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9 课 印度(二) 【教学目的】一、知道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工业中心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二、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懂得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三、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教学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发展中的民族工业。【教学设想】自学讨论、启发谈话。小组活动,指图抢答 教学过程读课文看地图提问题自己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1,阅读课文,
2、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朗读 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完成以下问题1 印度人口众多,仅次于 ,居世界第 位2 众多的人口使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由 灾害频繁、 技术落后等原因,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3 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推行的“ 革命” 。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读图 7.41“印度水
3、稻和小麦的分布” ,图 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 7.34“印度的地形” ,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4.小组讨论,组长指图,让组员抢答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
4、,印度也是“南米北面” ,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和 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发展中的工业承接过渡:近代历史上,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 ,阅读 P39页相关内容,思考比较项目,并完成表格。图 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 ,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工业部门 分布地区 主要工业城市钢铁工业 煤、铁产区 加尔各答棉纺织工业 棉花产区 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麻纺织工业 黄麻产区 加尔各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主要
5、城市: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你能完成以下题目吗 ?(1)印度的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有什么好处?(2)是不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国家什么都落后?(3)印度的 , 和 等高新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 1999 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 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 位。是印度的最大的麻纺织中心, 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5) 和 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6)你知道印度的哪些主要城市?以小组为单位做地理填充图册8.阅读 P40活动第 2 题相关材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树立以下信念: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课堂小结印度与我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命” ,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与我国极具可比性。试分析,印度的发展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哪些不足之处能让我们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