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地理-四川省.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853004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四川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地理-四川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地理-四川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地理-四川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地理-四川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基本情况一、总体概况 四川介于东经 972110831和北纬 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 1075公里,南北宽 921公里。与 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总体上呈西高东低走势,地貌类型以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为四川盆地,盆周为丘陵、山地,西部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川西高原(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

2、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 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4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 90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为 1000小时1600小时。 四川幅员辽阔,全省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是中国第 5 大省。全省总人口 8800 多万,列全国第 4 位,占西部总人口的 22.3,列西部第 1位。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 9001200 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

3、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 400800 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 30005000 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四川和周边几个省邻接关系的地图)资源禀赋:四川自

4、然资源富集。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 1.1 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 27%。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找到矿产 130 种,占全国总数的 7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矿种 89种。有 28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 3 位,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 11 种矿产居全国第 1 位(钒、钛居世界之冠 );铁、镉、溴、石棉、岩盐、熔剂石灰石、白云母等 10种列全国第 2 位;锌、铍、锶、钾长石、硅藻土、铂等 7 种居全国第 3 位。 生物资源:四川生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 1031 种,其中鸟类 625 种,兽类 217种,爬行类 92种,两栖类 97种。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5、大熊猫、白唇鹿等 30种,占全国的 30.9;其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 85以上。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小熊猫、大灵猫等 112 种,占全国的 47.1%。四川森林面积居全国第 4位,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植被类型多样,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了中国的 1/5以上。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 1/3,其中维管植物 925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天然中药材就达 4500余种,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四川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和大熊猫栖息地 5处世界自

6、然文化遗产,是我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三类遗产俱全的省份。有剑门蜀道、贡嘎山、西岭雪山、石海洞乡、天台山、龙门山、白龙湖等 1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 75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7处。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文明玄妙神奇,武侯祠三国文化、杜甫草堂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海螺沟、四姑娘山、蜀南竹海风光旖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泸沽湖母系氏族文化、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等独具魅力。四川省能源资源丰富,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煤炭资源约占 23.5%,天然气及石油资源约占 1.5%,水能资源约

7、占 75%。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 1.43亿千瓦,占全国的 21.2%,仅次于西藏。其中:技术可开发量 1.03亿千瓦,占全国的 27.2%;经济可开发量 7611.2万千瓦,占全国的 31.9%,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 2/3,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富矿区”,其技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79.2,占全省技术开发量的 80。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 330万千瓦。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 97.33亿吨,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 0.9%。油、气资源以天然气为主。石油资源储量很小,四川盆地累计探明新增地质储量

8、 6796万吨。而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发现天然气资源储量达 7万多亿立方米。四川生物能源也比较丰富,每年有可开发利用的人畜粪便量 3148.53万吨,薪柴 1189.03万吨,秸秆4212.24万吨,沼气约 10亿立方米。泥炭资源初步查明储量约 20亿吨。此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待开发利用。四川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已发现矿产 132种,占全国总数的 70%。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 94种,有 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 5位。其中:钒、钛、硫铁矿等 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82%、

9、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3;天然气、锂矿、芒硝等 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 5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 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四川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是分布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四川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其他矿产也很丰富且组合配套好,是我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我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二是已探明储量的矿

10、产中贫矿多、富矿少。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三是共生、伴生矿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如攀西的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共生,川南的煤矿为煤、硫共生,川西北的锂矿为锂、铍共生。四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目前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 69.2;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

11、 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 70%以上;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四川省地图:四川省地形图:(从 Google earth 中下了这个地形图,或许你可以看着这个图讲解四川省的自然地理,虽然我从图中看不出什么)汶川地震说明四川地形情况: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

12、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 300 公里至 400 公里,宽约 60 公里,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龙门山断裂带就发生了 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或者某个相关构造断层的运动相吻合,地震是一个逆冲断层向东北方向运动的结果。文化地理特点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文明渊源深厚。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

13、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地方特色显著。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文化珍品荟萃。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 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

14、城 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2座,其他人文景点 200多个。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川菜位居我国三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城市地理特点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四川的城市化到 2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至 2008年底,四川共有 32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 1个,

15、地级市 17个,县级市 14个。全省人口城镇化率为 37.4%,比 2007年提高 1.8个百分点。城市和建制镇的等级规模变化较大,除成都、自贡、攀枝花、绵阳、德阳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外,城镇化率超过 30的还有遂宁、乐山、内江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成都为特大城市,绵阳、攀枝花、德阳、自贡等大城市,广元、遂宁、达州等中等城市,广汉、江油、阆中等小城市 4个层次的城市体系格局。在 32个城市中,200 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 1个,其余以中小城市居多。城市规模在 100万人200 万人、50 万人100 万人档次的城市缺乏或不足,形成明显的断层效应。城市空间分

16、布体系也不甚合理,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东部占全省城市数的 93.75%,东部地区和重庆地区一起构成中国西部城市群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的第四大城市群地区。四川西部只有攀枝花和西昌 2个城市。(感觉有些东西需要在讲 ppt的时候看着地图串上两句,不用都打在 ppt上面)中心城市地位突出。成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为全省最大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成都市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 2.6%,而 2008年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却分别占到全省的 15.61%和31.19%。成都在四川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西部地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城市。地方城市各具特色。除了成都这一综合性特大城市外,其它城市功能各有特点。绵阳为“西部科技城”,西昌是“科学卫星城”,攀枝花是“钢城”,自贡是“盐都”,南充是“丝绸之府”,德阳是制造业重镇,宜宾、泸州是“酒城”、水陆交通枢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阆中等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 69.2;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 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 70%以上;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