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耕作学-在线作业_A一 单项选择题1. 以下内容不属于种植制度内容的是( )。 (5.0 分) a 土壤培肥b 种植模式c 作物布局d 熟制2. 我国最早引进耕作学的是( )。 (5.0 分) a 刘巽浩b 蔡旭c 姜秉权d 孙渠3. 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5.0 分)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b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c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4. 下列物质属于恒定性资源
2、的是( )。 (5.0 分) a 水资源b 矿产c 化肥d 人类5. 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 (5.0 分) a 四川盆地b 东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d 青藏高原6. 我国年辐射量最低的地区是( )。 (5.0 分) 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东北平原d 长江中下游7. 根据气候资源特点,我国东北地区的熟制是( )。 (5.0 分) a 一年两熟b 两年三熟c 一年三熟d 一年一熟8. 下列作物哪些属于我国华北平原适宜种植的作物( )。 (5.0 分) a 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b 冬小麦、夏玉米、棉花c 橡胶、水稻、油菜d 冬小麦、甘蔗、甜菜9. 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
3、 (5.0 分) a 马铃薯b 西瓜c 水稻d 花生10. 以下哪个是 C3 作物的特点( )。 (5.0 分) a 光饱和点低,CO2 补偿点高b 光饱和点高,CO2 补偿点高c 光饱和点低,CO2 补偿点低d 光饱和点高,CO2 补偿点低二 判断题1. 地势对作物布局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作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上。 (5.0 分) a 正确b 错误2. 在同一田块于同一生长期内同时分行或分带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其特点为主要生长期共生,一般超过 3/4。 (5.0 分) a 正确b 错误3.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0 分) a 错误b 正
4、确4. 集约种植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提高复种多熟程序的种植集约化和提高一季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栽培集约化。 (5.0 分) a 正确b 错误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矛盾越来越严峻,多熟种植已不适用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5.0 分) a 错误b 正确6. 马铃薯、番茄都是忌连作的作物。 (5.0 分) a 错误b 正确7. 轮作造成作物病虫草害越来越严重。 (5.0 分) a 错误b 正确8. 豆科作物主要是富氮类作物。 (5.0 分) a 错误b 正确9. 连作有很多弊病,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在生产上杜绝连作。 (5.0 分) a 错误b 正确10. 影响茬口特性的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生
5、物因素和耕作栽培措施。 (5.0 分) a 正确b 错误耕作学-在线作业_B一 单项选择题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5.0 分) a 长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b 短日照作物北移,发育提前c 短日照作物南移,发育延迟d 长日照作物南移,发育提前2. 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有( )。 (5.0 分) a 甜菜b 冬小麦c 水稻d 番茄3.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我国耕地的红线是( )。 (5.0 分) a 20 亿亩b 16 亿亩c 18 亿亩d 15 亿亩4.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5.0 分) a 水资源紧缺,特别是人均资源量十分紧缺b 我国水资源资源季节和年际分布
6、不均c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d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均很充足5. 下列关于我国资源与农业生产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5.0 分) a 建国以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农业走的是集约化的道路,对农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破坏很大,农区总的状况“局部改善、总体破坏”b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通过技术、政策的保障,对解决我国的粮食生产仍然是有希望的c 人多耕地少我国资源是最重要特征d 我国西北光热好但降水少,西南水热好但山多平地少6. 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 (5.0 分) a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b 协调争地矛盾c 减少肥料的使用d 提高土地利用率7.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
7、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5.0 分) a 人均土地多,耕地少b 耕地中灌溉面积较小c 后备耕地资源不多d 非耕地农用地多8. 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 (5.0 分) a 商品率高b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c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d 技术性强9. 有关作物布局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5.0 分) a 适当集中、灵活多样b 满足社会需求c 追求高产d 合理的经济效益10. 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不包括( )。 (5.0 分) a 防治病虫害b 化学调控技术c 早熟晚收d 适时播种技术二 判断题1. 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5.0 分) a 正确b 错误2.
8、 农田土体主要层次有覆盖层、种床层、稳定层、犁底层。 (5.0 分) a 错误b 正确3. 心土层指的是 3050cm 土壤结构紧密,受外界影响较小,肥力因素较为稳定,物质转化慢,对耕层肥力和作物生长有影响。 (5.0 分) a 错误b 正确4. 基本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旋耕。 (5.0 分) a 错误b 正确5. 耕作主要功能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层和地面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5.0 分) a 正确b 错误6. 保护性耕作具有节水、节肥、增效等多种功能,可以替代的耕作措施。 (5.0 分) a 错误b 正确7.
9、保护性耕作的缺点有风蚀、水蚀严重,水分损失,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破坏土壤耕层构造,能耗与成本增加。 (5.0 分) a 正确b 错误8. 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有减少风蚀水蚀、保墒、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改善耕层结构、农耗时间少、节约成本。 (5.0 分) a 正确b 错误9. 耕作措施对农田主体主要影响发生在耕层。 (5.0 分) a 正确b 错误10. 土壤耕作的任务有调整耕层三相比、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肥料和杂草、消灭病虫害。 (5.0 分) a 正确b 错误耕作学-在线作业_C一 单项选择题1. 我国小麦优势区主要分布在( )。 (5.0 分)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
10、b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c 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d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2. 下列种植方式土地利用程度最高的是( )。 (5.0 分) a 一年一熟b 休闲c 一年两熟d 两年三熟3. 间作与套作的区别在于( )。 (5.0 分) a 资源利用程度b 共生期的长短c 操作的难易程度d 空间分布特征4. 下列作物属于耐连作的作物有( )。 (5.0 分) a 大豆b 冬小麦c 甜菜d 亚麻5. 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有( )。 (5.0 分) a 西瓜b 玉米c 大麦d 小麦6. 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 (5.0 分) a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
11、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c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d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7. 下列轮作模式属于复种轮作的是( )。 (5.0 分) a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b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稻c 大麦水稻水稻马铃薯/玉米水稻大麦水稻水稻d 小麦大豆玉米小麦8. 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 (5.0 分) a 东北平原地区b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c 长江流域山地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9. 下列不属于主要间作方式的是( )。 (5.0 分) a 玉米/大豆b 春小麦/马铃薯c 玉米/甘薯d 小麦/棉花10. 下面不属于翻耕对土壤作用的是( )。 (5.0 分) a 翻土b 碎土c 松土d
12、覆盖二 判断题1. 表土耕作主要类型主要有翻耕、深松耕、中耕。 (5.0 分) a 正确b 错误2. 农田综合生产力是指农田种植农作物获得持续高产稳产的能力,一般是当季或者一年作物的产量。 (5.0 分) a 错误b 正确3. 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5.0 分) a 正确b 错误4. 氮循环的特点包括总量有限、生物小循环为主、半气相型等。 (5.0 分) a 正确b 错误5. 碳循环的特点是总量无限,直接进入食物链,快、均匀、充足,大气二氧化碳年增 1ppm。 (5.0 分) a 正确b 错误6. 常规地有机质分解快,肥力状况决定与投入和输出的平衡状态。 (5.0 分) a 正确b 错
13、误7. N 素循环属于固态型循环。 (5.0 分) a 错误b 正确8. 磷循环是以生物小循环为主的循环。 (5.0 分) a 正确b 错误9. 养地手段主要包括两条途径:一是增加肥力因素;二是改善肥力条件。 (5.0 分) a 正确b 错误10. 当前我国的肥料当季利用率是 40%左右。 (5.0 分) a 正确b 错误耕作学-在线作业_D一 单项选择题1. 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优点是( )。 (5.0 分) a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 减少风蚀水蚀c 翻埋作物残茬和肥料d 降低生产成本2. 下面选项中不是免耕的技术环节是( )。 (5.0 分) a 免耕播种b 应用广谱性除草剂c 覆盖d
14、耙地3. 下面选项中属于常规耕作的缺点是( )。 (5.0 分) a 表层土壤养分富化下层贫化b 地温下降c 易造成水土流失d 长期土壤变紧实4.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是( )。 (5.0 分) a O2b CO2c COd N25. 造成我国主要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5.0 分) a 重金属b Pc Nd K6.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5.0 分) a 直接进入食物链b 总量无限c 循环不充足d 循环快而均匀7. 以下哪项不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所带来的后果( )。 (5.0 分) a 全球气候变暖b 季节不变c 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d 干旱加剧8. 下列气体属于
15、温室气体的是( )。 (5.0 分) a N2 、NO 、N 2Ob N2O、CH 4、CO 2c CH4、O 2、N 2Od CO、CO 2 、O 29.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5.0 分)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b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c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d 气候变暖有利于粮食增产10. 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 )级。 (5.0 分) a 三b 五c 六d 四二 判断题1. 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5.0 分) a 正确b 错误2. 社会需要是耕作制度发展的
16、基础,自然条件是推动耕作制度改革的动力。 (5.0 分) a 正确b 错误3.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任务,主要包括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效益问题与生态问题。 (5.0 分) a 正确b 错误4. 熟带的划分主要以热量(积温)条件为依据。 (5.0 分) a 正确b 错误5. 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喜温作物区是复种指数最高的一个分区。 (5.0 分) a 正确b 错误6.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持久原则。(5.0 分) a 正确b 错误7. 黄淮海平原丘陵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属于区。 (5.0 分) a 正确b 错误8. 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的耕作制度的
17、发展方向是提高集约度,努力提高一熟制的单产水平。 (5.0 分) a 正确b 错误9. 耕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演进,现在耕作制只演进到了常年耕作制。 (5.0 分) a 错误b 正确10.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制;发展了适于机械化的耕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养地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5.0 分) a 错误b 正确耕作学-在线作业_E一 单项选择题1. 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5.0 分) a 生物小循环为主b 总量无限c 生物小循环无口d 半气相型2.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 (5.0 分) a 合理灌溉b 硝化抑制剂c 改
18、进氮肥施用技术d 多施有机肥3. 以下哪项不是氮的输出途径( )。 (5.0 分) a 淋失b 挥发c 作物吸收d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4. 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以下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循环输入的是( )。 (5.0 分) a 土壤矿质分解b 土壤固定c 土壤的淋失d 土壤的冲刷5. 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5.0 分) a 时间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6. 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水体、生物和土壤之间进行, 以下哪种不是大气中的氮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方法( )。 (5.0 分) a 植
19、物固氮b 人工固氮c 微生物氮转化d 非生物固氮7. 以下关于磷循环哪项是错误的( )。 (5.0 分) a 持续性受威胁b 典型沉积型循环c 生物小循环为主d 磷循环是双向循环8. 下列关于沉积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5.0 分) a 循环缓慢,不受干扰,成为”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大b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负反馈调节,变化较小c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正反馈调节,变化较大d 循环缓慢,受干扰,成为”不完全”的循环,受生物作用正反馈调节,变化较小9. 下列关于气相型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5.0
20、分) a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较完全的循环b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慢,不完全的循环c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不完全的循环d 循环比较迅速,自我调节快,较完全的循环10. 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 (5.0 分) a 自然条件b 社会需要c 用地程度和养地制度的提高d 继承与发展结合二 判断题1. 在人口稀少的原始社会,土地充足,人们以狩猎生活为主,单页烧毁森林草原播种谷物,肥力下降后开辟新的荒地加以利用,这属于休闲耕作制。 (5.0 分) a 错误b 正确2. 耕作制度的目标总的是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 (5.0 分) a 错误b 正确3. 三熟区耕地面积和人
21、均耕地面积最少,以灌溉和水田农业为主。 (5.0 分) a 正确b 错误4. 耕作制度 50 年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以恢复生产,引进国外先进耕作技术为主的阶段、以用养结合,发展化肥、灌溉为主导的阶段、以农作物间套作及高产技术为主导的阶段、以种植作物结构与作物布局调整为主导的阶段和全面调整结构,以优质、高效及产业化为主导的阶段五个阶段。 (5.0 分) a 错误b 正确5. 中国的多熟种植中大量采用间套作技术,间作与套作在形式上没有绝对界限。(5.0 分) a 错误b 正确6. 耕层指的是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壤、也是作物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约3045cm。 (5.0 分) a 错误b 正确7. 一熟带的大于零摄氏度的积温范围是 4000-4200 以下。 (5.0 分) a 正确b 错误8. 耕作制度演变经历了撂荒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和集约农作制等典型阶段。(5.0 分) a 错误b 正确9. 建国初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以稻麦两熟为主,现在已发展成为双季稻三熟制区。(5.0 分) a 错误b 正确10. 中国耕作制度分区的指导思想是作物种类、作物结构、熟制的相对统一性。(5.0 分) a 错误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