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四节 说说句子一、汉语里的句子句子是语言里最大的语法单位;但从表述的角度说,句子又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因为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句子可以理解为语言中伴有一定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成分。一句话完了,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 ) 、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例如:(1) 他们都去广州。 (2) 你先走吧。(3) 你想吃点儿什么?(4) 狼来喽!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是,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汉语里,一个词组或一个词加上一定的句调就是句子。在汉语里,具备主语、谓语的主谓词组可以加上句调形成为句子,例如:(5) 爸爸回来了。(6) 我吃
2、。(7) 那孩子很可爱。 其它词组也可以加上句调形成为句子,例如:(8) 当心玻璃! 由述宾词组加句调形成(9) 快走! 由“状-中”偏正词组加句调形成(10)唱得好! 由述补词组加句调形成(11) “你下午干什么?”“做作业。 ” 由述宾词组加句调形成(12) “刚才谁来啦?”“隔壁小王。 ” 由“定-中”偏正词组加句调形成有时甚至一个词也能加上句调形成为句子,例如:(13) “谁?” “我。 ”(14) “蛇!”但在实际语言中,由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还是居多,所以句子一般都包含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例如“你们都去。 ”这个句子里, “你们”是主语,“都去”是谓语。再如:(15)新来的老师 教中
3、国历史。 主 语 谓 语 (16)李先生 是上海人。主 语 谓 语 (17)他的个儿 挺高的。主语 谓语 二、从构造上看句子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属于单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这样形成的句子就称为“复句” 。请先看两个例句:25(1)今天小张病了。(2)他不能来上课了。例(1)和例(2)都是主谓句,它们都是单句。如果把它们按因果关系组合在一起,成为:(3)今天小张病了,他不能来上课了。例(3)就是一个复句了。一般将其中的“今天小张病了”和“他不能来上课了”称为“分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复句是由单句组合成的,这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是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从道理上说
4、,复句本身是一个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 (即分句)既然只是复句的一部分,那么它本身就不能再叫做“单句” 。下面的句子都属于复句:(4)如果你想去,我就陪你去。(5)她不但聪明,而且很勤奋。(6)你去,我也去。(7)你是去广州呢,还是去厦门呢,还是去昆明?(8)雨停了,风也小了,但乌云依然没有散去。可见,从结构上看,句子首先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关于复句,还可以进一步分类,详细情况,我们将在本章第八节介绍。现在先说说单句在构造上的分类。单句,从构造上说,首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具备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的句子叫“主谓句” 。如上面举的例(1) 、 (2) 。但是句子不一定总是由主谓词组
5、形成,不一定总是包含主语和谓语。例如:(8)出太阳了。 (9)别说话!(10)疼得他都要掉眼泪了。(11) “陈校长回来了吗?”“已经回来了?”(12) “你在干吗?”“写信呢。 ”从结构上看,例(8)只包含述语(“出”)和宾语(“ 太阳”),例(9)只包含状语(“ 别”)和中心语(“说话”),例(10)只包含述语(“ 疼得”)和补语(“他都要掉眼泪了”),例(11)问话只包含状语(“已经”)和中心语(“ 回来了”),例(12)答话只包含述语“写”和宾语“信” 。这些句子都不具有主语和谓语,都不是主谓句。我们称这类不具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为“非主谓句” 。不过上面这五个句子又可以分两种情况:例(
6、8)、例(9)、例(10)是一种情况,它们可以不依赖上下文而表达比较明确、完整的意思,一般称这种句子为“无主句” ;例(11)、(12)是另一种情况,它们得在一定上下文里才能表达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意思,一般称这种句子为“不完全主谓句” ,即看作是承前省略了主语的主谓句。无主句和不完全主谓句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无主句不必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它可以独立存在;不完全主谓句则必须依赖一定的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不能存在,也就是说不完全主谓句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不能表示清晰的意思。第二,从表面看,无主句似乎是一种省略了主语的句子,事实上这种句子是补不出或无需补出明确的主语的。而不完全主谓句里被省
7、略的主语都可以补出来,上面举的例(11) 、(12)也可以说成:26(13) “陈校长回来了吗?”“陈校长已经回来了?”(14) “你在干吗?”“我写信呢。 ”有的句子是由一个单词形成的。请看下面的对话:(15) “谁?”“我。 ”“进来!” 这种句子一般称为“独词句” 。独词句也属于非主谓句。综上所述,句子的结构分类可图示如下:主 谓 句单句 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句子 无主句(包括独词句)复句(还可以进一步分类,详见本章第八节)三、从用途上看句子从用途上看,或者说从表达上看,句子可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一)陈述句。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例
8、如:(1) 他们在上课。(2) 我哥哥已经结婚了。(3) 他明天不去上海。(4) 今天是星期六。(5) 这孩子很可爱。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句调是一个降调。在书面上陈述句末尾都用句号(。 ) 。(二)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例如:(1)你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2)你明天走吧。(3)站起来!(4)你别喝了!(5)不准随地吐痰!祈使句表示祈使语气,句调有的是一个降调,有的是一个急促的高降调。在书面上祈使句末尾或用句号(。 ) 、或用叹号(!) 。(三)疑问句。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疑问句内部又可细分为四小类
9、:1.是非问句。形式上跟有的陈述句、祈使句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句调用升调。回答时可以只用“是” 、 “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例如:(1)他们在上课?(2)他并不知道?(3)今年是建校三十周年?(4)你叫他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27(5)不准抽烟?2.特指问句。句中一定有疑问代词,以表示疑问。回答时不能只用“是” 、 “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而要作出具体回答。特指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例如:(6) 刚才谁来了?(7) 你想喝点什么?(8) 他准备去哪儿旅行?(9) 这大衣多少钱?(10)她最近身体怎么样?3.选择问句。问话人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要听话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询
10、问方式是“X 还是 Y”。选择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例如:(11)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12)他想去北京还是上海,还是广州?(13)你想喝可乐,喝咖啡,还是喝红茶?(14)她个儿高,还是矮,还是不高不矮?4.反复问句。问话人只提出肯定与否定两项,要求听话人在肯定与否定之中作出回答。基本询问方式是“V 不 V”或“V 没(有)V” 。反复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例如:(15)你去不去?(16)他明天来不来?(17)那衣服贵不贵?(18)那地方远不远?(19)你看没有看今天的电视新闻?(20)你去没去他家?口语中也可以只在句末用一个否定副词“不”或“没有”来表示反复问
11、。例如:(21)你去不?(22)那地方远不?(23)你看今天的电视新闻没有?(24)你去他家没有?疑问句末尾常常用疑问语气词“吗” 、 “吧”或“呢” ,来增强疑问语气。句末疑问语气词在使用上有分工:在是非问句末尾,用“吗”或“吧” ,不用“呢” ; 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末尾则用“呢” ,不用“吗”或“吧” 。例如:(25)他们在上课吗 / 吧?(26)这是谁告诉他的呢?(27)他究竟去了福州,还是去了广州呢?(28)他去没去学校呢?例(25)句末用“吗 / 吧” ,属于是非问句;例( 26)(28)句末用“呢” ,分别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注意,下面两个问句看上去很像是非
12、问句(因为句中没有疑问成分) ,其实不属于是非问句:(29)我的笔呢?(30)你一个人病了呢?例(29) 、 (30)实际是特指问句的一种省略形式,可以补出疑问代词。请看:(31)a.我的笔在哪儿呢? 28b.我的笔到哪儿去了呢?(32)你一个人病了怎么办呢?(四)感叹句。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惊讶或悲哀等) 。表示喜悦、愤怒、惊讶的感叹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调,表示悲哀的感叹句一般用低而趋降的句调。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 。例如:(33)这风景多美啊!(34)你给我滚!(35)蛇!(36)敬爱的周爷爷,您安息吧!二、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方法在第三节“词组”里,我们曾说,分析复杂词组,用层次分析法。对于句子,我们如要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也是用层次分析法。试以“我弟弟正在做英语练习”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把它分析为:我 弟弟 正在 做 英语 练习。1 2 3 4 5 6 7 8 9 10 1-2 主谓关系 3-4 “定- 中”偏正关系5-6 “状-中”偏正关系 7-8 述宾关系9-10 “定-中”偏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