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记叙文阅读2.doc

上传人:mcady 文档编号:641235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记叙文阅读(一)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地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蛋,土豆丝炒猪肉。女人 30 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及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就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

2、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的,才好看。她说。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多很耐心的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的饭桌上。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她的故事。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

3、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的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望和向往。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了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

4、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昌平】 (二)乡村的灯火灯火是乡村的眼睛。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

5、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 ”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

6、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 1986 年冬天才通的电,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

7、的人都站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晚。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钱啊

8、?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了熟悉霓虹灯、

9、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平谷】 (三)敲雪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

10、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

11、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 “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 “星

12、期天,多睡会吧? ” 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 “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 ”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 “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 我细细一看,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

13、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1“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 ,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2“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 ”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3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14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15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

14、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16”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7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18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 “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19不想读书了?” “想!”我哭着说, “我

15、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 20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 21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22【密云】(四) 母亲这个词所能给予的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 ,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

16、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这使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她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

17、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那毛茸茸的褐色的老头像一只老雄猿。“找我妈!” 5“你妈是谁?” 6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7“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瘦弱 8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的脸。“妈” 9“妈”10a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11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12“我”13“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18、14“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15“要钱干什么?”16“买书”17“多少钱?”18“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19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20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b21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

19、是这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22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为自己 15 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23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24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25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此我拥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房山】 (五)有一个地方叫北溪有一个地方叫北溪。北溪是中国

20、的魅力乡村。北溪因溪而得名,一条溪从山上直挂下来,蜿蜒曲折,穿村而过,使小山村显得分外灵动。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冬季枯水期,溪里几乎没有水,干涸的溪床上裸露着一块块粗砺的溪石。但是我发现有几股涓涓的细流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它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石缝,柔柔地穿梭着,柔柔地流淌着。没有拍岸的涛声,也没有叮咚的泉响,只有悄悄的身影,只有默默地穿行,但它们流得苗条飘逸,流得婀娜多姿,流得清澈纯净,把溪底的鹅卵石也洗涤得历历在目,抒情而写意。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干涸的溪床和涓细的水流居然能构成这么一幅富有韵味的意境,它沧桑得让我深邃,又柔美得让我心疼。北溪的花也让我感动。虽是冬季,但漫山遍野各种各样的花儿随处可

21、见,山坡下悄悄怒放的红杜鹃,乱石中横逸嚣张的小红豆,小路旁蓬勃灿烂的迎春花,还有那像星星一般密布在小溪两岸墨绿色的草丛中叫不出名儿的小黄花。北溪人说,在春暖花开季节,北溪最动人的风景之一是成片的油菜花,我们现在看不到。但我依然能够想象,阳春三月,一层层的梯田上盛开着一片片黄澄澄的油菜花,衬托着绿色的油菜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子般的光彩,灿烂着人们的笑脸,也辉煌了整个山村。那种充满野性的张扬和蓬勃,我想,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园里都无法铺排!尽管如此,最打动我的却是溪岸的桂花。那是我们刚踏进北溪土地的第一天,太阳早就落山了,暮色苍茫。北溪人招待我们到溪对岸的农家去吃饭。沿着溪岸,踏着暮色,感受

22、着清新的山野气息,我们缓缓地朝不远处那一盏光亮走去。突然,一缕迷人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若隐若现,飘飘忽忽,像天边的仙乐,遥远而神秘;但又分明缭绕在你的周围,让你心酥神定,疲惫全消。是什么香那么诱人?我开始回头寻找香味的来源。原来是桂花,是溪岸那一列桂花树的花香,就在我的身旁!在夜幕的笼罩下,灰黑的桂花树像一株株剪影,乍一看你根本没法发现那树上有花,何况桂花是那么小。但只要你仔细一瞧,你就会发现在这黑黢黢的叶片间,分明有一小串小米粒一般细小的白色花朵,它们把自己隐藏得很深,不招摇不卖弄,不显山不露水,却毫不吝惜自己的香气,散发给每一个经过的客人,让客人心旷神怡,反复回味。突然想起我在武汉大学读

23、书时就住在桂园,每到秋天,园里到处可见一穗穗乳白色的桂花在轰轰烈烈地盛开,花香扑鼻而来,浓郁而华丽,不像北溪的桂花如此谦虚而含蓄。而且,北溪的桂花居然冬天也开花吐香,不,北溪人说,这里的桂花一年四季都开花。这就是北溪的桂花,淳朴、蕴藉、坚韧、大度,难道这就是这个美丽乡村的魅力所在?北溪人招待我们的是地道的农家菜。北溪人热情地介绍说,稻米、芋头、花生、青菜都是自己种的,猪、白鸭是自己养的,竹笋、草菇是山上采的,一律是绿色健康食品。不仅原料纯粹,厨艺也绝对传统,煎煮炖炒原汁原味,不添加那些花里胡哨的色素佐料,让人觉得特别清爽可口,忍不住狼吞虎咽,即使已经吃得肚子滚圆还舍不得放下筷子。是啊,想一想回

24、到城里,哪里还吃得到这么纯粹的农家饭菜?主人大嫂一看来了这么多人,一大早就把全家人发动起来,忙得不亦乐乎。洗菜的大妈额上挂着汗珠,脸上却乐呵呵的,看得出她心里很高兴,仿佛家里来了嘉宾贵客。她看我要去山上走走,亲切地交代说,路上小心点,山路不好走,早点回来吃饭,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我不禁心里一热,仿佛听到母亲的叮咛。再看大妈手脚麻利,步伐矫健,脸上也没有什么皱纹,就说,您还这么年轻,孙子孙女都这么大了!她有些不好意思,不年轻了,都奔 70 了。哦,这个数字倒是我没想到的。她还说,男人们都进城打工去了,只留着女人在守望自己的家园。前些年儿子就叫她到城里去住,她不去,觉得还是山村里的老家好,住着习惯舒心。听罢不由得心里又一动,是什么使她精力旺盛容颜不老?是山上的绿色植物?是山村的新鲜空气?是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抑或是长年累月的劳动使之筋骨舒张身手灵活?我想,更重要的也许是山里人的一种生存智慧,他们正是拥有了这样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存心态,才会活得如此自在和潇洒。离别北溪,我频频回头,我知道,从此以后,我的梦中有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作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