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2 汽化和液化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080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汽化和液化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2 汽化和液化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2 汽化和液化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2 汽化和液化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2 汽化和液化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设想: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过程转化”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于酒精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变化的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的“酒精蒸发”和

2、“纸锅烧水”实验,知道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2通过讨论“晒衣服”这一生活问题,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在手背上擦酒精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3通过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会画水的沸腾图像。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5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观察蒸发现象,知道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2设计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难点:1蒸发吸热,降低温度。2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教学突破: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及学生的分组实验,由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数

3、据,找出物理概念并得出物理规律。教学准备:酒精一瓶、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水、机械秒表、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引入新课:提问: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一会学生思考、回答。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遇到)儿就干了,湿衣服上的水哪去了?教师用手蘸些酒精撒在黑板上,并在教室多处撒一些酒精。启发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你闻到了什么?引导: 我撒在黑板上、撒在地上的酒精怎么会跑到你的鼻孔里去了呢?演示: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细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在 80以上的热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

4、化。演示:纸锅烧水。讲解: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的现象,叫沸腾。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学生思考:酒精变少(没)了。闻到了酒精的味道。学生思考: 液态的酒精变成了气态的酒精。观察老师所做的实验现象,思考发生的原因并试着给予解释。学生观察的事例引入新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蒸发。提问:在教室扫地时,洒水后,地面上的水自然就干了。水蒸发了,你能说出蒸发的一些特点吗?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物理学上,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请同学们思考

5、:在晒衣服时,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学生回答:蒸发发生的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发生的部位:在液体的表面;蒸发发生的汽化程度:是缓慢的。学生抢答:在太阳下、通风处、摊开晒。学生不一定能顺利地得出上面的结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衣服干得快些?提问:同学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谁能总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学生讨论回答:在太阳下温度升高;摊开面积增大;通风处衣服上面空气流动快些。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分析、总结、概括

6、,不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3.蒸发吸热。小实验: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演示: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归纳:蒸发吸热,温度降低。放映课件“火洲”里的坎儿井,介绍坎儿井工程可以与长城媲美,它的建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体验:手背感到冷。原因:蒸发吸热。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降低。原因:蒸发吸热。观察水的沸腾:设问:你们看到了用纸锅能烧水,而纸却不燃烧,那是为什么呢?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汽化中的沸腾现象。提问:水的沸腾是我们常见的现

7、象,谁能描述一下水沸腾有什么现象?提问:你还想知道有关沸腾的哪些问题?教师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在黑板的一侧。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现象,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提问:我们需要什么实验装置?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投影注意事项和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自由猜想讨论。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生生共同协作,记录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意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和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介绍:图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问:观察水的沸腾图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能用纸锅烧开水了吗?学生回答

8、: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学生尝试回答。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提问: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温度,通过师生互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步步深入,让学生讲解:可见液体沸腾是需要条件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且要继续对它进行加热,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归纳:不同的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一般不同,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通过观察水的沸腾,我们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在生活、生产上有没有应用呢?请同

9、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师生讨论归纳。且继续吸热。学生回答。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回答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和共同点。学生阅读、回答。概括归纳,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巩固小结:让学生说出本节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点。作业布置:阅读课本,复习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第 1、2、3 题。教学后记:2-2 汽化和液化第 2 课时教学设想: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液化过程。从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液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液化的过程,即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体积两种办法。同时渗透基本的物理方法:一是“归纳”的方法,即通过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归纳出

10、液化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条件;二是“对比”的方法,即将液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对比,区别其异同点。学生对常见的液化现象看到的较多,但可能与课本中的液化知识联系不起来,也不知道如何分析。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心。教学目标:1能说出液化的状态变化过程。2感知液化过程对周围环境要放热。3知道液化的两种途径。4能解释“液化石油气” 、 “露” 、 “雾”等现象的形成过程。5通过液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能说出液化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知道液化有两种途径: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知道液化过程是放热过程。难点:1知道液化过程是放热过程。2会解释“白汽”等生活、自然现象。教学

11、突破:通过教师实验、学生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和生活观察,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与分析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教学准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瓶、水、金属板、温度计、火柴等学生课前预习:什么叫液化?液化有哪些方式?有哪些实验可以验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汽化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汽化现象?此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有哪几种方式?(2)什么叫蒸发?它有哪些影响因素?(3)什么叫沸腾?有哪些主要现象?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汽化的逆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它有哪些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复习

12、引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本节新课内容。探究活动 2.5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提问:我们知道,雨水来自江河湖海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气态的水究竟是怎样变成液态的水的呢?演示:向平底烧瓶中注入少量的温学生回答:水发生蒸发或沸腾(都不全面) ;纠正后回答:水发生汽化此处应放慢节奏,并引导学生讨论和区分:“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而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强调水,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提问:会看到什么现象?提醒: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提问:瓶内出现的小水珠是什么?瓶口出现的“白气”又是什么?是怎么变化来的?引导学生回答:都是液态的水,由气态水蒸气变化来的。学生答:瓶内出

13、现了小水珠;瓶口出现了“白气” 。“白气”不是水蒸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接着演示:在瓶口上方倾斜的放置一个干燥的金属盘,在盘中放置一些冰块。提问: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提问:在这个模仿实验中, “雨滴”的形成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形成过程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填写课本 39 页“想一想”填空部分。有小水滴形成,像下雨一样。学生回答通过模拟雨滴形成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气体的液化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解决问题的欲望,并由此得出液化的概念及液化的条件是遇冷。继续演示:用温度计测量金属盘中冰熔化后的温度,明显上升了,并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到金属盘是热的。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了

14、什么?明确: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回答:说明了液化过程是放出热量的过程。通过演示和亲身体验得到液化过程是放热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气体液化方法:过渡设问:由上述实验可知, “雨”的形成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发生液化。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吗?演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此过程乙醚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继续演示:再推压活塞,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此过程乙醚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使气体液化?讲述:大量实验表明,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乙醚消失汽化出现液态乙醚液化压缩气体体积演示加上有效的提问,突破教学重点。液化现象的解释:提问:在平时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液化现象?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液化的?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将来源于生活的点滴现象,分析总结为学生头脑中请举例。教师补充。固化的物理知识。巩固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个人小结。作业布置:1.复习课本中本节课内容知识;2.完成课本第 40 页练习第 6 题。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