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老子与毕达哥拉斯的哲学观点比较 2010 届硕士,水利水电工程系 马壮 摘要: 老子与毕达哥拉斯分别是东西方哲学的 开拓者与 奠基人, 两人生活 时代相近,所处背景相似 ,其思想也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本文 将 从世界观,人生观还有 美学思想 等 三个方面对老子与毕达哥拉斯的哲学观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两者在哲学思想上的 特色 之处 。 关键词: 老子 毕达哥拉斯 世界观 人生观 美学观 一、 老子与毕达哥拉斯的 生平 比较 李耳(约公元前 571公元前 471),字伯阳,又称 老聃。 作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老子 的著作道德经不仅开创道家 哲学 之先 河 ,
2、而且作为孔子的老师,他 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 或多或少 的影响 。可以说老子是 东方哲学界的 开山鼻祖,他的许多哲学 思想 直至今日仍 对整个华夏文明,甚至是东方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美丽的希腊半岛上, 同样一位 久负盛名 的伟大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 572-公元前 497) 创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 该学派 从公元前六世纪末古代希腊开始,一直到公元三世纪古代罗马时期,几乎存在了八百年之久 。 毕达哥拉斯的理性思维方式 ,“ 万物皆数 ” 的哲学理念 根深蒂固地 扎进西方文化的土壤中 。 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 仍能从他的思想中汲取营养。 时至今日 ,他的许多理念仍在影响着西方文明
3、的前进。 这两位哲学家 的生活时间相同,其历史 背景也颇为相似,其哲学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 从自然观, 人生观 与美学思想等三 个方面 来对这两种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 老子 与毕达哥拉斯的世界观比较 (一) 老子的世界观 在分析老子与毕达哥拉斯的世界观之前,我们应先弄 清楚怎样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心 主义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 “我” 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 ,没有 “我” 就没有世界。 而 唯物 主义认为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 唯心 主义 认为是因为我这样去想了所以世界才会是
4、这个样子 , 唯物认为是因为世界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才会这样去想 。由于古人并没有明确的将物质与意识区分开来, 因此 我们也不能将古人的思想观念 武断地划分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只能说古人的思想观念是偏向于唯物主义还是唯 心主义。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道”而衍生出来的 。其论证体现在他的“道论”中。什么是“道”? 老子下了一个定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 改,2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反。” (老子 25 章 ),这个定义包含了四个意义 :其一, “道”是一个先于天地而生的混沌未分的客体, 它极大,大得看上去
5、似乎消逝,又似乎反而再现 ; 其二, “道”这个客体无声无形,独立地、不停地循 环运动; 其三,“道”这个客体是产生万物的母 体,即老子的另一说法,“道”像 动物的生殖器官 一样,就是 所谓 的 “玄牡之门” (老子 6 章 ); 其四,由 于“道”这个客体混沌,从制名以指实的观点来看,还不能准确地叫出它的名, (姑且 )名之曰 :“道”, (或者 )勉强叫做“大”。 老子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老子提出了“道”本原于“气”这个具体物质形态。他说:“道之为物寂兮冥兮,其中有梢,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这也就是说 :“道”这个东西,虽然是那样的深暗 难测,但其
6、中确实蕴涵着 极 其细微 的精气。 从 以上观点看来 ,老子对于世界的看法 是偏 向于唯物主义 的 。他认为“道”是统御世界 万物 发展、 运行的基础与规律,而“道”中又含有些微的精气。不论是“道”还是“精气”,这 些 都不是依赖 于人的 意志而存在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是对老子世界观的最好描述。 (二) 毕达哥拉斯 的世界观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数和存在的与生成的事物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比在火、土、水中能找到的更多,如某种数是正义,另一种是灵魂和理性,再有一种是机会,几乎所有一切别的东西无一不可以用数来表现的;一切其它
7、事物就其整个本性来说都是以数为范型的,数在整个自然中看来是居于第一位的东 西,所以他认为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音,也就是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即他们发现了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据说毕达哥拉斯有一次走过铁匠铺,他从打铁匠打铁时发出的谐音中得到启发;他比较了不同重量的铁锤打铁时发出不同谐音之间的关系,从而测定出不同音调的数的关系。以后,他又在琴弦上作了进一 步试验,找出了八度、五度、四度音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来说, 世界的基本 不是物质 和元素,而是结构和形式,或 是 数学关系。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自然之门可以用数
8、学来“ 打开 ”,即“数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数”。 我认为, 毕达哥拉斯的这一观点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而不是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 。的确毕达哥拉斯宣称过:“一切其他事物就其整个本性说来都是以数目为范型的,而数目本身则先于自然中的一切其他事物。”但这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 颠 倒了数量同事物本身的关系”,“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目先于事物而存在,意为量先于质而存在,这当然是错的,然而这只是割裂了量与质的联系,并不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因为,被 颠 倒了的真实关系 只要再调过来就是 真 理,而如果针对“量先于质”,反过来说“质先于量”, 也 仍然是谬误。 因此,我们 不能认为
9、 主张 “量先于质”就是“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说“量先于质”,绝不等于说“意识先于物 质”。量也是不依赖意识而独立的客观现实的存在。 只有把毕达哥拉斯哲学当作唯物主义看,才符合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 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子与毕达哥拉斯的世界观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但其中又存在很大的不同。 老子的“道”强调的是组成世界的“物质”与世界运行的“规律”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道之为物”,“道法自然 ”等 章 句充分说明 了 老子的“道”是物质与规律的本原和统一体 。3 而毕达哥拉斯的“量”则 只 强调数量关系是世界组成与运行的基础与前提。在
10、此,毕达哥拉斯武断 地 割裂了“质”与“量”的关系 ,其世界观 与老子相比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 三、 老子 与毕达哥拉斯的人生观比较 (一) 老子的人生观 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 的 ,“道”是“众妙之门”,万物万事的玄妙都出于“道”。天有“天道”, 故 能 天行有常; 人有 “ 人道 ”,故人生也受“道”的引导与制约。在老子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同于道”的 和谐 境界, 又 因 为 “道”的本质就是自然,所以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达到物我 相忘 ,万类归一的 自然 境界。 老子在人生观上的 “ 无为 ” 是出自保全人的内在自然的真、善、美的策略。就 “ 真 ”而言 , 是指纯真自然的人
11、生境界 , 与 虚伪 做作相 对立。老子认为 , 一旦人为了其私欲产生了虚伪的行为 , 人之本性也就丧失了 , 老子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的发生 , 因此 ,他 极力主张 “ 复归于朴 ”, 保持最原始最纯真的状态。 老子的善 , 指的是人生的道德境界 。 老子说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 ( 老子 5 章 ) 意思是 , 只有像天地那样不存偏爱之心对待万物 , 才能使万物自然繁衍生息 , 生生不已。天地之间存在着空虚而实有的 “ 道 ”, 其作用无穷无尽 , 人的主观意识行为对其干扰的越少 , 越能使事物自然的发展 , 与其强为 , 不如持守虚静 , 顺应自然 , 无为而为 。
12、老子的美 , 指的是一种个体内在自然心境之美 。 在老子看来 , 只有不事雕琢、淳朴自然、超越人为客观外在的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是一种心灵纯朴的自然之美。老子的真、善、美的人生价值取向都表明了其自然真朴、无执无为的至高的人生境界 ,是合乎于自然之道的人伦之道。 (二) 毕达哥拉斯 的人生观 毕达哥拉斯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灵魂的,而且灵魂有很多明显的特征。首先,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其次,灵魂能够移居到其它生物体中去,而且循环往复出现,以致没有一件绝对新的东西;最后,因此可以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血缘相通的。然而,毕达哥拉斯在解释灵魂时,也往往将它解释成为类似物质的,或者就是物质的,以及
13、由物质产生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灵魂已经是不死的和可移动的,肉体对它来说是纯粹偶然的。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灵魂又是以太的碎片,冷的以太是气,密集的以太则形成海和水汽。”这 就是说,毕达哥拉斯学派一方面认为灵魂是和肉体不同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是物质性的以太的碎片,因此毕达哥拉斯并没有分清精神和物质的区别。在古代人分不清精神和物质的区别时,这种情况不能武断的定论它一定是唯心的。 在早年的治学时期,毕达哥拉斯经常到各地演讲,以向人们阐明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见解 , 除了 “数是万物之原 ”的主题外 , 他还常常谈起有关道德伦理的问题 。 他对议事厅的权贵们说 , “ 一定
14、要公正 。 不公正 , 就破坏了秩序 , 破坏了和谐 , 这是最大的恶 。 起誓是很严重的行为 , 不到关键时刻不要随便起誓 , 可是每个官员应能立下保证 ,保证自己不说谎话 。 ” 在谈到治家时 , 他认为对儿女的爱是不能指望有回报的 , 但做父亲的应当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获得子女由衷的敬爱 。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 , 作子女的应当珍惜 。 子女应是父母的朋友 , 兄弟姐妹之间也应该彼此互敬互爱 。 当提到夫妻关系时 , 他说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双方都应忠实于配偶 。 他谈到过自律的问题 。 他说 , 自律是对人个性的一种考验,对儿童、少年、老人、4 妇女来说,能自律是一种美德,但对年轻人来说,
15、则是必要。自律使你身体健康,心灵洁净,意志坚强。毕达哥拉斯从如何培养自律讲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自律只能在理 性和知识的指导下才能培养起来,而知识只能通过教育才能获得,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与毕达哥拉斯的“灵魂”学 说相比,老子的人生观更偏向于唯物主义, 但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两种观点 。老子人生观所崇尚的“自然”、“无为”等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 带有 些 不积极 、不 主动的思想 色彩, 有 一定的消极意义。 而毕达哥拉斯的伦理观点虽然以“灵魂论”为基础,但 他眼中的灵魂 却 具有很强的“物质性”,此外 他崇尚人类的爱与公正,宣传人们应当自律自强,这些观点 都 是非常积
16、极的。 四、 老子 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思想比较 (一) 老子的美学思想 在洋洋五千字的道德经中,老子并没有正面讨论他的美学观念,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分析出他的美学思想的概要。 从总体上说,老子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无”和“虚静”这三个方面。 “自然”,是老子论“道”的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是指“道”的存在、运动的方式和状态。“自”,就是自己、自身;“然”,就是样子、方式。“自然”,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可以包含诸如自由、不干涉、无依傍、自身本来的本真状态等含义。老子的“自然”,既是对宇宙本体“道” 的 存在和运动状态的认知,也是对“道”的美之状态的描述。 也就是说,“
17、自然”既是关于宇宙本体的哲学范畴,也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美学范畴。道之美,即其自然性,即“自然”。所以说,“自然”是老子对“道”的美之状态的一种描述和评价。 老子的“无”和“自然”一样 , 它不是对现象界事物的描述 、 认知与概括 , 而是对于宇宙本体“道”的描述、认知与概括。 在老子的哲学里 , 老子非常看重作为 “ 无 ”的精神本体存在。“无”即老子对宇宙本体存在的认知 , 也是对宇宙本体的审美判断 。在老子的具体表述中 , 即是推崇和赞许诸如“精”、“气”、“神”等这样的精神性本体存在。“精”、“气”、“神”是老子生命哲学的重要范畴 , 它指称生命得以形成的规定性 。 “精”、“气”、“神”
18、属于“无”的存在 , 它规定生命之“有”的存在的形成。它不可见 , 也不可闻 , 更不可触 , 但它却贯穿于生命之“有”的全过程 ,统领并规定着生命之“有”的每一个部分 。 生命之“有”一旦丧失了“精”、“气”、“神” , 也就丧失了一切 ; 丧失了“精”、“气”、“神”的生命存在 , 也就丧失了其物质存在的价值 。 因此 , 道之存在之美即“无”之存在之美 , 看重和推崇作为“无”的精神性本 体存在 , 是老子美学观的重要特征。 “虚静” , 是老子对宇宙本体描述、认知和概括的又一 重要范畴。 “虚静”是描述和概括“道”作为一个认知主体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学范畴 。 老子说 :“至虚极 ,守静
19、笃 , 万 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这句话的意思是 : “道”作为一个认知主体 , 它的心灵总是处于一种“虚”、“静”状态 , 并以此来观审它所创生的万物的自然的循环运动 (即“复” )的 过程。 “虚静”说之所以被老子看作认知的最高境界 , 它有两个特点 : 第一 , 就主客体认知关系而言 , 只有认知主体处于无心、无欲之状态 , 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和体认被认知对象。其一 , 它能在真正意义上如实、全面地了知而不是从利用的角度了知所对之境 ; 其二 , “以观其妙” , 即把握事物最根本、最深刻、最关键处。 第二 , 就认知主体而言 ,无心、无欲的状态 , 也就是“浑其心”的状态 , 这是
20、认5 知主体的心灵最自由、最愉快、最完善、最完美的状态。在老子看来 , 最高境界的心理状态 , 就是那种无分别、无欲求、无来源、无其他外在目的的“浑其心”的感知状态 , 这也就是牟宗三先生所言的“冲虚无限智心之妙境”。这种状态 , 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今天包括从康德以来所说的美感状态。 (二) 毕达哥拉斯的美学 思想 在毕达哥拉斯派这里,事物是按数的比率发生关联。 “和谐 ”的思想浸透了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美中有和谐,伦理价值中有和谐,而且宇宙天体是一个大的和谐。在他们看来,数的和谐是绝对的,这种和谐也就是 “宇宙的秩序 ”。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格言 “什么是智慧的 数 ”, “什么是最美
21、的 和谐 ”。这两条格言也构成了学派最基本的观点。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音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的数量上的比例组成,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这是古希腊艺术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 包含着艺术中 “寓整齐于变化 ”的普遍原则。 毕达哥拉斯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古希腊百多年后 的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美学理论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他们站在毕达哥拉斯奠定的 “ 数的和谐 ” 的美学基石上分不开的 。 他指出 “ 和谐最美 ”,“ 和谐是一种结构 , 数的结构 ”, 也就是说美是 “ 数的和谐 ” 。他用数与和谐来解释宇宙的构成,创立了宇宙和
22、谐有序的美学理论。美是“ 数的和谐 ” 这一 理论为 西方 美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 他抓住了 “ 数的和谐 ”, 也就是抓住了信息和 有序 , 因此他将西方美学 的 研究推上了正确的轨道。 由上 我们可以知道, 老子所崇尚的“美”,主要在于“自然而然”的“行为”和“无欲无求”的“心态”。 老子所追求的“美” ,是从 “自然” 中发现纯真 , 从 “无”中寻找内涵,从 “虚静” 中达到完满。老子的“美”,是“寓变化于整齐”。 而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的和谐是造就一切美、一切和谐事物的普遍规律。自然的、人的、艺术的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和谐莫不 是如此 。 毕达哥拉斯的“美 ”是从纷乱
23、的世间 万物中 寻 找“和谐”与“有序” ,因此他的美是“ 寓整齐于变化”。 五、 总结 老子与毕达哥拉斯分别是东西方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其哲学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 极为 深远的影响。 在老子“道法自然,虚静观妙”的观点影响 下,华夏民族的感性思维与理学思想 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 毕达哥拉斯 “数即万物” 的理论指导下,西方文明的理性思维与 科学精神 迅猛的发展。 老子的“美”,是“寓变化于整齐”,因此东方文明更注重“意境美 (虚实结合的美) ”和“变化美 (事物变化的美) ”;而毕达哥拉斯的美是“ 寓整齐于变化” ,因此西方文明更注重“ 有序美(事物和谐的美) ” 和“对称美(庄严静
24、穆的美)” 。 由此,我们 可认为老子与毕达哥拉斯是东方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哲学分化的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 简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6 2曾国屏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M 背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鼓应 道家文化研究 ( 第二十辑 ) M 北京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 ,2003 4李顺连 道论 M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5张松辉老子研究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6 6陈鼓应 道家文化研究 ( 第十辑 )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6 7汪子嵩 希腊哲学史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8爱德华 策勒尔
25、 德 古希腊哲学史纲 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7 Abstract: Laozi is the father of the philosophy in Eastern Civilization and Pythagoras developed the Greek philosophy. They live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ir background is similar.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their world view, view of life and aesthetic ideology. Then, we can find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m in philosophy. Keywords: Laozi, Pythagoras, world view, view of life, aesthetic id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