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市 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蜃景、睥睨、高垣、逾时、倏忽、连亘、窗扉”等字词。2积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语汇。3熟悉课文内容,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能力目标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课文写景的内容和层次,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情感目标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顺畅地诵读,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并培养想像力。教学难点理解文言语汇,概括山市出现全过程的写景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用
2、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时间顺序,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要完成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基础上简练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应以多形式诵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2诱引想像法。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语精练生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像力。领悟、延展课堂内容,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解释山市的成因。教学媒体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及胶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思路顺畅诵读,整体把握写景内容,激活学生充分的想像,领悟写作手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海市蜃楼)“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神奇、壮观的海市幻景,
3、听起来是奇闻,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却无缘目睹。今天,我们将在蒲松龄的引领下去一睹同海市一样的“山市”奇景,感受其文,感受其景。 (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著称。“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同学们,有谁能够接着讲出“狼三则”的故事情节?(学生试讲,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要学的山市则近似小品,介绍一种与海市一样的自然景象山市,请同学们欣赏摄于烟台蓬莱的海市画面。 (多媒体显示) (板书文题)二、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资料助读投影: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
4、没有考上举人,到 71 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 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 (取义孤独、悲愤) 。2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 491 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以写狐鬼故事著称,但也有个别篇章近似小品,且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现象(含动物趣闻) 、民间技艺等。如地震一文就记录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历)戌时作者在济南亲自经历的一次地震, 木雕人记木偶戏;铁布衫法
5、记气功表演等。三、顺畅诵读,整体感知1听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氛围。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投影:选择: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念近中无此禅院B然数年恒不一见C一行有五点明处D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教师明确:A2学生自读(1)可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词典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投影显示:1注音蜃( )景 奂( )山 禹( ) 青冥( ) 禅( )院 甍( ) 高坦( ) 睥睨( ) 连亘( ) 窗扉( ) 逾( )时 倏忽( )2释义(1)通假字:一切乌有
6、:“乌”同“无” 。裁如星点:“裁”同“才” 。(2)然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居然城郭:居然,竟然。历历在目:历历, (物体或景物)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尘气莽莽然:莽莽,广大。危楼一座:危,高。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或凭或立:凭,靠着。(3)整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正确解释。时间词语:忽(忽然)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 、既而(不久)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4)难句翻译: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奂山的“山市” ,是淄川县八景之一。未几,高垣睥
7、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译:没多久, (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 (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译: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译:(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译: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3集体顺畅朗读,熟悉课文情节。试用“”给原文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层次:奂山山市不一见。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鬼市”云。文章起笔奇特说
8、明山市难得,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主体部分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四、研习课文内容1熟读课文开头,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观美丽而又奇特,说明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指出山市见之不易的语句是_。明确:“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2讨论分析主体部分,理清描写层次。(1)听朗读录音,依据课文内容在脑海中想像、勾勒出山市景象。(2)生动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思考: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练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试作复述。明确: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
9、:危楼的出现。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标示性词语。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明确: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标示性的词语是: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变幻莫测。3问题讨论:(1)根据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山头。 “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城上有楼吗?你看见城中的街道了吗?(“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于什么?(“楼上人往往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根据提示,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展开合理想像,扩写山市。各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同学评议。(2)偶尔机缘能见到奇异山市景观的
10、幸运目击者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明确: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 ,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 ,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 ,又不得不“疑” 。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是“山市” 。(3)作者写城郭,寥寥数语却得虚中见实之妙,而对“危楼”的描述却实写、细写,试分析作者剪裁的匠心。明确:作者写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气象,以虚代实,粗粗勾勒了一个庞大城市的规模和轮廓。对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细部事物,一概不作描述,只以“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可是,我们虽不细知其详貌。但是,加以“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就足以想像那城市的繁荣景象了。可谓虚中见实。但作者对“危
11、楼”的描述,都是实写、细写。文中不仅描摹了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洁、明朗的结构,而且还用简洁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了楼上各色人等的活动,细腻点染了楼中人物的风姿和神态。这样剪裁,使我们不只看到“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赏心悦目。(4)文中称“山市”为“鬼市” ,真的有鬼吗?请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学说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
12、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4听朗读录音,再品优美意境。五、课堂小结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机缘里的幸运。蒲松龄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荡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历历如画,无论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曲尽其妙,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我们有理由相信聊斋志异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 铁布衫法等也有此种妙处,为了开阔视野,同学们会开卷受益的。六、课堂练习投影: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shn( )景(2)县 邑( ) (3)青冥( ) (4)飞 mng( ) (5)高垣( ) (6)睥( )n( ) (7)禅( )院(8)y( )时(9)连 gn( )(10)倏( )忽2下列各
13、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 ) ( )(2)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3)层层指数( )(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 ) ( )4填空。(1)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_代著名的文学家_,字留仙,别号_。(2)这篇文章以_为顺序,描述了_过程。先看到_,不久看见_,然后又看见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神奇。5揣摩下面句子结构上的特点,学习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
14、子。例:语文学科像大海一样神秘,你可以在潮起时领略海的壮美,也可以在潮落时体味海的静谧。参考答案1 (1)蜃 (2)y (3)mng (4)甍 (5)yun p 睨 (6)chn (7)逾 (8)亘 (9)sh2C(“裁”同“才” )3 (1)飞檐 才(2)有人 形状(3)指着数数(4)集市 店铺4 (1)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柳泉居士(2)时间 山市蜃景从出现到消失的 孤塔 宫殿 高墙 危楼 变幻5略七、布置作业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为堂室者二,为亭者三,为廊者四,为台与阁者二,为堤者三。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居与庵类
15、,而纡(曲折)广不一其行;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其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委折(曲折)波澜。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平坦)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用之;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丈,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1解释加粗的字。(1)而幽敞各极其致( )(2)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 )2翻译下面的句子。(1)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2)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3按下面的分层概括各层的内容。第一层(园尽有山之三面委折波澜)_。第二层(大抵虚者实之不使一语不韵)_。第三层(末句)_。4开园中景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5填空。这段文字,运用了_、_对偶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开园结构布局之匠心的高度赞美。参考答案1 (1)开敞 (2)小路2 (1)水和石占了一半,室庐和花木占了一半。(2)大都是空的地方布满一些,满的地方稀一点。3第一层:介绍开园的景物和布局。第二层:指明并赞叹开园的结构布局特点。第三层:总括全段内容。4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5排比 比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