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1577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学段(46 年级)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 、识图 、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

2、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 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 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解决问题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情感与态度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

3、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 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分数乘

4、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

5、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4第六单元“百分数”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7、;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四)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 、 “数学与购物”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

8、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五)整理与复习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的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大,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电化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特别是学生经历了四

9、年多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

10、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5理解分

11、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6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7、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

12、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四、本学期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3、并能熟练地计算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五、教学具体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

14、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六、教学进度表周次 日 期 课时 教 学 内 容1 3.13.2 4 分数的乘法(1) 、分数的乘法(2)2 3.53.9 5 分数的乘法(3)、练习一、长方体的认识3 3.123.16 5 展开与折叠 、长方体的表面积4 3.193.23 5 露在外面的面 、练习二、倒数、5 3.263.30 6 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2)6 4.24.6 3 分数除法(3) 、 练习三

15、 、整理复习一7 4.94.13 5 数学与生活、 折叠 、体积与容积(1)8 4.164.20 5 体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的换算9 4.234.27 5 练习四 、有趣的测量 、分数混合运算(一)10 5.25.4 4 分数混合运算(二) 、 分数混合运算(三)11 5.75.11 5 练习五 、百分数的认识 、 合格率,蛋白质含量、12 5.145.18 5 这月我当家、练习六,整理与复习 、数学与购物13 5.215.25 5 购物策略 、包装的学问、扇形统计图、奥运会14 5.286.1 5 中位数和众数、 练习七 、 了解同学 15 6.46.8 4 总复习16 6.1

16、16.15 5 总复习17 6.186.22 5 总复习18 6.256.29 5 总复习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等。授课时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532723285

17、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学生列出算式 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51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 1:3 = = ;5153学生 2:3 = = = = )51513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做课本 2 页涂一涂,算

18、一算,2 个 的和是多少?73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做课本试一试 1、2 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分数乘法3 = = 3 = = =51535151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分子,分母不变。板 书 设 计分数乘法(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

19、计算出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授课时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 21 =311269145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 6 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 ,淘气2131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20、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 1:6 = ;学生 2:6 = ) 2个 )(31631( 个 )26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三、巩固练习:做课本 5 页试一试,36 的 和 分别是多少?416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分数乘法(二)6 = 6 =21个 )(3631( 个 )26整数乘分数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板 书 设 计分数乘法(二)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

21、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等。授课时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4 12 =3414141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二、课堂

22、练习学生做第 1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做第 2 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学生做第 3 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学生做第 4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分数乘法(二)480 180(千克) 180 =150(千克)8365板 书 设 计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1、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习分数乘

23、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另一个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分数的结果。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分数的结果。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 21 =311269145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

24、一次剪去它的 ,第二次剪去剩余21部分的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 ,那么21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 ,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 ,那就是 。也就是21212121的 21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 ,让学生从 = 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44桌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 ?,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413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 7 页中

25、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巩固练习:做课本 8 页试一试, 32419514587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 中的 7 和 14 先约分。板 书 设 计分数乘法(三)= 214=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学号 一、直接写出答数 2 0 0 13 34 45 3169 11518 12 0.4 1 427 34 52 34 47二、计算:1 13 38 56 7875 14023 3142 25 29 34 215三、列式计算: (1

26、) 6 个 是多少? (2) 的 5 倍是几? 518 524(3) 的 是多少? (4)825 56四、画图表示下面的积。 13 14 25 12五、列式解答。24 千克?千克1、食堂买来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 ,6 天大约用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192、蜂蜜中含糖分约 ,20 千克蜂蜜中约含糖多少千克?343、小华攒了 350 元的零用钱,他拿出其中的 捐给地震灾区的希望小学。小华捐了多少钱?374、一件上衣售价 180 元,现八折优惠,现在售价多少元?5、水果店运来 40 筐水果,其中梨占 ,苹果占 ,香蕉占 ,其余是橘子,各种水果各有多少110 38 25筐?6、黄豆中蛋白

27、质含量约占 ,如果有黄豆 1 吨,能从中提取出多少千克的蛋白质?925 56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3 米,高是底的 ,面积是多少?34 258、从上海到武汉的水路长约 1200 千米。一艘客轮从上海港开往武汉港,已经行驶了全程的 。34(1) 在图中标出此时客轮的大致位置。 (2) 此时客轮行驶了多少千米?(3) 离武汉港还有多少千米? 9、学校占地面积 12000 平方米,操场占了 ,篮球场是操场的 ,操场和篮球场各有多少平1130 38方米?10、五(4)班有男生 24 人,女生是男生的 ,五(4)班有学生多少人?78七、思考题:唐僧师徒四人分吃一个西瓜,八戒吃 ,悟空吃剩下的 ,其余

28、的给沙僧,八戒说13 12不公平,悟空吃得多,因为悟空吃的是 ,而它吃的只有 ,你觉得八戒说的对吗?为什么?12 13上海武汉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用具:幻灯、长方体纸盒。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

29、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对面面积

30、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 14 页的表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板 书 设 计正方体: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6 个面面积都相等;12 条棱长度都相等。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

31、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正方体的盒子。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 6 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

32、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展开与折叠123456板 书 设 计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 6 个面来组成的。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33、积。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用具:长方体纸盒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 6 个面并观察这 6 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 6 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34、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 6 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 7 厘米、宽 5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 书 设 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35、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用具:课件、多个正方体盒子。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

36、6)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插图 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 50 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露在外面的面有 3 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 2,让学生观察 4 个棱长为 50 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有 9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50509)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

37、 4 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露在外面的面板 书 设 计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1、长方体有( )个面, ( )条棱, ( )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 ) ,相对的面完全( )2、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 48cm,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 5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4、长方体的表面积=( )5、把棱长 8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分割成棱长 2 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38、,可以分割成( )块。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a,棱长之和是( ) 。7、将一个人棱长为 60 厘米的正方体放在桌上,有( )个面露在外面,我们从一个方向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8 45 厘米=( )米 0,1 平方米=( )平方厘米 秒( )分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72 厘米,它的一条棱长是( )厘米,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9、把棱长 8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分割成棱长 2 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分割成( )块。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把一个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长方体,一共增加了 4 个面。 ( )2、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正

39、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有 4 条棱,正方体有 6 个面,所以正方体有 24 条棱。 ( ) 4、长方体的 6 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放在桌子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 )三、看图回答问题。1、下图中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号图形。 2、将 4 个棱长都是 2 厘米的正方体如下图摆放,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1、 用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一个长 5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共需要用多少块木块?2、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3 厘米、2 厘米、1 厘米,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

40、多少?3、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60 厘米,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长的和是多少?4、 做一个不带盖的长方体水桶,底面是边长为 3 分米的正方形,高是 4 分米,问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5、 有一房间,长 5 米,宽 4 米,高 3.5 米,要粉刷房子的顶面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的面积是 18 平方米,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 把一个棱长为 8 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7、 两个棱长是 5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8、 某洗衣机高 95 厘米,底面长 54 厘米,宽 50 厘米,要给洗衣机做一个布罩,至

41、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9、 小兰的房间长 3.5 米宽 3 米,高 3 米。除去门窗 4.5 平方米,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 ,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10、 做一个无盖的鱼缸形状是正方形,棱长是 3 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倒 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用具:投影仪。授课时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二、学习倒数的概念。1、利用投影仪出示下列算式。 = 2 = = 10=3221810 = 7 = = 5=9775652、先让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中、下游学生回答)3、在小组中交流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 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三、巩固目标。出示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后指名回答。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0 有倒数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五、练习巩固。练一练题目,独立做,全班订正。六、课堂小结,教师评价。板 书 设 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