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猪屠宰检疫流程1 宰前检疫1 1 查证验物1 11 查证向畜主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 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口蹄疫非疫区证明 。1 12 验物核对生猪数量,了解途中发病、死亡情况,并查验免疫标识。1 2 消毒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和卸车后空车消毒。1 21 消毒池消毒每天生猪运输车辆进场前对消毒池进行清洗并配制好消毒药物浓度,以保证出入车辆轮胎的消毒。1 22 卸车前带猪消毒为了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待宰问,在查证验物程序完成后对生猪及运载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之后方可卸猪。1 23 卸车后空车消毒卸车后还必须经过空车消毒,并凭动物防疫部门出
2、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离开屠宰场。1 3 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1 31 抽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生猪屠宰前必须由屠宰企业进行“ 瘦肉精”抽样(尿样 )检测。经过抽检的生猪方可进入待宰间待宰。为了防止注水肉的发生,确保上市肉品及时、合格,每天早上 8 点到下午 6 点为进场时间,进场后保持 8-10 小时的静养时间。1 5 巡检及送宰检疫1 51 巡检生猪待宰期间,值班检疫员每 1h 进行巡查一次,发现病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1 52 送宰检疫屠宰前对生猪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防止遗漏的可疑病猪进入屠宰车间。1 6 宰前检疫结果处理经过以上五个流程,检疫(验 )合格的生猪
3、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2 宰后检疫生猪宰后检疫的程序一般包括头部检疫、皮肤检疫、内脏检疫、寄生虫检疫、肉尸检疫、复检盖印和签发检疫合格证明等岗位。2 1 头部检疫,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主要检查局部炭疽和囊虫病,并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黏膜和扁桃体等情况。2 2 皮肤检疫,皮肤检疫主要是观察皮肤的色泽,有无出血斑(点)、疹块、充血、荨麻疹等情况。如全身皮肤发黄提示黄染、黄疸,皮肤出血点提示猪瘟,全身皮肤充血和特征性疹块提示猪丹毒等。2 3 内脏检疫,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剖检肠系膜淋巴结,
4、必要时剖检胃肠黏膜。脾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肝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剖检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实质和胆囊。肺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剖检支气管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肺实质。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并确定肌僵程度。剖开心室视检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二尖瓣情况。2 4 寄生虫检疫,主要检查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由每头猪左右横膈膜肌采取不少于 30g肉样两块(编上与胴体同一号码 ),撕去肌膜,剪取 24 个肉粒( 每块肉样 12 粒),制成肌肉压片,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虫体或包囊,根据编号进一步
5、检查同一动物胴体、头部和心脏。2 5 肉尸检疫,肉尸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放血程度、肌肉、脂肪、淋巴结和肾脏等方面检疫。首先判定放血程度,视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胸腔、腹腔、关节、筋腱。摘除肾上腺,剖检颈浅背(肩前 )侧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 (或骼内)淋巴结,必要时,增检颈深后淋巴结和胭淋巴结。2 6 摘除甲状腺。2 7 复检盖印,在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前对肉尸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漏检、错检,合格的加盖检疫验章。2 8 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2 9 宰后检疫结果处理,对于宰后检疫合格的猪胴体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及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对于检疫不合格的病猪、
6、残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剔除、高温、销毁及工业用等处理。详细做好检疫结果记录,包括各个岗位的检疫情况,病猪的主要病变、诊断结果及处理情况,并保存资料两年以上。3 屠宰后待宰猪仓的管理由于生猪来源广泛,健康情况复杂,虽然已经过宰前检疫三个环节的消毒,但待宰猪仓往往还会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因此对待宰猪仓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是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3 I 清洗每天宰完猪后立刻对待宰猪仓进行全面的清洗工作,包括清理粪便,清洗待宰圈、墙壁、通道、排水道等。3 2 消毒在清洗工作完成后对待宰猪仓进行全面的消毒,消毒药的浓度按使用说明书配制,建议交替使用消毒药物,以求达到最佳消毒效果。3 3 空仓清洗和消毒工作完成后至早上 8 点钟,禁止生猪进入待宰猪仓, 8 点钟后方可恢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