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的“内力”和“招式”连州市九陂中学 郑建民学生写作时,常常不知道写什么,冥思苦想无从下笔。那么,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写作就是要写出你的所见所闻,以及你对所见所闻的人和事的感受和看法这就是作文的“内力” 。不知道写什么,就是你的作文材料仓库储备不够,缺少作文材料的缘故,这就像练武之人的“内力”不深厚。不知道该怎样写?就是不懂得作文的写作技法这正如武林人士不懂“招式” 。要写好作文,不仅要有深厚的“内力” ,还要会厉害的“招式” 。一个人成为武功高手,得先让他扎马步练身型,苦练“内力” 。作文要解决没东西可写这个问题怎么办?一是要学会获取不放过一切获取作文材料的机会,如观察、阅读、上网等等
2、;二是要多体验、勤思考,就是对你通过观察、读书、上网等获取的材料,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思考,形成一个自己的看法。一、认真观察,在生活中获取材料观察,就是对身边发生的事要看仔细、用心去体味的过程。观察,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手摸、用脚踩,再运用大脑去综合、思考的过程。我们平常所说的所见、所闻、所想,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观察过程。作文的素材,主要来自平日对生活的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你的周围,每天每时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那么随时都会有可以进入作文的东西。一个同学作文写得好,肯定他是一个善于观察、会观察的有心人。
3、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或者不懂得如何观察,生活中的一切都如同过眼烟云,肯定难以获得好素材,那么就很难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一些同学写出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只见骨头不见肉,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的结果。观察,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学生们平时作文感到没东西可写,就是不注意观察造成的。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那么,到底该怎样观察?1、观察要确定目标,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了目的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这才有可能做成。观察也是这样,明确了目的,对周围众多的事物进行选择后,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目标上。同学们都有过游览名胜古迹的经历,但到了真正
4、要描写自己参观过的某处景物时,许多同学却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写了。这就是你没有目的观察的缘故,参观时漫无目的地,只能是东张西望,走马观花,那么最终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因此,同学们在平日一定要养成带着任务观察的习惯,把每一次活动都当作一次观察、习作的机会,比如到博物馆参观,要明确重点看什么文物,就要认真观察它的大小、形状、颜色,再尽可能地寻找介绍它的资料或向工作人员咨询,并做好记录。这样,回家还何愁没东西可写?2、观察要有合理的顺序。观察的顺序,往往就是作文时的写作顺序,没有合理的观察顺序,写出来的人、事、景、物必然混乱,更谈不上逼真了。因此,同学们在观察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者按照方位
5、,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者按照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主后次,先次后主,先局部、细部后整体,先整体后局部、细部;或者按照类别顺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等。根据不同的事物,选择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动物,先总写它的美丽,再从它的头、皮毛、爪子等方面分别描述它的样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建筑物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去观察。3.要养成随时观察、思考的习惯。同学们千万不要放过每天坐公共汽车、上下学走路、上课、课间、课外活动等机会,这就是你们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人和事,只
6、要抓住某一个目标认真观察,并开动脑筋对之进行感受、思考,没准哪件事、哪个人就能成为生动的作文材料。4.平日写观察笔记。人的记忆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观察的结果不及时准确记录,难免会在脑子里悄悄发生“变形” ,时间越长, “失真”的可能性愈大。因此,同学们应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俄国著名中短篇小说作家契诃夫说:“我用笔记本记下我自己的一切见解和印象,我的本子中,还没有利用的材料足够写大约 500 个印张,可以写 5 年。 ”他的身边经常带着一个被他称之为“生活手册”的本子,随时把听到、看到、想到的记下来。一次,契诃夫乘马车出外旅行,同车的旅客在闲谈中说了一句很生动的话,引起他特别的注意,立刻想把这
7、句话记下来,可是一摸衣袋,糟糕,出门匆忙,忘记把笔带在身了。正在为难,他突然灵机一动,把火柴盒拿了出来,划着一根火柴,然后又吹灭,他就利用火柴棍烧焦的部分,把那位旅客的生动语句记录在自己的生活手册上。契诃夫在短短的一生共写下中短篇小说470 多篇,还有几部戏剧作品,平均每年写出 20 篇作品,这都得益于“生活手册”中所积累的材料。 二、在大量阅读中获取材料除了平时多多观察生活外,还要学会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素材。人的经历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都亲身经历,许多写作材料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间接地获得。法国有位世界小说家叫儒勒凡尔纳,他一生光科幻小说就写了 104 部。有人给凡尔纳算过一笔帐:从35 岁
8、开始创作到去世,他平均每年要写 3 部书。究竟是什么使凡尔纳有如此丰富的创作和渊博的知识?有位记者去采访时,凡尔纳说:“因为我有一个写作公司 。 ”他把满腹疑云的记者领进自己的工作室。只见里面摆放着许多大柜子,所有的柜子里面都分门别类地放满了卡片,在每张卡片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从书报上摘录下来的科学技术资料。记者算了一下,仅一个柜子就大约有两万张卡片。凡尔纳正是依靠大量阅读获得了取之不竭的知识,才取得了如此丰富的创作成果。在平日的阅读中,同学们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随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记下来,也建立起自己的材料仓库,作文时再根据中心思想需要,选择用得着的材料,就一定能写出很多
9、很多具体生动的文章。三、通过互联网获取材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连接了全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李老师过去写东西,最犯难的就是查找资料了。现在可好了,我们想获得某些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语来查找,很短时间,便会找到你需要的大量相关材料,既方便又快捷。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加入 NBA 的姚明,想写一篇关于他的习作,苦于材料短缺怎么办?马上通过网上查找,只要写出关键词语“姚明” ,网络就会把所有姚明的相关材料集中到一起供你选择,省去了许多时间。 四、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习作时,不要忽略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肥沃的土地、古老的历史,孕育了大量的传说
10、、掌故,涌现出了那么多英雄人物,它在给我们提供物质营养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记着,不管你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要忽略了生你养你的这一方水土。从现在开始,或找一本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书详细阅读,或找年长的人们听他们讲家乡的故事,不明白的地方要学会“刨根问底” ,必要时也可以查找某些资料,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思路把它们整理,可长可短,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零碎的,也可以不管是哪种拘形式,只要记着用自己的话把它随时记在笔记本上就行。说不定哪天,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你习作的材料。 。五、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看法人之所以比一般动物高级,就因为人都有思想,而这思想
11、几乎总在不停地活动,晚上睡觉时还在做梦(这也属于思想活动 ),梦境还很逼真,有时还可能把我们吓醒。思想,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获得作文材料的另一个途径。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说脏话的小朋友,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会认为他缺少修养,不讲文明礼貌;见到面相凶恶的人,我们会感到害怕,不敢同他接近;遭到别人批评,有时会感到委屈,不服气;情绪低落时,看周围的一切忽然都不顺眼,仿佛所有人都在同自己作对这些都是人的感受。鲁讯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写的都是一个精神病人的感受,他看谁都要“吃人” ,让人读了耳目一新。建议你赶快拿起笔来,随时把自己的小脑袋瓜中对“人、事、物、景”的所思所想记录
12、下来,这都是你的独特体验,将来写进作文里,肯定吸引人。就这样,通过日积月累,你的写作“内力”会逐渐深厚。那么, “内力”深厚是否就是武林高手了呢?非也!没有厉害的“招式” ,一样成不了高手。天龙八部里的虚竹得到了逍遥子七十年的深厚内力,因为不懂得运用,开头照样是一个狼狈的小和尚,直到天山童姥教会了他天山折梅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手。这虽只是金庸武侠世界中的故事,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招式具有它独立的价值,形式可以发挥内容的完美。写作,也是这个理不但要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还要会写作的技法。而技法首当其冲者,就是作文的结构的把握。当代散文家梁衡在一次作文专题讲座中说:“内容是不能靠别人教的,你们的
13、老师不能教你们这篇文章你要写哪些内容,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老师认为可以写的东西,你可能刚好没有感觉,这样勉强硬写肯定不能写出好文章来的。所以,内容必须靠你自己去观察,去思考。但美的形式和方法是可以指导和修炼的。所以,文章写作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 ”这段话其实还包含另一个意思,学生并非没有内容写,而是找不到让内容表现出来的喷薄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正如火车行驶,必须先有轨道,写作文必须先有个开头结尾的框框架架,才能保证不离题。古人曾经归纳过好文章结构的标准,即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鸟的头美丽动人,寥寥数语而
14、显现作者才情功力,使人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往下读;猪肚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子一样饱满充实,内容非常详实,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具人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古人的三段论衍化为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照应深化。点题就是点出文章题目,定位就是给文章定个范围或中心;承上即承接开头的定位或题目,详写即围绕定位去写详写细;照应就是首尾呼应,深化就是点出中心主题和感悟。这套结构模式够简化并且操作性又强,经过试验,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平时作文内容散乱无章的学生经过如此规范,都可以在段落安排、字数篇幅上达到课标里的要求,同时写作速度有大幅度的
15、提高。可以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就是连最不会写作文的学生都可以写出二三百字,并且段落清晰意思完整。至于语言润色、立意创新之类的要求,因为有了这个框框摆在那里,不怕学生思维“跑马”了。并且有一个附带的作用,就是这样一个程式化的思维训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许有人要担心,通过这样模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不是每个人写的都一样了吗?模式化、公式化,千人一面,一样的开头,一样的结尾。就像“文革”十年的样板戏创作,就像时下电脑软件创作的作文,没有生命灵性,没有个性活力,多可怕啊!这种担心是夸大其词了,要知道这只是最基本的结构要求,就像武功高手都要扎的马步一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还没有一个只愿扎马步,而不愿学拳脚套路的习武者。所以,肯定没有只学会了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要求就不愿再追求语言生动立意创新的学写作文者。扎马步不会把人扎傻,这种三段论的框框肯定也不会把人锁死。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教给他们如何正确结构文章,绝对是一个必要的和正确的举措。总之,要成为写作高手,修炼深厚的“内力”文学功底是根本;“掌握高超的“招式”写作技巧是关键。 “内力”和“招式” ,一个都不能少!200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