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智能网总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智能网中,通常包括业务控制功能 SCF和业务数据功能 SDF的设备是 ( C )A、SSP B、IP C、SCP D、SMS2、通常包括 CCF和 SF,也可包括专用资源功能 SRF的设备是 (A )A、SSP B、IP C、SCP D、SMS3、当 SSP中的基本呼叫控制模块(BCSM)在呼叫处理过程中检测到一个触发请求点 TDP-R后,SSP就发送( A )操作给 SCP,请求 SCP给出完成此智能业务的指令。A、启动 DP B、请求报告 BCSM事件操作 RRBEC、连接 D、BCSM 事件报告 ERB (Event Report BCSM)4、( C
2、 )操作是由 SCP传送至 SSP的。SCP 通过此操作要求 SSF根据本操作参数中给出的信息将呼叫接续到规定的目的地去。在本操作中包含目的地路由地址、振铃模式或路由清单等参数。A、启动 DP B、请求报告 BCSM事件操作 RRBEC、连接 D、BCSM 事件报告 ERB (Event Report BCSM) 5、 ( B )操作是由 SCP发送至 SSP的,本操作要求 SSP监视与呼叫有关的事件,当检测到相关事件后向 SCP报告。A、启动 DP B、请求报告 BCSM事件操作 RRBEC、连接 D、BCSM 事件报告 ERB (Event Report BCSM)6、 在移动智能网的目标
3、网中,对终结呼叫 MT的智能业务的触发是根据( C )来触发的。A、接入码 B、始发 CAMEL签约信息 O-CSIC、终结 CAMEL签约信息 T-CSI D、被叫号码7、在移动智能网的目标网中,对始发呼叫 MO的智能业务的触发是根据( B )来触发的。A、接入码 B、始发 CAMEL签约信息 O-CSIC、终结 CAMEL签约信息 T-CSI D、被叫号码8、本地网智能化改造后,集中管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 D )A、端局 B、汇接局 C、SCP D、SDC二、简答题21、简要说明智能网的基本概念 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将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即交换机只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在电信网中设置一些新的功
4、能节点(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智能外设(1P)、业务管理系统(SMS)等),智能业务由这些功能节点协同原来的交换机共同完成。 当用户使用某种智能网业务时,具有 SSP功能的程控交换机识别是智能网业务时,就向 SCP发出询问请求,在 SCP运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查询有关的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然后向 SSP下达控制命令,控制 SSP完成相应的智能网业务。2、简要说明业务交换点 SSP的基本功能。业务交换点通常包括呼叫控制功能 CCF和业务交换功能 SSF,也可包括专用资源功能SRF。SSP 是公用电话网 PSTN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与智能网的连接点,它可检测智能业务呼叫
5、,当检测到智能业务时向业务控制点 SCP报告,并根据 SCP的命令完成对智能业务的处理。SSP 是对由原来的程控交换机的软、硬件进行改造后得到。SSP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呼叫控制功能(1)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 这部分功能与原来程控交换机中的呼叫控制功能类似。(2)智能网附加功能在基本呼叫处理中增加检测点,检出智能网为控制呼叫需了解的各种事件;可根据 SCP发来的控制命令改变呼叫处理的流程。2业务交换功能(1)检测点触发机制:依据检测点触发标准对 CCF上报的事件进行检查,将符合检测点触发标准的事件报告给 SCF,并根据 SCP发来的控制命令修改呼叫连接处理功能;(2)对 CCF与 SCF之间
6、的信令进行处理,将交换机内的消息格式与标准的 INAP消息格式进行转换;(3)根据 SCP发来的命令,完成对智能业务呼叫的流量控制。3、简要说明业务控制点 SCP的基本功能。业务控制点 SCP是智能网的核心。SCP 通常包括业务控制功能 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SCF接收从 SSFCCF 发来的对 IN业务的触发请求,运行相应的业务逻辑程序,向业务数据功能 SDF查询相关的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向 SSFCCF、SRF 发送相应的呼叫控制令,3控制完成有关的智能业务。SDF存储与智能业务有关的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网络数据和资费数据,可根据 SCF的要求实时存取以上数据;也能与 SMS相互通信
7、,接受 SMS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的加载、更改、删除以及对数据的一致性检查。4、简要说明固定电话网智能化改造的基本思想。固网智能化的目的是通过对 PSTN 的优化改造实现固网用户的移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从而创造更多的增值业务。其改造的基本思想是用户数据集中管理,并在每次呼叫接续前增加用户业务属性查询机制,使网络实现对用户签约智能业务的自动识别和自动触发。5、CAP 与 MAP在七号信令中的位置CAP(CAMEL Application Part)是 CAMEL 的应用部分,它基于智能网的 INAP 协议。在Phase1 阶段,CAP 规定了 gsmSSF 和 gsmSCF 之间的信息流。在
8、 Phase2 阶段,CAP 除了规定 gsmSSF 与 gsmSCF 之间的接口外,还规定了 gsmSRF 与 gsmSCF 之间的接口。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是 GSM 系统的移动应用部分,它为 GSM 系统提供必要的信令功能,这些功能是七号信令系统提供必要服务(如在 PLMN 中语音和非语音应用)所要求的。在 GSM Phase 2+,为了满足 CAMEL 网络的需要,特地增加了一组 MAP 操作,并对已有的几个 MAP 操作作了修改。CAP 与 MAP 都是应用层的协议,同属 TCAP 的用户。它们在七号信令系统中的地位如示。 TUPMTP ISUP
9、 SCP TCAPINAP CAP MAPINAP: 智 能 网 应 用 规 程 MAP: 移 动 应 用 部 分 CAP: CAMEL应 用 部 分TUP: 电 话 用 户 部 分 ISUP: ISDN用 户 部 分 TP: 事 务 处 理 应 用 部 分SCP: 信 令 连 接 控 制 部 分 MTP: 消 息 传 递 部 分6、请列举出 10 个常用的 CAP 操作,并简述其含义。(1) IDP:Initial DP该操作由 SSP 发送给 SCP,SSP 请求 SCP 为某个呼叫建立智能业务控制关系,一般是一次智能呼叫中 SSP 上报给 SCP 的第一个消息。IDP 的参数主要包括业务
10、键(在 SSP 和 SCP间唯一标识一个业务) 、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号码属性等。(2) RRBE:Request Report BCSM Event该操作由 SCP 发送给 SSP,SCP 请求 SSP 动态配置 DP 点,当 SSP 在以后的呼叫过程中遇到这些 DP 点时,会上报呼叫信息给 SCP。RRBE 为 SCP 控制呼叫创造了条件。RRBE 的参数主要包括需要配置的 DP 类型、DP 条件等,一个 RRBE 可以配置多个 DP。(3) CTR:Connect To Resource4SCP 下发给 SSP,请求 SSP 将用户连接到智能外设 IP 上,为用户使用智能外设 IP 准备
11、条件。如果 IP 和 SSP 合设,SSP 作内部连接即可。如果 SSP 和 IP 分设,则 SSP 通过 TUP 消息利用 PSTN 话路中继将用户连接到 IP.(4) P&C:Prompt & Collect user informationSCP 下发给 IP,求 IP 为用户放音收号。该操作调用要求 IP 回送操作结果。(5) DF:Disconnect ForwardSCP 下发给 SSP,请求 SSP 拆除用户到 IP 的连接。(6) AC:Apply ChargingSCP 下发给 SSP,请求 SSP 为呼叫计费。该操作的参数一般包括计费类别、允许最大通话时间、计费方等。(7)
12、 Continue:SCP 下发给 SSP,请求 SSP 继续处理刚才被悬置的呼叫。(8) ACR:Apply Charging ReportSSP 上报给 SCP,通知 SCP 计费结果,主要有通话开始、结束时间,通话时长,主叫号码,被叫号码,计费号码,费用等。(9) ERB:Event Report BCSMSSP 上报给 SCP。当 SSP 检测到 SCP 通过 RRBE 配置的 DP 点时,使用该操作将呼叫信息报告 SCP.(10) RC:Release CallSCP 下发给 SSP,释放智能呼叫占用的资源(11) PA:Play announcementSCP 下发给 IP,请求
13、IP 为用户放音。该操作调用不要求 IP 回送操作结果。(12) SRR:Specialized Resource ReportSSP 上报 SCP,通知 SCP 放音操作结束。(13) AT:Active当智能呼叫建立起来之后,每隔 6 分钟,SCP 会下发该操作给 SSP,以检测和 SSP 的通信是否正常。若 SSP 能回送 AT_ack,则可判别通信正常。若收不到回送消息,则可判别通信中断,将清除本次智能呼叫占用的资源。7、智能网的概念模型有哪几个层面?简述 4 个层面的含义。INCM 由四个平面组成,每一个平面均概括地表达了由 IN 所形成的网络在不同平面所提供的能力,即从业务平面、总
14、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及物理平面对 IN 进行了描述。1、业务平面业务平面是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智能网,它反映了智能网面对用户提供的业务。2、总功能平面总功能平面是站在业务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智能网,反映了智能网所具有的总的功能。对于业务设计者,并不关心智能网的具体组成。为了提供灵活的业务生成功能,智能网提供了一些与具体业务无关的小功能块,业务设计者利用这些小功能块像搭积木一样构成不同的业务,我们将这些小功能块称为业务独立构件 SIB(Service Independent Building Block) 。每一个业务就由这些 SIB 相互连接组成,相当于业务的流程图,我们将其称为总业务逻辑GS
15、L(Global Service Logic)。在 SIB 中,有一个特殊的 SIB,专门提供类似交换机的呼叫连接功能,被称为基本呼叫处5理 BCP(Basic Call Process) 。从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可知,在业务平面中的一个业务特征需要总功能平面中几个 SIB 来实施。3、分布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是站在网络设计者的角度看智能网,不考虑具体的物理实施方式,抽象地描述了智能网划分为哪些功能实体。分布功能平面包含的功能实体有 9 种:呼叫控制接入功能 CCAF、呼叫控制功能 CCF、业务交换功能 SSF、业务控制功能 SCF、业务数据
16、功能 SDF、专用资源功能 SRF、业务管理功能 SMF、业务管理接入功能 SMAF 及业务生成环境功能 SCEF。4、物理平面物理平面是站在网络实施者的角度看智能网,不同的厂家在实施智能网时,各物理实体的功能可能不同。在智能网分布功能平面中所有的功能实体将在各个物理实体中实施。在 TELLIN 智能网系统中,包含有业务交换点 SSP、智能外设 IP、业务控制点 SCP、业务管理系统 SMS 及业务生成环境 SCE 等物理实体。三、综述题:1、CDMA 和 GSM 智能网的技术比较一、 发展背景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运营商和用户对业务拓展的需求不断增强,从通信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通信网络必将
17、是一个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网络。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 CDMA 和 GSM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逐步由移动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移动网络中引入智能网概念,增加智能网相关功能模块,使得移动网络能够很容易地提供更多新业务来进一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对应于 CDMA 和 GSM 两种移动网络的智能网功能模块分别是无线智能网 WIN(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和移动智能网移动网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 CAMEL(Customis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 。北美 CDMA 移动通信系
18、统采用的是 ANSI41D 协议,为了支持智能业务,在 ANSI41D 协议的信令结构和信令流程的基础上又定义了一系列无线智能网(WIN)协议,分别是 IS771、IS826 和 IS848,这些协议最终将整合到 ANSI41E 协议中,从而使 ANSI41E 成为一个完全基于智能网的核心网络协议。在北美 CDMA 无线智能网发展的同时,ETSI 标准化组织也在推动着 GSM移动网络智能化的发展,研究和制定了为 GSM 移动用户提供 CAMEL 业务的移动智能网系列协议。CAMEL 是一种业务,它采用智能网业务控制功能,提供一种机制,使 GSM 网络能够提供独立于服务网络的业务。二、应用协议比
19、较CDMA 首先是在美国提出和发展的,CDMA 无线智能网系统的 WIN 协议是由 ANSI 标准化组织制定的。WIN 系统的研究是分阶段进行的, WIN Phase I 阶段提出了 IS771 协议,WIN Phase 提出了 IS848 协议,此外,在 WIN Phase I 之后专门为预付费业务制定了 IS826 协议。所有 WIN 协议均以 ITUT CS2 功能子集为基础,增加了无线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实体,从 MAP 角度看,它也是对 ANSI41D 协议的补充和丰富。如同 CDMA 在美国一样, GSM 网络大都在欧洲,所以 GSM 方面的标准都是由 ETSI 制定的。随着 G
20、SM 网络智能化的发展,ETSI 制定了 GSM 移动智能网 CAMEL 系统标准。考虑到 CAMEL 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CAMEL 标准也是分阶段研究制定的。CAMEL 各个阶段的接口规范都是以 ITUT 的接口协议为基础,CAMEL Phase I 和 CAMEL Phase 6II 的接口规范是 ITUT CS1 接口协议的子集,只是在 CAMEL 的接口协议中增加了GSM 移动用户所特有的一些参数。对于 CAMEL Phase I 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功能较少,在 CAEML 应用部分 CAP(CAMEL Application Part)中只包含 7 个操作,没有用户交互等功能;CAM
21、EL Phase II 技术规范所包含的内容与 ITUT 的 CS1 内容大体相同,只是缺少一些话务量管理和业务量管理功能。比较 WIN 系列协议和 CAMEL 系列协议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区别:1、标准制定方式ANSI 标准制定的方式是各个课题分别工作,提出自己的要求,各个课题的最后标准可能存在部分不协调,例如业务流程中的要求没有反映到协议要求里,从而给设备商造成一定困难,设备商开发协议时,必须全面兼顾多个规范;ETSI 标准化方式则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总目标,相关课题根据该计划协调工作,互相补充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互相协调的标准。2、基于智能网的能力集CDMA 的 WIN 系列协议是
22、在 CS2 基础上定义的,而 CAMEL Phase III 的接口规范是 CS1 接口协议的子集。3、业务信令流程的规定WIN 协议对业务信令流程规定得非常详细,而 CAMEL 系统规范没有对业务流程进行规定,只是定义了业务的含义和业务特征。4、智能网协议和 MAP 协议关系WIN 协议是对 MAP 协议的补充,所以它和 MAP 一样同为 TCAP 的一个用户;而 CAMEL协议则不同,CAP 和 MAP 分别为 TCAP 的两个不同的用户。5、智能网协议和 TCAP 的关系由于 WIN 协议是对 MAP 的补充,所以它和 MAP 一样同为 TCAP 的一个用户,而CAMEL 协议则不同,C
23、AP 和 MAP 分别为 TCAP 的两个不同的用户。三、呼叫状态模型比较由于 WIN 和 CAMEL 基于不同的智能网能力集,因此二者的分布功能平面的基础不同,这就造成它们的呼叫状态模型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它们所支持的 DP 点不同:1、OBCSM在 WIN 中,到 IS826 为止 OBCSM 仅支持 OriginationAttemptAuthorized、CollectedInformation、AnalyzedInformation、O Answer 和 ODisconnect 等 DP 点,协议发展到 IS848 之后,在 OBCSM 中增加了 OCalledPartyBusy 和
24、 ONoAnswer 两个 DP 点。对于 CAMEL 的 OBCSM,除了上述所有的 DP 点之外还支持 RouteSelectFailure DP(4) 、ONot Reachable DP(50)和 OAbando n DP(10) 。2、TBCSM在 WIN 的 TBCSM,到目前为止只定义了 5 个 DP 点,分别是 TerminationAttemptAuthorized、TAnswer、TDisconnect、TBusy 和 TNoAnswer。CAMEL 的 TBCSM,除了上述 5 个 DP 点外,还支持 TNo tReachable DP(51)和TAbandon DP (
25、18)两个 DP 点。四、业务触发方式比较CDMA 无线智能网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即 DP 点和触发器。DP 点是呼叫过程中的状态,这些状态由协议定义,对业务逻辑开放。也就是说,业务逻辑可以在 DP 点对呼叫进行控制,要求 SSP 报告 DP 点的到达,并通过消息返回给 SSP 一组操作,决定呼叫进程的下一步走向。业务逻辑在每个 DP 点上定义了一组触发器,DP 点的任何一个触发器7都满足表示该 DP 点被检出。DP 点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呼叫进程运行到 DP 点时必须判断是否需要检出,而触发器则可以动态配置,使 DP 点的检出条件多样和灵活。CDMA 无线智能网和 GSM 移动智能网的
26、触发机制类似,两者都是通过静态配置 DP 点触发智能呼叫,当用户发起呼叫时,遇到配置的 DP 点,由 SSP 向 SCP 上报智能呼叫。当移动用户漫游到一个新的位置区时,需要进行位置更新,HLR 通过此过程将用户的签约数据传送到 VLR。当移动用户终呼时,GMSC 向 HLR 发送路由请求消息,HLR 在响应中将用户签约信息带回 GMSC,用于触发智能业务。WIN 和 CAMEL 智能业务的触发方式在具体实现上的区别表现在:1、DP 点含义WIN 的每个 DP 点都有许多触发器,而 CAMEL 在 DP 点没有触发器的概念,每一个 DP点为一个判断条件。2、对呼叫的控制关系在 WIN 中由 S
27、CP 控制呼叫,但是触发器基本由 HLR 下发,并且大都为静态触发器,而对于 CAMEL 来说,一旦 SSP 触发一次后,所有后续 DP 点都由 SCP 动态装配。3、智能业务的触发方式在 WIN 中,所有的智能业务都由 SCP 判断,SSP 的能力相对而言较弱,只是把触发器上报上来,没有业务键概念,具体的业务种类由 SCP 分析确定并向 SSP 指示业务信息;而在CAMEL 中,SSP 则需要对用户 CSI 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业务键来确定业务种类,向SCP 发出业务请求。4、在 SSP 获得的智能用户的签约数据对于 WIN,下发到 SSP 的用户签约触发数据就是属于各个 DP 点的触发器(
28、包含 SCP 地址),而对于 CAMEL,SSP 需要知道用户的签约触发数据,包含 SCP 地址、业务键和触发检测点等信息。五、总结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 CDMA 无线智能网还是 GSM 移动智能网,它们都是在原有的移动网络上进行智能化的结果,是智能网技术在 CDMA 和 GSM 移动领域的拓展。华为公司在 GSM 移动智能网和固定智能网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经应用到 CDMA 移动网络,提供完整的无线智能网解决方案。WIN 的发展是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化的过程,同时第三代的发展也对 WIN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 WIN 的分布功能平面中所定义的与移动性有关的功能实体正是第三代
29、移动通信(IMT2000)网络功能结构的一个子集。智能网在不断地发展,已经从为固定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的最初目的逐渐转换为全面考虑终端的移动性和个人的移动性,而智能化、个性化、宽带化则是整个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移动网与智能网最终将趋于融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与智能网 CS3 的无缝互通。比较 WIN 系列协议和 CAMEL 系列协议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区别:1、标准制定方式ANSI 标准制定的方式是各个课题分别工作,提出自己的要求,各个课题的最后标准可能存在部分不协调,例如业务流程中的要求没有反映到协议要求里,从而给设备商造成一定困难,设备商开发协议时,必须全面兼顾多个规范;ETSI
30、标准化方式则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总目标,相关课题根据该计划协调工作,互相补充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互相协调的标准。2、基于的智能网能力集CDMA 的 WIN 系列协议是在 CS-2 基础上定义的,而 CAMEL Phase III 的接口规范是8CS-1 接口协议的子集。3、业务信令流程的规定WIN 协议对业务信令流程规定得非常详细,而 CAMEL 系统规范没有对业务流程进行规定,只是定义了业务的含义和业务特征。4、智能网协议和 MAP 协议关系WIN 协议是对 MAP 协议的补充,所以它和 MAP 一样同为 TCAP 的一个用户;而CAMEL 协议则不同,CAP 和 MAP 分别为
31、TCAP 的两个不同的用户。5、智能网协议和 TCAP 的关系由于 WIN 协议是对 MAP 的补充,所以它和 MAP 一样同为 TCAP 的一个用户,而CAMEL 协议则不同,CAP 和 MAP 分别为 TCAP 的两个不同的用户。2、基于业务和交换相分离的智能网 IN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信息网络之上,基于业务和交换相分离的概念,为用户提供各种新业务的一层新型网络结构。他是在程控交换机得到普遍应用,计算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7 号信令网得到广泛实施的条件下。以程控交换机为节点。7 号信令作为各节点间的传输手段及业务控制计算机作为核心的电信网络
32、。其业务的控制由一个集中的节点(即 SCP:业务控制点)来完成,业务的生成和业务的管理也由集中的节点来完成,而网络中的交换机完成基本的呼叫处理,并在业务控制点的指挥下最终完成各种复杂的业务。由于智能网可通过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并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和业务生成环境,而快速、经济、方便地 为现有电话网络 (PSTN)、公众分组交换数据网(PSPDN)、窄带综合业务 数字网(NISDN ),甚至计算机互连网(Internet )、移动通信网(如 GSM 网)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网络提供各种增值业务。他将网络的功能化为小的、能重复使用的功能块,当用 户申请新的业务时,能在
33、现有的功能块基础上象搭积木相同为用户拼接出所需的业务。其优越性不仅在于能最优地利用各种电信网络,快速生成各种新业务,而且能够为管理提供方便;为业务运行者赢得市场并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一、智能网概念模型(INCM) 由于智能网所服务的网络不同,所提供业务的复杂9程度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新的技术及网络出现。为便于智能网提供、生成和管理业务, ITU-T 的第 11 研究组(SG11)计划将智能网分阶段进行研究,就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即对智能网概念模型(INCM)的各个平面(即业务平面 SP、总功能平面 GFP、分布功能平面 DFP 和物理平面 PHP)及不同实体间的接
34、口规程作出相应的规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智能网概念模型(INCM)本身并非一个系统,他只是设计和描述智能网络体系的一个框架。这个框架不仅适用于 CS1 和 CS2,也适用于智能网的其他能力集。他从 业务的定义。业务逻辑的生成、业务的不同功能实体物理实体的实现及功能实体物理实体之间的通信等方面来考虑,将概念模型分为业务平面、总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和物理平面。智能网各个阶段一般是根据提供的业务来进行划分的,即根据业务平面所定义的业务及业务特征来确定其他平面要实现和支持这些业务应具有的能力。业务平面反映了智能网在这个能力集能向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业务,其能力集的能力对这些业务是完全支持的。该平面对业务
35、及业务特征进行了定义,而和业务的实现无关。每一种 业务由业务特征(SF)组成,一种 业务能具有一种或几种业务特征;不同的业务能具有相同的业务特征,也能具有不同的业务特征。总功能手面反映了智能网所具有的总功能。ITU-T 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总功能是不相同的,后面阶段提出的总功能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总功能上的这些功能应保证业务平面的各业务特征得以实施。其功能有基本呼叫处理部分(BCP)、独立于业务的积木式组件(SB)及 BCP 和 SIB 之间的起始点(P0I)和返回点(POR)。分布功能平面是基于 IN 业务网络中不同功能实体中的实施,此平面中对智能网中为实现业务而承担不同任务
36、的功能实体进行定义的,并对这些功能实体所要执行的动作、相互之间要传递的信息流进行10了定义。具体内容包括在分布平面功能平面中有哪些功能实体,各个 SB 的功能分布在哪些功能实体中,同时说明了分布业务逻辑。分布业务逻辑只有包括实现SB 功能时各个功能实体的 动作和功能实体间的信息流。ITU 建议的分布功能平面所包含的功能实体有:呼叫控制功能(CCF)、业务 交换功能(SSF )、业务控制功能(SCF)、特别资源功能(SRF)、业务数据功能(SDF)、呼叫控制接入功能(CCAF)、业务管理功能(SMF)、业务生成环境功能(SCEF )。业务管理接人功能(SMAF)等。物理平面则反映了上述平面中的功
37、能实体怎么在物理设备中的实施,该平面对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的映射关系进行了定义,并定义了物理实体之间的接口规程。物理上,呼叫控制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一起存在于智能交换机上,称为业务交换点(SSP);业务 控制功能存在于业务控制中心,称为业务控制点(SCP);特别资源功能存在于智能外设(IP)中, 业务控制的有关信息就在业务交换点、业务控制点、智能外设等节点之间传递,这些 设备一起完成对智能呼叫的控制。另外有业务管理系统(SMS )、业务生成环境(SCEP)、业务管理接入功能的设备(SMAP)等和智能网业务管理相关的物理实体。物理平面能包合一个到多个功能实体,一个功能实体只能位于一个物理节点中,而不
38、能分散在两个物理节点中。 二、智能网业务 智能网业务就是通过智能网向智能用户提供的附加业务。他和非智能网所提供的附加业务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智能网中,由于将业务处理和呼叫处理分开,其网络节点只完成基本的呼叫处理,而将智能业务从普通的网络节点上分离出来,每个网络节点连至智能网的集中设置的业务控制点,向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如拨打 800XXXX 免费电话,智能网先将 800XXXX 这个号码送至业务交换点 SSP,再由后者将该号码送至业务控制点 SCP。SCP 首先在数据库中审11查该呼叫的合法性,如果是合法的,则通过泽码表进行号码翻译,将他翻 译成普通电话号码送给 SSP,然后由有关交换机负责完成话
39、路的连接。 智能网所提供的业务能分为单端点、单点控制的业务和多端点、多点控制的业务两大类。 单点控制的业务特征应用于一个呼叫中的一个用户,并用于独立于参和呼叫的所有其他用户的业务和拓扑等级,他描述的是所有一个时候一个呼叫的同一个方面受一个且仅受一个业务控制功能的影响。而多端点控制业务是在一个独立的呼叫段中有多个业务逻辑实例进行交互的能力。 ITUT1992 年颁布了智能网能力集(INCS 1),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是 PSTN、N ISDN 和移动网上提供各种增值智能业务,他只能在一个网内提供智能业务。他是智能网的第一阶段,在 业务平面共定义了 25 种业务和 38 种业务特征,总功能平面共定义了
40、 14 个 SIB,用这些 SIB 能实现业务平面定 义的所有业务和业务 特征。 ITU-T 颁布的INCS 2 标准定 义了 16 种基本业务和 64 种业务特征,1997 年 9 月 SG11 的第二次研究组会议上,审议了 CS2(Q.122X 系列)的最后修改建 议,除 Q.1229 外全部提交全会通过。CS2 的 标准业务有电信业务、业务管理和业务生成业务三类,在电信业务中,除包括 CS1 阶段的业务外,主要类型有网间业务、个人移动业务和呼叫方处理业务三类业务。他新增了关于移动通信网的业务特征和网间互通能力,向用户提供了网间业务。个人移 动业务有:用户鉴权、用 户登记、UPT 的选项业
41、务特征等。业务管理和业务生成业务是 CS2 中新考 虑的业务, 对他们的研究还停留在功能结构上,具体的规程在 CS2 中还没有研究。 正在形成的能力集3(INCS3)是 CS2 的进 一步发展,其研究分 为 CS3.1 近期和 CS3.2 中长期,CS3.1 的目标业务除支持 CS2 业务外,还支持三 类业务:移动业务。B ISDN 业务 和多网络支撑的 IN 业务, CS3.1 仅 支持有限的宽带业务。CS-3.212是个长期目标,他的目标业务是真正的多点间连接的宽带多媒体业务,他的呼叫模型将考虑 BISDN 呼叫和承载连接分开的概念,并将引入 B-ISDN 的功能实体,真正做到同 B-IS
42、DN 的综合。 CS4 阶段的草案也已开始研究。 CS-3 和CS-4 阶段都将增加 IN 和 Internet 结合的业务。 智能网是个业务网络,其建设包括业务建设和网络建设两部分,而业务建设是智能网建设的关键。评价一个智能网的优劣主要是看其能否将智能业务开展起来,能否容易地引入新业务。我国在智能网开放哪些智能网业务,主要看是否有智能业务和市场发展前景。原邮电部在 1995 年初就开始考虑和尝试在中国的 电话网上引人智能网业务,以满足开展增值业务的市场需要,特别是电话卡业务。当 时国内的一些商家已利用智能网平台研发了 200 电话卡业务。由于这些平台的技术比较老化,采用 R2 信令,接续速度
43、慢,平台的扩充和组网能力弱, 虽然其平台可通过 X.25 网实现互连,但其处理能力和通用性差,非常大程度上限制了电话卡业务的发展。因此建设标准化的智能网是发展我国智能网业务的关键。1997 年全国智能网一期工程建成,向全国智能用户开放具有较大的市场和用户吸引力的电话计账卡 ACC 业务、被叫集中付费 FPH 业务和虚拟专用网 VPN 业务。目前电总已标准化的智能业务有七种:电话计账卡 ACC(300)、虚拟专用网 VPN(600)、被叫集中付费 FPH(800)、通用个人通信 UPT(700)、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 WAC、电子投票 VOT(181)、大众呼叫 MAS。 1自 动电话计账卡业务
44、ACCS(300) 自动电话计账卡业务( ACCS:Automatlc CallingCard Service)是一种具有巨大用 户吸引力的智能业务,他允许用户持卡在所有一部电话机(包括长途有权和长途无权的话机)上拨打长途电话和国际电话,而将电话费用计在自己的卡上,和所使用的话机无关。他非常适合经常外出的用户使用,有了电话卡打电话能不用宾馆或饭店过高价格的13电话。真正实现“一卡在手,方便外游”。 2被叫集中付费 AFP(800)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AFP :Advanced Free Phone Servlce)是一种出 现较早的智能业务,比较适合商家使用。其优势在于计费性能, 业务用户可对
45、主叫用户通过一个免费电话。由于是被叫付费能吸引用户使用, 对于商业用户的业务推销和业务联络非常有用。AFP 业务对于商家的另一吸引力在于能享受 资费折扣优惠。他对于电信运行部门、商家和使用者都有好处,被称 为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智能业务。 3虚拟专用网业务 VPN(600) 虚拟专用网业务(VPN :vl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一种利用公用电信网的资源,通过程控网络节点中的软件控制向大型企业的用户提供非永久的专用网络业务,他能避免重复投资和网络的维护工作,同时用户能管理自己的网络。用户能通过 VPN 得到快速的 业务应用,而运行部门通过虚拟专用网业务能充分利用已建的网络
46、资源。他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市场。 4通用个人通信 UPT(700) 通用个人通信(UPT:Universal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让用户使用一个唯一的个人通信号码,能接人所有一个网络并能够跨越多个网络进行通信。该业务实际上是一种移动业务,他允许用户有移动的能力,用户可通过唯一的、独立于网络的个人号码接收任意呼叫、并可跨越多重网络,在任意的网络一用户接口接入。 该业务为流动人员的通信带来了通信方便,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业务之一。 5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 WAC 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WAC:Wide Area Centrex)是把分布在不同交换局的“集中用户交换机”
47、和单机用户组成一个虚拟的专用网络,即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通过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使资源在专用和公用网络之间自由分配,集团用户能从设备维护中解放出来,设备直接连接到公共电话网的终端。该业务比较适合地理位置分散的业务用户。14四、 英文缩略词对照 ACC Account Card Calling 记帐卡呼叫BCP Basic Call Processing 基本呼叫处理BCSM Basic Call State Model 基本呼叫状态模型C-INAP China-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中国智能网应用规程CCAF Call Control
48、 Agent Function 呼叫控制接入功能CCF Call Control Function 呼叫控制功能CS-1 Capability Set-1 能力集-1DP Detection Point 检出点DPC Destination Point Code 目的信令点FE Function Entity 功能实体FEA Function Entity Action 功能实体动作FPH Free Phone 被叫集中付费FSM Finite State Machine 有限状态机GSL Global Service Logic 总业务逻辑IN Intelligent Network智能网I
49、N CS-1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1 智能网能力集第一阶段INAP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智能网应用规程INCM Intelligent Network Conceptual Model 智能网概念模型IP Intelligent Peripheral 智能外设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t-Telecommunication 国际电联组织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MAS Mass Calling 大众呼叫MTP Message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