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二、预学导学(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瑰宝( ) 沟壑( ) 地壳( ) 苍穹( )翘首( ) 崛起( ) 高跷( ) 妖娆( )阴晦( ) 屏住( ) 红彤彤( ) 如愿以偿( )喷薄而出( ) 五彩缤纷( ) 仙山琼阁( )2.多音字识记:壳: 削:3.形近字识记:翩 ( )浆 ( )弛 ( ) 崛( )篇 ( ) 桨 ( )驰 ( ) 掘( )4.重点词语理解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 浮想联翩: 登峰造极: 炉火纯青: 如愿以偿: 5.文学常识积累 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
2、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推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自在香港著文推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根据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 28 项国际大奖。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
3、黄山的哪些景物?分别抓住它们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三)三读课文,在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层次。(三)再读课文,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竞读,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要求读出感情,能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黄山仙境之中,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五)课堂小结1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提示了黄山
4、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2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关于黄山地质史部分是比较严格的科学说明,主体部分介绍黄山风光和特点的,主要是运用了叙述和描写手法,表现日出部分用了直接抒情。四、课堂练习(一)基础积累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竟 秀,万壑藏云,y y cng cng( ),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 竟是亿万年前地壳( )中的岩桨凝固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 qn sh( )这些大自
5、然的能工巧匠“雕刻” “装饰”的结果!(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错别字: 改正: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1)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2)当我们登上刻有“登峰造极”四个字的天都峰绝顶时(3)登上峰顶,放眼天外,真是令人心往神驰。(4)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如愿以偿。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号称方圆 500 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2)这时,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一下涌进脑海之中,真是“无限风光在
6、险峰”啊!( )(3)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4)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1)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南部,南北长约 40 公里,东西宽约 30 公里,全山面积大约 1200 平方公里。( )(2)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3)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7、)(4)穿过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二)课内阅读: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 的心情。3“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
9、,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4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5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 6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所见到的出时或日落,50 字左右。五、布置作业:预习课文以下内容参考答案:二、预学导学2、奇峰高险;古松顽强;怪石奇特;云海轻盈;日出壮观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时间线 索是从古到今;空间线索是从上山到出山。课文分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第 13 段),总写黄山;第二部分(第 47 段),分别介绍黄山的各种景观;第三部分(第 18 段),介绍黄山温泉。 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
10、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第一层(46 段),奇峰;第二层(78 段),古松;第三层(914 段),怪石;第四层(15 段),云海;第五层(16 一 17 段),日出。(三)讨论并归纳:第 3 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 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过渡到第 4 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第 5 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第 6 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第 7 段“穿过”一线天,
11、“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 8 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一番介绍。第 9 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第 9、10、11、12 自然段写了黄山 3 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第 13 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第 14 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第 15 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 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第 16、17 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第 18 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
12、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六、课堂练习(一)2、 (1)形容众多的想象或感想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 (2)指达到顶峰(3)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4)愿望实现。3、 (1)比喻(2)引用(3)排比(4)拟人4、 (1)说明(2)议论(3)描写(4)记叙(二)1、黄山日出无比瑰丽、壮观、辉煌的景象。2、等待日出的激动、兴奋 3、 “兴奋”是因为“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 。 “节制”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黎明前的光辉” 。4、 “天”与“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天色变化引发人们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从人的神情、心情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天际的变化。5、人们在日出与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照中诞生的一切。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