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130053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昭君出塞”体现了汉朝时期的“和亲”政策,它发生于 A.汉藏之间 B. 汉匈之间 C.满汉之间 D.汉蒙之间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以武力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北方的威胁来自( )A. 西域 B. 大秦 C. 匈奴 D. 鲜卑3、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4、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班超5、汉武帝是一位对匈奴态度强硬的皇帝,他曾派兵 从匈奴手中夺回了(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6

2、、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 10公里处,有一座西汉墓,墓碑上写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诗中“胡汉和亲”发生在A汉武帝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元帝时7、下边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汉A、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变化 B、对外交往的变化 C、文化交流的变化 D、经济发展的变化8、秦汉三国之际山西涌现出许多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其中以抗击匈奴闻名天下的是( )关羽 卫青 杨业 霍去病A B C D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令人神往的蒙古大草原。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A突厥 B鲜卑 C吐蕃 D匈奴10、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

3、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 A成都 B咸阳 C洛阳 D呼和浩特11、霍去病墓位于陕西茂陵,假若为其墓碑题写铭文, 你会选择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D、漫漫长路,上下求索1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符合下列情况的是(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B、和亲是汉朝以求暂时避免匈奴骚扰 D、和亲是汉、匈奴民族间的和睦相处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马踏匈奴霍去病 昭君出塞图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

4、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4、汉武帝派大军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对抗的是在( )A、 公元前 119年 B、公元 119年B、 公元前 1世纪中期 D、公元 1世纪中期15、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 苻坚 B、冒顿单于 C、呼韩邪单于 D、拓拔焘16、 “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 )A通西域,北击匈奴 B通吐蕃,南击南蛮C通夷洲,西击党项 D通南中,东击东胡17、下图是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书“单于天降”汉字,这种现象说明( )A匈奴人已全面汉化 B匈奴人信奉上帝C匈奴人用汉字作

5、装饰 D汉匈友好相处,文化交流频繁18、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取得胜利的原因中,不包括( )A反击战顺应了人民的心愿,人民积极支持战争 B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麻痹了匈奴C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D卫青、霍去病等将领英勇善战19、汉武帝对匈奴进行反击的原因是( )A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B“和亲”政策无法执行下去C匈奴连年骚扰边疆,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D匈奴分裂成为两部分20、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A他们过着游牧生活 B冒顿励精图治,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格的军队C他们已开始过着农耕生活 D冶铸业发达21、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是在( )A秦朝 B西汉初年 C西汉末年 D

6、东汉时期22、下面是昭君出塞图,请你判断此事件发生于( )A公元前 1世纪中期 B公元 1世纪中期C公元前 2世纪中期 D公元 2世纪中期23、关于匈奴族的生产和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匈奴族过着游牧生活,畜牧业兴旺发达B匈奴人的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铁器C许多金属制品用动物图案做装饰与其发达的畜牧业有关D匈奴人已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进入农耕社会24、匈奴族生活的范围主要在( )A东北平原 B蒙古草原 C新疆一带 D西藏地区25、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为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白登之围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昭君出塞A B C D26、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

7、与西汉抗衡的是A公元前 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 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27、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和目的是西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西汉的政权巩固 为了吞并匈奴 为了确保北部边郡的安宁A B C D28、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9、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 B.单于 C.赞普 D.大王 30、下图是“单于天降”瓦当。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匈奴

8、B契丹 C女真 D蒙古31、一位旅游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纪念地拍摄了一幅纪念雕像(如图)。你认为雕像中的两位人物是A.冒顿单于,王昭君 B.呼韩邪单于,王昭君C.汉元帝,王昭君 D. 冒顿单于,吕后二、分析说明题32、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年仅 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请完成:(1)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3) 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材料分析题(每空?

9、 分,共? 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胡”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2)请用最简短的语言归纳汉朝与材料中“胡”的关系。(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以后的情况? (4)结合材料中的诗句,你能说出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吗? 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评卷人 得分材料 2 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以

10、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材料 3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请回答:(1)比较材料 1、2,说明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区别?(2)材料 3的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4、C5、D6、D 7、A 8、D 9、D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A 17、D 18、B 19、C 20、B 21、D 22、A 23、D 24、B 25、A 26、B 27、D 28、B 29、B 30、A31、B二、分析说明题32、(1)霍去病。(2)为国忘私的高贵品质。(3)此后,匈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无实力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向西迁移。三、材料分析题33、(1)匈奴;呼韩邪单于。(2)和、战。(3)昭君出塞。(4)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4、(1)这两个时期的和亲有着本质的区别。汉初的“和亲”,是在国力贫穷的情况下进行的,是被迫的,昭君出塞不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主动的、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战争,而是民族间友好交流、融合、长久的和平。(2)指昭君出塞后,汉匈双方交好,不再发生战争。作用:昭君出塞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汉匈双方友好相处,互相交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