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2、朗读并感受文章的状物抒情的写法。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评价任务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把握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之间的关系。来源:学优高考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一棵呀小白杨,站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在边疆、”这是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唱响大江南北,白杨树只是一种普通的树,然
2、而它坚强挺拔,力争上游,不屈不挠,让多少树相形见绌,令多少人肃然起敬。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在北方,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展示白杨树画面,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1、检查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欲睡( ) 虬枝( ) 婆娑( ) 秀颀( )(Yn d yn yn qi su q)2、相关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茅盾,著名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
3、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文学常识: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 自主
4、学习,整体感知速读课文1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 的树”的句式表达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来源:gkstk.Com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2再读全文,请学生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明确: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教师点拨:这句直接的抒情,也就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赞美,歌颂的语调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注意这种开门见山的手法。)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教师点拨:强化情感的力度,不是感性的描绘,而是再次直接赞美,并且设置悬念,引起
5、读者的疑问:“不平凡”究竟表现在哪里。)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 8 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 9 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 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一句?请快速找出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4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来源:学优高考网外部形象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5.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三、精读论辩,合作探究1.学生思考问题: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如何知道的?请找
6、出相关的语句并交流讨论。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2学生齐读这几个句子。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
7、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教师讲解: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
8、精神和意志。3、提问: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学情预测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教师讲解:直接对黄土高原上军民抗战的精神加以赞美,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但是,黄土高原北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读者接受程度来说,可能显得突兀;从艺术上来说,也可能显得粗糙。于是作者采取了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这种含蓄的表达,是生活在国民党治理区域发表的必要,也是艺术语言的巧妙。所有上述的句子,都不是直接的陈述,不是肯定的语气。一连串的“难道”,“难道”,是委婉格修辞,是对读者想像的尊重和启发。但在句子最后,又没有问号,而是惊叹号。反问句而没有疑问语气,比起肯定句,更具肯定的情感。但这里的反问,却兼具了委婉和坚定双重功能。四、了解象征手法教师提问: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什么呢?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学生尝试说明所展示图片的象征意义。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