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刻画人物外貌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学习其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深 su( 邃 ) 踌躇( chu ch ) pn( 磐 )石 门 kn( 槛 )ni( 捏 )弄 重荷(h ) 含蓄( x ) 喧 xio( 嚣 )还有以下字我不认识: 2、解释下列词语。巴望:_指望_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深邃:深
2、远_ 踌躇:犹豫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零乱不堪:_零 散 无 规 则 3、文学常识填空。何为,原名何振亚 ,1922 年生于浙江定海,1937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散文。著有第二次考试、 织 锦 集 、 临窗集等散文集。贝多芬,德国作 曲 家 、 钢 琴 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乐 圣 ”。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 、 命运交响曲 。课堂学习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请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客人”拜访贝
3、多芬的经过 (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1、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2、(参考彩图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找出相似的语句)。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
4、意志 四、拓展延伸: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你认为最有特点的同学,用三五十字描写其外貌,不提及姓名。) _五、课堂小结:六、巩固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A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动作描写 )B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神态描写)C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肖像描写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应该说刺中有花。 虽然有刺,但花
5、很美。_!”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时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朋友,你是哪一个呢?(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 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100 字左右) 生活总会出一些难题,要人选择,要人解决。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任命运的摆布;悲观的人,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斗争的勇气;只有乐观的人,能挑战不该害怕的,害怕应该害怕的,成为真正的勇者和钾者。 、 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只看到扎人的花刺;无视美丽,却放大了丑陋;不憧憬美好的未来,企步于服前的挫折。悲观的人,只哀叹生命中的风霜雨雪,想不到拨开云雾,终见万丈阳光!七、教学反思:学习评价: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