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十四课。匈奴族自战国时期兴起,历经秦汉。随着本民族的统一、强大、分裂及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和战变迁;两汉时期国力的变化,对匈奴的政策不断调整。 “战”与“和”两种方式都促进着中华民族的融合,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构成历史的主流。其间变化前承汉朝的大一统与两汉经济的发展,后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本单元中地位重要。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
2、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对北方的统一和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两汉的民族关系。(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汉武帝时期
3、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两汉对匈奴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知识较难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教学手段的合理设计,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4.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科学性,更要注重趣味性,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二、教法运用针对学生自主、独立、大胆、思维活跃、爱表现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 1.启发式教
4、学法。给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资料,让他们阅读材料、观察图片音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讲解法。对于匈奴的生活习俗、匈奴族的演变,这些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我会采取讲解为主。3.比较分析法。对于汉初和汉中期对待匈奴的不同政策,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具直观演示,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涨,教学更生动直观。三、学法指导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
5、六个环节展开:(1)导入新课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上课我采用学生熟悉的长城图片。提问:古代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其目的何在?学生很容易就想到抵御匈奴。那么匈奴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汉王朝与匈奴的关3系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此导语以图片和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设疑激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民族匈奴族的兴起一个主题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一条线索“战”与“和”1.匈奴族的兴起。地图和图片是本节课我很重要
6、的教学工具。在讲解匈奴族的兴起这一内容时,我主要采用小组学习、图说历史的学习方式,通过秦疆域图 、 鸣镝骑射图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图让学生很轻松的分析出匈奴族的渊源。接下来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1)匈奴族的生活习俗怎样?(2)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3)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4)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合理想象,畅所欲言,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的目的,从而突破本课的第一个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给出与匈奴族生活生产相关的图片,并简要的介绍一下匈奴的生活习俗和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这样让学生对匈奴族有一个大体的了解。2
7、.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际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在此我将继续提问:汉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小字,了解“白登之围”是怎么一回事及“和亲政策”产生的原因,效果如何?让学生在材料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因此为突破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我采用了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思考:(1)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有何表现?(2)从汉初到汉武帝政策的不同,说明为什么卫青、霍去病能大破匈奴?卫青、4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什么影响?(3)你怎样看待汉武
8、帝时对匈奴的战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为了更好地突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我将用图片、影音等资料给学生做具体的讲解。接下来我会通过一段过渡语引出昭君出塞这一内容,同时播放电视剧王昭君的剪截视频。引导学生思考:(1)西汉后期,匈奴族有什么变化?汉匈关系如何?(2)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加上过渡语,创设情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昭君出塞是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后人对此有许多肯定和赞扬之词,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打出历代名人对昭君的评价,引导
9、学生用史料研习法来分析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在此,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区别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政策”的不同。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剖析史实的能力。关于东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大纲不要求掌握,我会简要的提一下或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地图和小字部分即可。在内容讲完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正确理解汉匈的民族关系?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三)课堂小结我用一首小诗来完成我的课堂小结,这样便于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全面的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四)巩固练习在练习部分我设计了选择题、问答题、探究题。对于本课要领会的部分我设计了选择题。对于重点掌握的部分我
10、设计了问答题,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初一孩子心理思维特点,我还设计了探究题,让孩子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引起共鸣,达到本堂课的高潮。(五)课后作业为了巩固知识点,我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5(六)板书设计匈奴的习俗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蒙古经济的发展汉初的“和亲”政策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窦固、窦宪大破匈奴我的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使重、难点更加突出,使学生更加系统完整的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以上就是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教学安排。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各位老师指导批评。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匈奴的兴起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