反思与自省。 观察事物深入细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2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
28、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3)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广泛听取意见,5、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
29、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6、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2)要多实践,多观察,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劝谏名言,齐景公酷爱打
30、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交际拓展,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阅读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
31、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止息,残暴,能忍受,堵塞,河水,堵塞,使说出,流放,使眼色,非议、攻击,zh,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的人都指责他。召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人,派他监视指责自己的人。卫巫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因此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只是彼此使个眼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攻击了,现在他们再不敢瞎说。”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
32、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引导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给他们言论自由,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厉王不听。于是国都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爆发起义),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这篇短文中比喻说理的句子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这篇短文所出的名言是:,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相同点有:,内容都是劝国王纳谏, 谋臣都关心国事,娴于辞令; 都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 ,填表说明两文的不同点,战国策 国语 战国 西周后期,邹忌 召公 齐威王(开明) 周厉王(暴虐),讽谏 直谏 类比 比喻,王曰善乃下令王不听
33、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对这两篇短文的一则评论,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古往今来,不外乎两种态度:一种是视为洪水猛兽,予以堵塞。典型的如周厉王,为消弥民众怨言,采取了杀头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结果导致了大规模的民众揭竿而起,“三年乃流王于彘”;另一种是视之为民意、民心,予以疏导。如战国时的齐威王,不但奖励当面提意见者,就是“谤议于市朝”者也发奖金,赢得了举国万众一心,使齐国繁荣富强。两相比较,后者无疑是明智的、可取的,不失为兴国兴邦之举。,再见,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类比
34、,说理,邹忌讽谏,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家事喻国事,矣甚蔽之王,设喻,以小见大 以为人处世之小,见治国安邦之大,小结,问 美,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比 美,思 美,妻,妾,客,私,畏,求,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相 貌,邹忌比美(开端),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
35、邹忌讽谏(发展),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齐王纳谏 (高潮),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威王除蔽,三令,面刺上赏,上书中赏,谤讥下赏,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妻)私 私(宫妇左右)(妾)畏 畏(朝廷之臣)(客)求 求(四境之内),齐王纳谏,邹忌
36、进谏,善,思,家事小,大国事,三 赏,三 变,战胜于朝廷,设喻,说理,威王受蔽:,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邹忌比美:,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威王除蔽:,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思路整理,角度,启示,3、邹忌比美,要从善如流、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2、齐王除蔽,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广泛听取意见,1、齐王纳谏,4、邹忌讽喻,一、开端:邹忌比美,二、发展:邹忌讽谏,三、高潮:齐王纳谏,四、结局:四国朝齐,总结全文,情节结构,讽谏手法,一、类比说理,二、以小见大,1,1,1,1,
37、1,1,1,1,1,1,1,1,1,1,1,1,1,1,1,1,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劝谏目的。,(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 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比干:剖腹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1,1,1,1,1,1,1,1,1,1,1,1,1,1,1,1,1,1,1,1,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是敢于直言劝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被称为“亘古忠臣”。,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
38、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你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理解性默写,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
39、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习题,本文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臣妾(q) 昳丽(y) 朝服衣冠(zho) B孰与(sh)弗如(f )皆朝(cho)
40、于齐 C窥镜(ku)期年(q) 数(shu)月之后 D旦日(dn) 暮寝(qn)时时而间(jin)进,B,国别,战国策,词类活用,(1)吾妻之美我者(2)臣之妻私我(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5)朝服衣冠(6)孰视之(7)王之蔽甚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作状语,“当面”),(名词作动词,“偏爱”),(意动用法, “认为美”),(通假字,通“熟”,仔细),(被动用法,“受蒙蔽”),“谤” :诽谤、毁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讥”:讥讽”,指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谤”和“讥”在现代汉语里都是
41、带贬义的,指造谣中伤或恶意的攻击 。,古今异义,谤、讥、讽,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词都不带贬义。 “谤”是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缺点,“讥”是委婉的讽劝。 本文中齐威王把“面刺”、“谤讥”、“上书谏”分为3种批评方式,都给予奖赏, “谤讥于市朝”,指的是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这种批评议论是正当的。,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忌不自信。(3)与坐谈。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判断句式),(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早晨,朝廷,官府的大堂,朝见,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燕、赵、韩、魏闻之。 孰视之。 客之美
42、我者。,一字多义,(助词,的),(代词,这件事),(代词,代徐公),(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邹忌(进谏者):由小见大,设喻巧妙,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4、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也有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正面和反面例子吗? 正面:唐朝的魏征和李世民,春秋时期鲁国的曹刿和鲁庄公反面:商朝的比干和商纣王,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和吴王夫差,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和楚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