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教学目标 精准教学定位,“人类的学术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明显地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议题切入的细小化、具体化,二是问题论述的宏大化、综合化。前者主分,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后者重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一议题,谁能在复杂化或简单化方面,较前人他人更胜一筹,更具有解释力,谁就能取得新的成就,成为专才。谁能兼具复杂化与简单化两种功夫,在解释小问题时有大视野,概论大问题时有小个案,他就能成为高才。”一-熊月之,被改变的思考(李学功),切入点要小:,议题拆分:细节、小问题、角度,“简单问题复杂化”,例:备学生:,知识起点、能力起点、智力水平,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学习习惯、学习态
2、度、学习策略,思考方式、交流方式, 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奥苏贝尔: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提炼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先探明这一点,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论述点要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何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与 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复杂问题简单化”,“思考方式”:,思维模式,“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每当个体接触到一个新的刺激信息时,便会在脑海里寻找适当的思维模式来处理这些新的刺激信息,进而作出恰当的分析、区别和应付。只有当这个“中介”结构日益精细化、复杂化时,才有能力识别刺激信息的不
3、同特点,并做出同化、顺应等响应来,达到高于原来图式的新的平衡,这就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提高与发展。,分析原因:某一位学生思考力不太好,那是因为他的思维结构不够精细、不够复杂,比较简单;,论述点要大:,解决方案:通过多样化的有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精细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有能力应 对来自外界的不同的刺激,进而能辨别出来,做出 相应的判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解释力”来自哪里?,一是读书,二是思考。,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努力思考;不积极回答问题;边讲边忘记;不及时完成作业;,归因分析1:,学习基础差、智商不高,不想学习;调皮捣蛋
4、、为游戏所迷、家庭的原因,对策1:,教师多讲、增加课堂容量、增加作业量、补课,加强管理,告诉家长;,“解释力”来自哪里?,我的归因分析:,一是所教非所需。,课程目标、教材目标、抄袭目标、没有目标没有教学前测,没有预习, 没有疑问、没有错误,二是所感无成就。,尝不到成功的甜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长期不被重视,无人理睬 受打击、被嘲笑、被排挤,马克思:人的生命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不自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学习深度、学习问题,自 由:,条件差异:能力、兴趣、特长、态度、认识、目标 学习要求差异:知识侧重点、内容的难点、讲解速度、讲解深度、讲解点的选择、讲解的方式
5、,马克思:人的生命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自 觉:,主动、积极,马克思说,人们“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活动目的:满足需要。,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就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内容,确定策略,解决学生的所想、所疑、所思,学习才会有效果。, 学生学习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能自由自觉地学习,从而 轻松实现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一是人的自我意识“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处处离不开自我意识”,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如果一个人没有从事某一活动的目的,那他就不可能充分进行一这活动;反过来,如果一个人为自己设
6、定了一个活动的目标,他的活动甚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的目的都将指向自己的目标,那他就会为此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促进自己目标的达成。”,二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1首要要素。教学设计的程序:先教学目标,后教学过程。 2核心要素。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3评价要素。目标就是评价的标准。,教学设计流程图,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学习任务分析:根据课程目标、教材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学习要求。,学习需要分析: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即备学生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可能会遇 到的困难、会提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 思维方式,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教学
7、目标的表达(四个领域): 1. 行为主体:是学生。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非“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也可省略。 2. 行为动词:可操作、可测评,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等。 3. 行为条件: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通过回忆”、“利用网络环境”等。 4. 表现程度:用以测量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例如,“对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状语部分,即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教学环境设计(四种类型): 1.物理学习环境:自然条件即学生的存在环境
8、; 2.资源学习环境: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比如教材、教案、参考资料、书籍、网络资源等。教师整理,使其易用、共享。 3.技术学习环境:指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与策略的方法。 4.情感学习环境(三部分组成):心理因素: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学习动机、情感、意志人际交互:(包括自我交互)顺畅;策 略: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二、目标的定义,目标就是个体在活动情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结果。,“个体”:,“可以说只有经过个人的设置,成为个人的目标, 才成其为目标”。,第一,只有学生自己知道需要什么。,第二,自己设置的目标,才会主动去达成。,实现了的目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教师指定的目标:真目标与非
9、真目标,“活动情境”:,二、目标的定义,皮亚杰:“知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知识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质疑:班级授课,学生个体条件差异大,目标多,怎么办?,二、目标的定义,案例: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生1:(1)为何一定要确认有没有回到自己的学校?(2)炮声优雅、惬意,为何?生2:题目与内容不太相符,为何以此为题?生3:为何说“牛奶”?生4:主人公的感情变化是怎么样的?生5:文章写战争,为何不写战争场面,而写回到母校。生6:为何抬到学校去,不到医院去治疗。生7:(1)为何反复写医生等人的表情等细节?(2)黑板上的字为何三个月没有被人擦掉?生
10、8:为何反复写环境布置(画、雕塑等),三、目标的设置,“目标是个体在活动情境中要达到的一种结果,那么目标设置也就是个体确立自己的活动目标过程,就成为个体进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动机过程。”,三、目标的设置,(一)指定目标与个人目标,1定义:,指定目标:以活动情境(可以理解为课程或教材)作为任务,由任务本身决定或者由与任务相关的权威人物(教师、领导)指定的目标。 个人目标: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由活动者个人决定活动的结果。,三、目标的设置,2两种目标的关系处理,教师的魅力:协调,协调三部曲:首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目标;其次,课堂上,诱导、激发学生形成或表达疑问、暴露错误、形成讨论;再次,运用
11、教学机智,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协调两种目标,合二为一。,三、目标的设置,指定目标是学生“要去哪里”的方向, 课堂情境中学生的问题、疑问和错误是学生“现在在哪里”的学习水平定位, 协调、教学机智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到达那里”的指路明灯。,歌德: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协调: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与表达。,三、目标的设置,案例分析: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课程或教材的目标: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生的目标:10个问题(更具体、更感性、更直接) 教师的任务:一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
12、,把问题、疑问、错误暴露出来;二是时时刻刻以指定目标为核心,缩短两种目标之间的差距,与学生一起靠近、理解、接受指定目标。,三、目标的设置,(二)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1定义: 预设目标:事先确定的对活动结果的预期。生成目标:在活动中生成的对活动结果的新的预期。,(特点:明确、具体、可测量),(特点:不明确、不稳定、可测量),三、目标的设置,生成目标的原因: 一是个体的因素。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认识特点和独特想法,有独特的需求。 二是群体的因素。活动是在群体互动中实现的,个体的目标在群体交往互动中很可能会发生某种变化,生成新的目标,并与原来的预期产生某种偏离。,三、目
13、标的设置,2两种目标的关系处理,两个环节:,一是目标留白,留白 ?具体、明确、可测量,案例: 教师的目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留白的目标:结合作者经历、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时代思潮、前人成果等,形成关于孔子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观点。,二是关注生成性资源,三、目标的设置,生成性资源:不断变化的,可用来做教学判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的现有学科水平、在学科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课堂回答出现的错误、学习习惯、学习障碍、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等等。,三、目标的设置,三个步骤,第一步:学情分析。充分利用好生成性资源。 第二步:预测基本状态。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该方面知识
14、时,可能会遇到学习障碍、可能和喜欢的交流方式,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三步:预设调控措施。面对上述“可能”,事先设计应对措施。,四、目标的达成,系统工程: 教师方面: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学科素养、教学机智等等; 学生方面:学习态度、目标认同、努力程度、沟通方式、学习基础等等,四、目标的达成,苏霍姆林斯基: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第1条)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第13条) “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来,其途径
15、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第22条),1自尊基础,四、目标的达成,“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处处离不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特别地表现在自尊方面。,自尊的本质:对自我价值的感受。,自尊的来源:来自对自己的成就、优点、品质的评价;来自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感知。,四、目标的达成,保护、培养学生自尊感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苏霍姆林斯基),四、目标的达成,2反馈过程监控,反馈就是评价,即时反馈就是即时评价。课堂上学生的认识出现错误,思维出现模糊、断裂、扭曲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即时形成评价,现场予以纠正,调整学生
16、的思维,帮助学生重建正确理解。反馈的目的是认识错误,“认识错误是迈向成功的基础”(约翰哈蒂可见的学习)。,反馈的两种类型: 信息性反馈:把个体的进步和对任务的掌握情况反馈给个体,提供的是有关个体能力的积极信息。 控制性反馈:把外界对个体的要求与期望,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与水平反馈给个体,使个体产生被控制感,四、目标的达成,采用信息性反馈,避免控制性反馈。,四、目标的达成,信息性反馈的四种水平: (1)任务和成果水平(“纠正性反馈”) (2)进程水平(形成性反馈) (3)自我调节或条件水平(反思性反馈或探索性反馈) (4)自我水平:把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结果、水平等信 息用评价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四、目标的达成,反馈的内容与时机 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借助点评这个工具,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现时的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 反馈时机:“反馈在有错误或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是最成功的。”(约翰哈蒂),四、目标的达成,3目标承诺保证,两个条件:一是相信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二是相信完成目标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