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两方面原因使得系统梳理制度经济学理论很有必要:第一,当前我国有非常丰富的制度变迁素材,却在制度理论研究上缺乏相应系统的提炼。对于西方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也极少用我国的实践去检验,较多的是简单套用其理论。尤其是近年来,制度研究的局面比较沉闷。第二,部分研究对于制度经济学的术语、尤其是制度的概念理解模糊,对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缺乏完整把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部分研究仅仅把制度作为一种理论时尚用语。比如,有些金融制度研究完全是金融学的术语与分析工具,有些国际贸易制度研究只有国际贸易学的术语与分析工具,而没有制度研究的分析范式。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本文只对肖特的演化博弈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系统的
2、比较:第一,制度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博弈论是当今经济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博弈论制度分析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且影响巨大。第二,根据均衡概念的解释,博弈论可以分为经典博弈和演化博弈。经典博弈的核心概念是纳什均衡,这是理性主义的解释。后者的核心概念是演化均衡,这是大规模行动的解释。演化博弈是对经典博弈在参与人完全理性等约束条件的放宽。制度研究中一个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制度是演化的还是构建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包含了对经济现实、活动主体能动性、人的理性、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重要方面的判断。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博弈论视角下制度的设计与演化文/耿得科 张旭昆【摘
3、 要】对于制度的起源,构建论和演化论是两种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基于国内制度研究的现状等因素,系统地比较了机制设计理论(制度构建论的代表理论)和肖特的演化博弈制度分析(制度演化论的代表理论之一)。对经济背景的不同判断是二者理论差异的原点。把制度等同于博弈均衡是一种误解。在机制设计理论中,制度的产生是惟一而确定的,演化博弈分析中,制度的产生是个随机现象。无法刻画制度的变迁是二者共同的缺点。虽然二者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制度生成机制,但是从认识方式、制度的不同层面看,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引入认知进化或许是两种理论走向统一的途径。【关 键 词】制度变迁;博弈制度分析;比较分析【作者简介】耿得科,浙江大学经济
4、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信用经济学;张旭昆,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经济学思想史。经 济 论 坛Economic ForumFeb. 2011Gen.487 No.022011年2月总第487期 第02期程度大。符合这一情形的有污染治理、食品安全领域等。四、结论与启示对于不完备法律条件下的规制思路,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权衡监管的成本与收益,从而合理配置剩余立法权和执法权。其次,应最大化法庭执法和监管机构执法各自的效用。对于法庭执法,由于其事后执法和被动执法的特点,可通过改善诉讼过程以发挥法庭执法的作用。譬如引入公益诉讼、集团诉讼及行政诉讼,使得法
5、庭诉讼更为便利。对于监管机构执法,应设立监管标准和权限,并实现将现有标准提升到国际标准水平。同时对执法装备要进行标准化配备,使监管更为科学公正,提高监管机构执法的效率。参考文献1卡塔琳娜皮斯托,许成钢不完备法律一种概念性分析框架及其在金融市场监管发展中的应用A.吴敬琏比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2).2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283王虎,李长健.不完备法律理论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4王虎.不完备法律理论下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改革从立法完善主义到合理分配剩余执法权J.公共管理学报,2009
6、,(4).(责任编辑:路辉)210表1 制度的分类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演化博弈制度分析 比较制度分析理论模型 经典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模型 主观博弈模型制度起源 构建 演化 综合制度的定义 信息空间、响应函数、 博弈均衡 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信息浓缩结果函数、目的函数制度变迁 瞬间完成 长期演化 因域而异、刻点均衡主要分析对象 具体、微观、短期的制度 习俗惯例等基本制度 所有制度理论目标 分析所有制度 研究基本制度 所有制度及其演化资料来源: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44.的制度理论比较视角。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一书首次用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制度的演化机制,在此之后有
7、萨金、扬对演化博弈分析进一步展开,但是由于后两者与前者在分析的制度内容及方法上差别较大,限于篇幅不易于一起比较。而机制设计理论应用经典博弈模型,是制度构建理论的集大成。所以本文就选取肖特的演化博弈分析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系统比较,以期更为完整地把握博弈制度分析理论。一、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产生于具体背景,对背景的明确界定是所有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具体条件的界定不清,极易产生逻辑上的混乱,影响理论的解释力,这也是众多理论分歧的原点。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制度的产生背景涉及到博弈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参与人、战略。在机制设计理论中,博弈中的主体分两类:机制设计者和“众多分散”的博弈参与人。博弈参与人
8、是理性的,但是他们拥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每个人只知道自己周围的经济环境信息,对于其他的则无从知道。他们的行动是分散的,决策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是自利的,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而机制设计者知道整个经济环境的信息,但是不知道每个参与人的信息,也知道参与人行动的整体结果,设定了组织的目标。尽管信息不完全,但是机制设计者可以借助贝叶斯法则等来设计完备的战略,使参与人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一致。对于机制设计者而言,这就类似于满足了“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的假定,因此即使参与人只拥有有限信息,但是仍然可以满足完全理性的假定。博弈也通常是一次或者几次,属于静态博弈。所以,机制设计理论把这种博
9、弈行为抽象到经典博弈模型中,其核心概念是纳什均衡。在这里,机制设计理论很强调参与人的分散行动、自由决策,每个参与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机制设计者是博弈的主导者,也是机制评判标准的设计者。这正是对市场机制下经济活动特点的刻画。演化博弈制度分析对参与人的假定与前者不同,所有的参与人在理性程度上都一样,都是有限理性,且是不断变化的。参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博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出现或者不断重复,博弈的参与人也在不断变化。参与人的信息知识要受到上一代人的影响:博弈的参与人发展了某些特定的制度、经验规则、惯例、规范,并得到社会认同,从而传给下一代参与人。也就是说,参与人知识学习的机制是代际传播,并且参
10、与人的变化类似于无性繁殖。因此,博弈行为既不是静态的,也不是动态的,而是演化的,这就属于超博弈(supergames)。所以这种博弈行为被抽象到演化博弈模型中。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可以用四个问题来概括,演化博弈只研究其中的两种:囚犯困境和协调问题(见表1)。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制度是通过参与人的行为内生出来,任何制度都是分析的产出品,而不是投入品。这就在研究技术上保证了制度的内生演化。两者对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的不同刻画其实是基于一种共同的事实:市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强调的分散行动、自由决策、不完全信息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而演化博弈制度分析的前提是坚持马歇尔的市场经济演化观。市场经济具有演
11、化特征的现实表现也包括行动分散、自由决策、不完全信息。同时,二者都认为市场机制不是经济行为中的惟一机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甚至更为重要的制度。都是面对市场经济,而刻画的博弈背景迥异,这是因为二者关注制度的不同方面:前者关注制度的未来,即未来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这属于制度的规范研究;后者关注制度的过去,当前的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即无论什么制度,在今天看来具有多么明显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不是今天出现的,是为了应对历史上出现的某种问题而出现的。211“每一个问题都产生了对某种适应性特征的需要,那就是社会制度。相类似地,社会科学家所面对的问题是推断出那些曾经肯定存在过的演化问题是怎样发展的,正是这
12、些曾经存在的演化问题引致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制度。”由表1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不代表理论的冲突与逻辑的混乱,而是研究分工,相互补充。不过,两者虽然关注制度的不同方面而对博弈背景的描述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看不到技术革新对制度的影响。虽然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机制设计理论中,技术的变革的影响机制无法表达,在演化博弈中,“自然的状态”的假设把任何技术排除在外。除此之外,演化博弈制度分析还有一些缺点:对博弈参与人的描述过于机械,个体的认知学习机制就是代际传递,这就抹杀了个体的主动性,而自然状态的假设把社会规则排除在外,是不恰当的。“一种被视为自发的秩序亦可能是建立在那些完全是
13、刻意设计结果的规则之上的”,而这常常是现实。二、制度是博弈均衡吗在博弈论制度研究中,很容易想当然地把制度等同于博弈均衡,其实未必如此。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制度含义的其他层面,无论对于制度研究还是现实问题分析都易产生偏颇的结论。在通常意义上,制度的作用在于约束人的行为,且表现出相应的稳定性。而均衡作为一个稳定的战略组合也具备这两个特征,这恐怕是把制度简单等价于博弈均衡的直接原因。机制设计理论中,机制是一种信息系统,参与者相互或向信息中心传递信息。这一定义设计到信息空间等概念。所有参与人传出以需求、偏好、生产成本等为内容的全部信息记为信息空间M。参与人根据当前自己的特征拥有的初始资源、生产集合、效用函
14、数在下一时刻输出信息的过程就表现为响应函数。当响应函数满足布劳维(Brouwer)不动点定理时,实质性结果确定即为结果函数。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中,信息空间、响应函数、结果函数即为机制,记为(M,f,h)。若均衡结果与目标函数设定的结果比如是资源配置满足帕累托有效,而非满足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一致,就称机制(M,f,h)实施了目标。可见,机制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制度是信息空间、响应函数、结果函数、目标函数的有机统一。显然响应函数是参与人的战略,目标函数是机制设计者的战略,但是信息空间、结果函数不属于战略。因此说,博弈均衡是制度的内容、但不是全部。另外,制度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规范标准而言的,比如资源的帕
15、累托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等。也就是说,制度不仅涉及到参与人的行为策略、还涉及到参与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因此,从总体而言,制度是博弈的形式。机制设计理论中的制度是相对于“合意性”而言的,而演化博弈中的制度是相对于“问题”而言的。在演化博弈制度分析中,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办法。R要成为制度,必有:(1)每个人都遵同R;(2)每个人预计他人会遵同R;(3)并且当其他人都遵同R时,每个人乐意遵同它;(4)或者若任何一个人偏离了R,人们知道其他人中的一些或者全部也会偏离,但是当博弈重复出现时,偏离策略的得益要小于R对应的得益,对所有当事人而言。这里制度也并不简单等于博弈均衡,而是博弈均衡的特征。“是从其所描述
16、的博弈之中发展出来的可供选择的均衡的行为标准或行为惯例制度是博弈均衡的特征”所以,一种类型的制度可以对应多种均衡,这也是演化博弈分析的应有之意。演化博弈制度分析中的制度主要指在一定环境中制度安排的类型,而机制设计理论主要分析何种制度应该被设计。这种分析角度的不同是二者制度定义差别的原因所在,也是两种制度定义都不简单等同于博弈均衡的原因所在。从功能角度理解更易于把握制度的本质。在这一点上,二者具有一致性,制度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机制设计理论认为,机制是一个信息装置,是信息交换的空间。演化博弈制度分析认为,社会的与经济的制度是一种信息装置,在竞争性价格不能为完全的分散化和协调经济活动提供足够的信息
17、时,社会经济制度将补充经济系统的信息内容。此外制度还可以将非完美的博弈转变为完美博弈。由此可见,博弈均衡远不能发挥这些信息功能。制度不是博弈均衡,而是一种信息功能载体,是弥补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失灵的重要机制。这是二者的共同点。这一点给我们以下启示:在制度研究中,要结合市场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市场我们就无法判断一种制度的效率;还要结合信息机制,制度的重要目的是为经济活动提供合适而足够的信息,为此仅仅考虑参与人的行为策略还不够。制度的研究视野应超越博弈均衡。虽然二者都强调制度的功能是对市场机制的弥补,但是两种制度还是有差别的。“只有在社会演化的均衡惯例或制度导致次优结果时,设计最优分212配
18、机制的问题才是重要的”。三、制度的产生及其变迁机制设计理论认为,若信息是完全的,如果参与人的自利行为采取次对策纳什策略或者非占优纳什策略,几乎所有的社会目标都是可行的:这个目标可以是事关整个社会经济的社会目标,也可以是只有两个参与人的经济组织管理者的个人利益,可以是资源配置,也可以是某一领导人的上台。若只追求目标的近似实现,则在参与人的纳什均衡策略下,几乎所有的社会目标都可近似实现。在信息不完全时,经济机制可以设计的充要条件是:社会目标是贝叶斯单调且贝叶斯激励相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产生(设计)是确定的。如前所述,制度是信息空间、响应函数、结果函数、目的函数的有机统一。所以,仅仅从博弈
19、均衡的角度考虑制度是不够的,还要从信息有效耗费最小的信息成本;激励兼容博弈参与人的目标与机制设计者目标一致这两个标准选出最优机制,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如此,则合目的的制度必然是惟一的。也就是说,制度的产生不仅是确定的还是惟一的。这一结论几乎是经典博弈的题中之义,因为经典博弈中,所有的博弈都可以求得一个纳什均衡而演化博弈制度分析的观点与此相反。在自然状态下,制度的产生表现为一个马尔科夫扩散过程(markov diffusion processes),其收敛点对应一个稳定的社会制度。但是,这一制度的出现却具有随机性,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产生的可能就不是当前的制度,而是另外一种制度。在一定条件下,我们
20、可以计算出某一给定状态下,各种制度出现的概率以及一个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多久才能出现某一制度。这一点对于政策制定的启示在于:如果面对一项经常出现的问题,算得演化出解决的办法需要无限长时间,则政府应该进行政策干预。演化博弈制度分析与机制设计理论分别坚持制度产生的随机性和确定性,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二者强调的是人类认识推断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模仿性、归纳性和有限理性;一个是精心计算、演绎推理和完全理性”。因此两者又统一于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在这一点上,哈耶克也有类似的论述。两种观点正印证了“未来不是被预测的而是被创造的,演化不是命运而是机遇”。但是,两者对于刻画制度变迁都有其不足。
21、虽然,机制设计理论的目标是为人类的一切制度包括市场机制提供统一的分析框架,但是却不足以描述制度的变迁。经典博弈多是描述静态博弈的,所以机制设计理论属于静态制度观。如果作为一种对稳定下来的制度选择的事后解释,机制设计理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制度变迁,在微观上源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博弈参与人知识的改变,在宏观上表现为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过度,在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内难以处理这个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只关心制度变迁的结果,那么这个框架可能足以抓住重要的东西。但是当变迁过程本身是如此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到最终结局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稍微复杂些的能够刻画过程的框架”。演化博弈制度分析运用参与人不断变化且无限重复
22、超博弈模型研究证明制度的出现是一个随机事件,出现这一结果的概率小于1。在马尔科夫的扩散过程中,制度对应其收敛状态,这样的研究技术就略去了制度的变迁。只看到目前结果的出现,而看不到其间的演化驻点。制度的创新被偶尔的随机冲击所代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看不到创新的的作用,也排除了技术、制度、个体学习机制的作用。因此,这种演化博弈制度分析,只能考察眼下某种流行技术、制度的生成过程,而无法阐释这些技术、制度的演化。也就是无法分析博弈的演化:如博弈规则、博弈结构、个体学习规则。虽然演化博弈没有直接描述制度的变迁和多样性,但是,也预示了制度的变迁和多样性。由于在演化博弈中,已经考虑了随机冲击的影响,只不过
23、这是偶然的冲击。如果考察连续的随机冲击,则预示着制度的变迁。另外,演化博弈制度分析研究的是单群体中的制度演化,如果考察多群体的制度演化,再结合制度产生的偶然性,则可以推断,制度一定表现为空间多样性和变迁。四、结语(一)两者的不足机制设计理论对于制度的可设计性有一个乐观的结论,任何目标都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或者近似)达到。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参与人的行为遵从次对策纳什策略或者非占优纳什策略,这个假设显然过于苛刻。机制设计理论已经论证在新古典经济环境下,即商品是完全可分的,消费者偏好是连续的、单调的及凸的,生产集是闭的,没有规模报酬递增等,市场机制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那么这就有两个问
24、题:第一,市场机制是演化而来的,还是设计出来的?如果是演化而来的,那就说明不需要那个“机制设计者”,则机制设计的逻辑本身有误。如果是设计而来的,史实213证据在哪里。第二,既然对于新古典经济环境,市场是有效的,由于市场是已经存在的运行机制,我们无需设计,移植即可。如东欧的经济转型。而对于非新古典经济环境,辨别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经济问题就是把非新古典的经济环境转换为新古典的经济环境,如果是这样的,还要不要机制设计?演化博弈制度分析是一种不彻底的演化博弈分析。演化博弈制度分析的前提是承认经济是演化的。演化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创新,创新机制也是演化经济学最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但是演化博弈制度分析中,却
25、没有包含任何创新。突变机制也是演化经济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在演化博弈制度分析中,这种突变仅仅变现为马尔科夫过程中的随机冲击,并没有随着经济的演化而演化,因此突变机制在制度演化中没有任何体现。由于假定自然的状态为制度演化的初始状态,这就把技术、制度等排除在分析的框架之外,因此也看不到技术、制度的演化。并且假定参与人的偏好和学习规则既定不变,这就意味着个体失去了能动性。因此,演化博弈制度分析虽然勾勒了制度的自发生成机制,但是在刻画长期制度的形成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意义。(二)两者的互补性及其统一性一般来说,这两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这种互补性不但体现在认知推断方式上,还体现在分析的制度的不同层面
26、上。对于可以设计的制度通常是短期的和具体的,而长期的、基本的制度却往往难以构建或构建的努力常常失败,因而主要是演化的结果。不过,一些从短期看来具有明显建构特征的制度也许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演化似乎也为建构设定了标准,只有符合演化趋势的建构才更具有适应性。随着互动中认知的进化,许多原先无意识或难于用言语表达的默会知识或局部知识,会逐渐变成标准化的编码知识或共同知识。一些演化的非正式规则被设计为正式制度。因此,引入认知进化或许就是使二者由互补走向统一的桥梁。注释对制度概念的梳理与辨析可以参见:董志强.制度及其制度演化的一般理论J.管理世界, 2008,(5).韦森: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
27、.中国社会科学,2003,(6)。肖特的演化博弈理论集中体现在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一书中,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这本书阐述其理论。对博弈论制度分析的理论成果介绍及其评价参见韦森博弈论制度分析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 肖特中译本序,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对于制度的产生,两种代表性解释分别来自于康芒斯和门格尔。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在制度经济学中用“collectivist”(集体主义)解释制度的出现,国内通常译为制度构建(本文的制度设计也是同样的意思)。卡尔- 门格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中用“organic”(有机地)解释制度的产生机制。国内通常译为制度演化。下文的演化博弈制度分析,没有特殊说明的,均指肖特的演
28、化博弈制度分析。受历史决定论的影响,易于论证制度是必然的结果。然而蝴蝶效应理论则说明,偶然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对于演化博弈的制度形成具有偶然性的观点或许会改变我们的历史观。参见拉兹洛.微漪之塘- - 宇宙进化的新图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这一问题可以简称为机制设计理论的“市场悖论”。查询国内对机制设计理论的介绍文献,全部都是阐述其成就与贡献,没有发现一篇文献指出机制设计理论的不足之处,这再一次反应了我们对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过于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参考文献1 张曙光.制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制度演化分析导论(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Nash
29、, J. F, Non- cooperative GamesM. 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 2002:21- 22.3田国强.经济机制理论:信息效率与激励机制设计J.经济学(季刊),2003,2,(2).4安德鲁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0.7Hayek , F. A.,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M.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45- 46.8Hurwicz, L., Optimality and
30、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in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esC, in Arrow, Karlin and Suppes (eds.),Mathematical Methodsin the Social Sciences. 1960, Stanford UniversityPress.9利奥尼德.赫维茨,斯坦利.瑞特.经济机制设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4- 20.12 Hurwicz, L. & Schmeidler, D. Construction of OutcomeFunctions Gua
31、ranteeing Existence and Pareto - Optimality of NashEquilibrium.J Econometric 1978(46):1447 - 1474.15田国强.激励、信息及经济机制设计理论A.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6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98.17Hurwicz, L., The Design of Mechanisms for ResourceAlloc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 Papers andProceedings1973:1 - 30.18丁利.从均衡到均衡制度变迁的主观博弈框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3).19 黄凯南. 演化博弈与演化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9,(2).20黄少安. 制度经济学中六个基本理论问题新解J. 学术月刊,2007,(1).(责任编辑:刘明)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