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 速度的理解。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实验器材学生:停表、卷 尺、小红旗。地点:操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
2、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新课教学(1)明确实验 目的、实验原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 45 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 30m 这个过程的 平均速度?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 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
3、利用 tsv,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ts,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 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 0.1 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
4、始读秒:“5、4、3、2、1、0” ;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3)介绍实验步骤等下我们将到大操场上去完成今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操作,遵守纪律,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1、 在操场上,测出 30m 的路程,每隔 10m 做一次记号。2、 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 10m、20m、30m 处。3、 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4、 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 30m 的路程。5、 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
5、实验。6、 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第 45 页的表格中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回到教室。(4)实验结 果讨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 数据, 教师提出问题:提问: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明确:不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 S 这段路程或在 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 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 1.1ms,高速公路上 汽车速度是 30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三、课堂小结1、可以利用公式 tsv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四、布置作业1、 完成书第 46 页的实验 2 和实验 3, 请同学们分别设计出实验方案。2、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 、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