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问题解决 提升复习效益“问题解决”式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朱家星(桐乡市高级中学 嘉兴 314500)摘要:高三化学总复习,怎样解决时间紧迫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是摆在每一位高三化学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需要关注复习的效益和师生的收益。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旨在探讨如何在“问题解决”中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效益。关键词:问题解决 提升 高三化学复习课 效益高三化学总复习,怎样解决时间紧迫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是摆在每一位高三化学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需要关注复习的效益和师生的收益。当前,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效益堪忧,主要表现为:教师受教辅的牵制
2、,缺乏深入思考课堂效益的时间,更缺乏创新和突破旧有模式的勇气;学生浸泡在习题中,没有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机会,更无法形成自我诊断、拓展的习惯;同时,部分高考题“指挥棒”的不合理导向,也导致高三化学复习课陷入“一切为了高考,为了一切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怪圈中。如何构建有个性且充满创造力的化学复习课堂?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激情地进入高三化学复习的课堂?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当学生遇到问题和挑战时,他们学的最好。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尝试采用了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化学复习,针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将每一个考点分解落实并设计成富有层次性和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用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有探究性
3、的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的波浪式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基本知识,培养问题意识,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品质。1 学生化学复习课课堂突发问题的解决课堂复习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课堂复习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丰富多变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都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课堂复习中,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思维特征、知识建构能力不同,难免会暴露出其认知的错误、思维的障碍,进而可能提出一些有创见的问题。当课堂复习中出现“意外”而有创见的问题时,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从
4、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学生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时候,存在怎样的认知障碍和疑惑呢?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案例 1:课堂复习时,笔者提问:请你解释,在 NH4Cl 溶液中加入浓氨水,溶液 PH 值为什么增大?生:NH 4+ + H2O NH3H2O + H+,NH 3H2O NH4+ + OH-,加入后 H+ + OH- =H2O 降低了原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学生的解释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NH 3H2O 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氨水中 c(NH3H2O)c(OH-),所以 NH3H2O 对 NH4+水解的抑制是主要的。为什么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解释呢?在实际教学中,
5、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原理分析时,如何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笔者特意设计如下的变式训练。变式 1.下面问题的解释,是否正确:在 NH4Cl 溶液中加入固体 NaOH 放出 NH3。其原因:NH 4+ + H2O NH3H2O+H+,加入 NaOH 后 H+ + OH- =H2O,使平衡右移,NH 3H2O 分解放出 NH3。通过例题的解释,学生知道了知识和思维的迁移,明白 NH4+水解程度很小,加入 NaOH 后,NH 4+与 OH-复分解反应是主要的。变式 2.下面问题的解释,是否正确:将 Mg(OH)2 固体溶于 NH4Cl 溶液。其原因:溶解平衡Mg(OH)2(s ) Mg2+ 2OH-,水解
6、平衡 NH4+H2O NH3H2O+H+,加入后 H+ OH- =H2O,溶解平衡右移而溶解。如果错误,请你给出正确的解释,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通过例题和变式 1,学生归纳出分析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的规律,所以不管是溶解还是水解程度都是很小的,体系中 NH4+及 Mg(OH)2 的量是主要的,因而 NH4+结合 OH-,Mg(OH) 2 结合 H+是主要的反应,从而促进了两个平衡右移,使 Mg(OH)2 溶解。进一步的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矛盾的冲突也更加的激烈,这样的复习才更加有效。变式 3.下面问题的解释,是否正确:NaHCO 3 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其原因:HCO 3
7、- H+ CO32- ,HCO 3- +H2O H2CO3+OH-,加入碱后,大量 OH-抑制 HCO3-水解,H + OH- =H2O,使电离平衡右移;加入酸后 H+ HCO3- =H2O+CO2,复分解反应得以完成。通过前面的变式训练,学生就不难悟出变式 3 的解释是正确的。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思路:一、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般盐的水解程度都是很小的,基本可认为不大于 10%。二、在此基础上,应分析体系中,哪种微粒为主,然后,最多的微粒与其它微粒所发生复分解的则发生复分解,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解释时才考虑用其他原理(电离平衡或盐类的水解平衡)解释。这样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和问题情境的类比递进,学生
8、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电离平衡原理、盐类水解原理来解释某些反应现象。我们的课堂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益的。2 学生化学复习课课后提出问题的解决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阐述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说:“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案例 2:在复习“微粒浓度大小比较”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书写“Na 2CO3、NaHCO 3 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电荷、物料、质子守恒关系”入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然而,一节复习课后仍有不少学生来问有关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题目。是这节复习课无
9、效吗?我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复习呢?笔者反思着。于是笔者在另一个平行班开展教学时,设计了一些情境和问题链,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如:变式 1变式 2设计意图:训练并归纳知识和思维规律设计意图:构建起原理分析的模型。 化学反应原理分析的方法和学科思想变式 3设计意图:类比问题情景,找到思维迁移点。思考学生问题引起 分析 引起 解决教师关注 学生问题 学生行为 教师反思 学生问题(1)什么样的溶液中存在 c(Na )c(OH-) c(CO32-)c(H+)的关系?什么样的溶液中存在 c(Na )+c(H )= c(HCO3-)+c(OH )+ 2c(CO32-)?(2)0.1molL -110ml
10、乙酸溶液中滴加 0.1molL-1 NaOH 溶液的 pHV(NaOH)关系曲线如何绘制?思考归纳总结后笔者出示例 1.常 温度下,将 Cl2 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再滴加 0.1mol/L 的 NaOH 溶 液,整个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 点所示的溶液中 c(H )= c(Cl-)+c(OH ) + c(HClO)B.b 点所示的溶液中 c(H )c(Cl-)c(HClO)c(ClO )C.c 点所示的溶液中 c(Na )= c(ClO-) + c(HClO)D.d 点所示的溶液中 c(Na )c(ClO-)c(Cl )c(HClO)例 2.(
11、2012 年高考化学江苏卷 15 题)25时,有 c(CH3COOH)+c(CH3COO )= 0. 1 molL-1 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 c(CH3COOH)、c(CH 3COO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5.5 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c(H )c(OH )B.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 )+c(H )=c(CH3COOH)+c(OH )C.pH = 3.5 的溶液中: c(Na ) +c(H ) -c(OH ) +c(CH3COOH)= 0.1molL-1D.向 W 点所表示的 1.
12、0 L 溶液中通入 0.05 mol 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 )= c(CH3COOH)+c(OH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在问题设计时,活化试题呈现方式、激活学生对化学过程的清晰认识,是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时信息应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3 学生习题中经常出错问题的解决练习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课堂复习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中的经常犯的错误,及时反思在教学设计和策略上的不足。吻斯纳(CLPosner ,1989)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关注学生的问题,反思自己
13、的教学,才会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才会真正地关注教学,体谅学生,发展自我,才会使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常犯错误的一般模式是:案例 3:在我校进行的几次化学训练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对基本实验原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一拿到实验题就有些混乱。对此,笔者采用了广州市丁革兵老师的“一题两讲”模式。如: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NONO 22OH 2NO 2 H 2O气体液化的温度:NO 2 21、NO -152(1)为了检验装置 A 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14、:A 、C 、 、 、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 70%硫酸后,A 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确认 A 中产生的气体含有 NO,依据的现象是 。装置 E 的作用是 。(4)如果向 D 中通入过量 O2,则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装置 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 。3.1 学生答题出现的错误记录(主要为第 2 小题、第 3 小题)(1)第 2 小题:全对 11 人,仅占 20.75%。常见错误有:(2)第 3 小题第 2 问:全对 6 人,仅占 11.3%。常见错误集中表现为:3.2 反思
15、学生失分原因从批阅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后来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表现出:(1)考试心态不稳定,如:时间紧迫,导致不能静下心来思考,读题错乱;做题时没有根据,没有信心;时间紧,速度慢,题目做不完。 (2)审题时,不够仔细或不清楚;没有看清题目关键词及相关信息;实验流程弄不清;考虑问题不充分甚至实验原理搞错。 (3)答题时,回答不全面,用字不标准或不规范,表述不准确;书写方程式漏掉反应条件或者没有配平;完全看不懂题目。3.3 学生小组讲题根据学生的测试分析,笔者选定了此题的第 2 小题、第 3 小题为讲评试题。学生分别做过两题,讲评过两次。与此同时,笔者还选编了另外一题。例:某校研究性学习
16、小组选择使用下列仪器和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NO(实验中使用的 N2 和 O2 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 NO+NO 2+2OH- =2NO2-+H2O;气体液化温度:NO 2:21、NO:-152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 。甲:ACFDB 乙:ABCE 丙:AFDB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 Cu 与适量浓 HNO3 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填“能”或“不能” )甲:_;乙:_;丙: _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能验证的方案,不必回答原因):甲方案:_。乙方案:_。丙方案:_。3.4 课后反思因此
17、,在学生习题中经常出错问题的解决上,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通过归纳对比,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应用能力。总之,教学的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通过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且具备相应能力,为个体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参考文献1丁革兵.“一题两讲”模式在高三化学讲评课中的研究与应用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2):26-30.2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3莫明远.知识问题化 问题情境化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1-2 ):62-64.4赵华,陆建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 J. 化学教育,2011,(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