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 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 、 “于” 、 “之” 、 “而”等虚词的用法。 2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 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 、 “于” 、 “之” 、 “而”等虚词的用法。2 背诵全文教学难点: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理解文章 3-4 段内容,堂上背诵。一 检查 1、2 段背诵情况:二 学习第三段:1、 学生朗读:2、 疏理文章:重点词语:负 于 伛偻 渔 肴 蔌 酣 丝 觥筹 颓然重点句子;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苍然白发,颓然
2、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赏析:第三段写游宴,共写了多少幅画面?请给这几个画面起一个小标题。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游山之乐)三 学习第四段:1、 学生齐读第四段:2、 疏理文意:重点词语:已而 阴翳 去 乐 谓重点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3、赏析:(1)出现了 7 个“乐”字,其实写了多少中乐?禽鸟之乐 众人之乐 太守之乐(2)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有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复杂感情,是哪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既知禽鸟之乐,又乐众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主旨:醉能同其乐四 理解主旨:贯穿全文始终的感情,体现在哪一个字上?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乐”:山水乐、游人乐、禽鸟乐、太守乐五作业:背诵三四段,巩固一二段背诵。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