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城建学院的植物造景摘要:传统的植物造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但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赋予了其更多更广的内涵。本文从植物造景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城建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特色,特别提出了本校对植物选择的独特性,以及历史性与文化性的合理结合,生态性与多样性的的统一等;文章通过实用美规律和美学原理阐述了本校的植物配置与造景。关键词:植物造景;生态性;植物配置;景观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校园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所谓“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
2、,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这就是“植物造景”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且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二、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目前我国大学的新老校区正在逐步改造更新,开放性增强,趋同性增强但是除了少部分百年名校外,大都在特色上或者说是与本校校园文化的合上做的不够。同时各地大学的新校区的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植物造景的结合上成为了一个薄弱的环节。城建学院亦是如此。(一)历史性与文化性一个学校的建筑不能抛弃历史,让历史在“失忆“中销声匿迹,只有在尊重历史的条件下发展学校,才可以使我们的学校得以永恒。而且
3、,延续学校的历史,就是保护这个学校的文化和特色。因此,在我校的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也用注重历史渊源,注重挖掘历史,体现学校文化,使本校的内涵更加丰富,文化更加深厚。例如本校大门口国旗两旁的草坪、灌木以及亭子的配搭已成为建园学子心中的一幅幅风景画。图书馆前面有紫叶小檗,小叶黄杨等组合的绿篱,配置路边配置的一排排合欢,另有松柏法桐等乔木组成的植物景观已和这幢建筑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植物造景也要考虑当今时代的特征,不能因为迁就历史而使当下的历史断代,而最好的表达方法就是注意表达这个时代的材料、空间和审美,既延续历史又表达现代气息,是过去与现在容为一体。(二)植物的选择体现校园的特色
4、植物造景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及其他条件。故植物造景要优先考虑地域性很强的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能为植物配置提供广阔的文化资源,展现地方景观的特色,并且造价低廉,利用生态环境的延续,还符合适地拾树的原则。校园景观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给人不同的感受。校园内种植春花类植物,玉兰、海棠、碧桃、迎春等,展现五彩斑斓的春季美景;夏种植的木槿、紫薇、彩叶植物等,外加垂柳,刺槐、法桐等高大乔木使得炎热的夏天绿树成荫,还有各种夏季花卉的点缀,使校园的风景亮丽无比;秋天,校园现教前的广场上银杏呈现一片橙色叶子的景色,真可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校园内的
5、山楂树在这个金色的季节硕果累累,加之前段热播的电影山楂树之恋,颇有浪漫的情怀;冬天,特别是下雪的天气,校园里所有的植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银装,就好象是上天专门为这些植物定做的冬衣一样,格外耀眼,却仍有松柏等常青植物为整个校园增添片片绿色。(三) 园林植物对建筑物的柔化城建各个楼建筑是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物与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建筑物的形体多为生硬的几何线条,材料也给人刚硬感;而植物的形体和质地则以柔和的形式出现,相比显得柔美而富于变化。因此,在建筑物周围合理配置植物,会使这部分空间富有生气,又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学校主楼前面的两个小花园,花园的建筑物上,用紫
6、藤、地锦、爬山虎等植物垂直绿化,则自然气氛倍增。图书馆侧面的墙边边配植的合欢及国槐,不仅增添建筑中活泼气氛,并使暗红色的建筑与浓绿的植物色彩及其线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各个系楼外观各具特色,周围的植物配置也不尽相同,即使是行道树也是不一样的,有金枝槐、黄山栾、元宝槭、悬铃木等。(四)生态性和多样性植物造景要根据具体环境选择生态习性相宜的植物种植,使乔、灌、草和藤本植物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同时,也要兼顾植物的多样性。天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一般有多种物种组成,比单一物种的植物群落更具稳定性,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
7、校园中多为人工植物群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物种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城建学院景观湖旁,错落有秩的景观植被栽植日趋成为建园师生日益关注的重点,丰富的物种,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从地被植物,草本花卉到乔木花卉及高大乔木,真正做到了一年四季花常开的美好景象。从景观构成到色彩构成都给人以极大美感(五)地被植物的应用地被植物是指一些植株低矮、枝叶密集、具较强扩展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且抗污力强、种植后不需经常更换的植物。在学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地被植物进行植物造景,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有限空间和环境资源,还利用丰富植物群落层次和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提高景观效果。例如,景观湖旁林缘地带、稀疏树丛下有铺地柏覆盖地面,网球场边有大面积的五叶地锦,多媒体科技教学楼旁的蕨类植物,不仅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物群落,而且地被植物能吸收上层乔灌木未能吸收的能量(尤其是太阳光能),还能疏松表层土壤、调节低温、增加腐殖质,对上层乔灌木生长有促进作用,从而使学校空间和环境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另外,地被植物的园林功能。将地被植物丛植或片植于花坛边缘、路径及坡地、林缘处,以植物的色彩或形式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引起色彩上的变化,吸引学生们的目光,还可消除学生们因过多的绿色引起的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