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老子的有与无.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44440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老子的有与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老子的有与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老子的有与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老子的有与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 老子的 “ 有 ” 与 “ 无 ” “ 无 ” 的二象性 2011011743 分 1 黄浩 【引言】 众所周知, “ 有 ” 与 “ 无 ”的关系是老子中的一个核心 关系 ,这个关系涉及到老子的道学基础的问题 。在之前的国学研究中,有许许多多的观点,但 最重要的两个观点是 “ 有无相生说 ” 和 “ 有生于无说 ” :有无相生说认为有与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老子理论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有生于无说认为无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有与无是从属关系。 本文先从道德经的相关论述及几个生动的实例出发,全面介绍老子的有无理论,然后将这些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 ,即 “ 无 ” 的二

2、象性 理论 。 【关键词】 无的二象性、有与无、道德经 【正文】 无的第一象: 混沌不可分 ,有生于无 一 道生一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 第四十章 ) ,“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 第四十二章 ) 。 在这两段话中,“有”指的是物质实体,“无” 指宇宙本源 ,在老子的理论中即为 道 , 道即是“无”,从“无”中产生出“有”, “有”演变出世间万物 。其中, “道生一” , 意即道 使整个宇宙融合为一,这说明道是统治宇宙的本源 , 之后,道让统一 的宇宙开始出现分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混沌的宇宙变的丰富多彩、形象万千

3、,同时道又能够调和宇宙的秩序,万物皆负阴抱阳,通过阴阳互补,来达到和的目的,才不会导致系统的崩溃与瓦解。 这两段论述很容易让人想到 天体 物理学 中的宇宙大爆 炸的理论: 大约在 150 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几千年前 的 老子 仅凭着对于历史的把握和对于自然的感性认识写下的“道生一”,竟与 现代社会通过无数 实验 观测 和理论 推导 而得 出的结论 如出一辙,我们不得不 由衷 赞叹老子的非凡智慧 。 小 结:老子此 处的“无”指的是宇宙本源, 是阴阳两极的糅合 ,是混沌的状态

4、,也是宇宙周行不 殆的基本法则,是道德经的最基础的“道”的另一种化身。 “ 有 ”是 “ 无 ”的从属,是“无”的子级。 二 无为而治 从刚才的辩证法中,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的性质,而且这两面相互调和,密不可分,任何妄图扭转自然规律、逆天意而行事的做法,必将会遭致失败。因此,老子认为,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应当“无为而治”,他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 次,侮之”,意思是, 最优秀 的统治者,群众 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罢了 , 但既不会仰慕他、也 不会敬畏他 、更不会害怕他。 优秀的统治者倡导的是无为而治, 顺应天意民意,就像是“道”一样, 道法自然, 顺从自己本

5、来的样子 ;就像是 上善之水一样, 按照既定的路线, 自取低势, 不会强迫人民为一己之私利服务,他仅仅是一种存在、一种象征、一种符号 。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为代表着法治 、德治等 一切 人为的治理方法,也代表着一切非自然的意识形态,而无为 却 仿佛是一种 “兽治” ,它告诉人们,只要吃饱穿暖就 不要有其他的非分之想,只要活得逍遥自在就不要干涉其他非己的事物 。 在企业中,最优秀的领导者往往 是无为的,他们从不插手具体事务,而是提纲挈领、高瞻远瞩,制定整个企业的大战略,并合理安排人才, 而最糟糕的管理者是事无巨细,干涉自己不在行的领域,结果一定是越帮越忙。 小 结: 无,或称无为, 是顺应自然,

6、顺应本源的做法,而有,或称有为, 是违背规律 而强为之的 做法,为着败之,执者 失之。 “ 无 ” 是 以 混沌 学治理国家的方法 ,是一种根本性的长远的施政方针。 无的第二象:虚空 不可识 ,有无相生 一 有无之相生也 “故有无之相生也” , 这是老子在第二章中提出的,我们知道,第二章 系统 地 介绍 了 老子 的 辩证法 理论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 面,正如同阴与阳的关系一样,阴阳相对,但和谐共融,破坏了这个平衡的关系就会导致十分可怕的后果。在这里, 老子通过一系列事物状态的对比,隐含出“无为”的思想,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人为设定的,一旦规定了善的概念,那么“不善”的东西都会成为恶,因此圣

7、人的为人处世,“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身退而不占有,而正是因为无为、不言、不居,才使自身脱离了危险,它们的对立面才没有出现。 二 无之以为用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 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 ” (第十一章) , 在这一段中, 老 子对于有无关系 进行 了十分形象的 论述 : 三十根辐条 共 集于车毂 , 正因 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 烘烤 陶土制作器皿, 正因 有了 内 部 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 正因 有了门窗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所以, “ 有 ” 之

8、 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 “ 无 ” 发挥了作用 。 在此处, “有”代表 的是物质 实体,“无”代表虚无的空间,实体为什么能对我们有利?是因为无的存在,是无让物体有了利用的价值。即使是一个实心的石头,如果要用来投掷,也需要一个投掷空间的存在,如果我们需要投掷的区域被海绵所塞满,以至于“无”的空间不足以容纳石头的自由运动,那么“有”将一无是处, 有的价值是因为无的存在。而显然,“无”更需要“有”的支撑,才能够被称之为“无”,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小结:此处的无代表着虚空,是“容”的本质, 有代表着充塞,是“占”的本质,对于任何一个事物而言 ,有与无是同等重要的,有无的关系,恰如

9、“ 体 、 用 ” 之分 。 三 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 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他认为,人应当想水一样,自取低势,默默地为生灵万物谋利益,但却从不自夸自耀,正因如此,水才能永恒地存在。在道德经第九章中,老子提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话的正确性自然不容置疑,历史上居功自傲、喧宾夺主而被君主杀头甚至惨遭灭门的臣子数不胜数,古人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争名夺利、私心膨胀的人或许会因为其积极的上进心而一时声名显赫,但这样的人注定无法长久的发展,在达到其光辉顶点的同时,也是其跌落万丈深渊的开始。 其实,水最重要的 特性是它的流动

10、性, 即它解放了 自身,是一种独立的状态。我们不妨推至人本身, 来思考一下人的独立性 。 众所周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赞同。 近百年来随着 科技的进步 与推广 ,人们 越来越广泛 的接受了 这一点,但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 对于唯物主 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人们的哲学基础普遍是,人是物质的,物质是 暂时的,但物质是 可 感 的 , 于是人们 开始变成物质的奴隶。 现代化的社会 倡导效率,倡 导物质的极大丰富,倡导人人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社会贡献最大的力量, 并实现自我的最大社会价值。 在 这样的一种模式 下,社会越来越使人成为一种工具 自己的工具或他人的工具,

11、一种基于物质的工具。 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从兽到人是一种 本质上的转变,精神开始萌发并成为了人的主宰,因此, 无我是真正的我,精神上的我是真正的我 。 一个植物人,失去了思维能力,显然便不再是“人 ”,我思故我在,如果一个人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衣食住行, 而忙得焦 头烂额,这便 失去了“我”本身。 小 结: 在这几 段论述中,老子极力推崇 “ 无 ”这样一种虚空的状态,衣养万物而不名有,功成身退, 不去追求名利,却 享受精神上的独立 , 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永恒状态 。 【结论 】 通过正文中无的两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很容易知道,老子所说的 “ 无 ”,是有着双重含义的 ,是二象性的 : 第一点

12、是本源的“无”, 是混沌的状态,也是宇宙周行不殆的基本法则,是道德经的 最基础的“道”的另一种化身,“有”是“无”的从属,是“无”的子级 ,并且老子从宇宙本源的无出发,推出了圣人之治 是无为而治、是自然而然的治理方法 ;第二点是与有相对立的“无”, 这个无 指的是虚空, 是与有相对立的,是从宇宙本源的“无”分裂出的, 无与有的关系恰如阳与阴的关系一样,冲气以为和,只有二者平衡 ,事物才能稳定存在,而 因为 人的私欲 容易脱离与精神的控制,因而老子提倡人们应想 水一样,呈现虚空的状态,达到返璞归真 的自然 。 【参考文献】 1.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 , 斯蒂芬 霍金 (英) 2. 试论老子的“有”与“无” ,时春华, 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3.老子哲学评论, 谭宇权,文津出版社 4.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 商务印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