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自主测评】1、弹簧的长度为 15cm,当受到 20N 的拉力时长度变为 17cm,当弹簧受到 30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_。2、弹簧测力计两端各受到 35N 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3、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0.2N,没有调零就直接测量一拉力测量值大小为 3.8N,则拉力的实际值是_。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或竖直使用 B: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调零C:使用时注意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量程 D:使用时弹簧、挂钩、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师生互动】 (一)很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各种生活现象:人用
2、力推车车就运动,人不推车车就停止,人用力踢球球就运动,人不踢球球最终停止。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似乎有一个共同特征: .于是亚里士多德总结:力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对吗?(二)伽利略不对你没有考虑阻力的影响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思考(1)实验中用同样的小车从 的高度滑下,目的是_. (2)实验现象接触面 小球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球运动距离的远近毛巾木板玻璃(3)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小球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速度减小的就越_(快、慢)。 (4)伽利略对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受到的
3、阻力为_,小车将会 。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得出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了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理解: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3、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4、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5、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的作用,力是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 2、放在桌子上的书、加入没有别的物体拉动它,它总保持_;行进中的自行车,假如它不受到阻力的作用,则总保持_。例
4、3、如下图所示,一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他所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剪断绳子小球将(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四)惯性1、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2、归纳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 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 运
5、动的性质。3.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例 1、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原因是_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6.惯性现象分析(3 步)(1)明确研究的是那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2)观察那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后突然改变了运动状态,并指明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3)分析研究的物体由于惯性怎样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出现题目给出的现象。7.惯性的利与弊.拍打衣服除去灰尘.跳远要助跑.洗手后用力甩去手上的水.甩体温计 .汽车安全带.火车刹车后要滑行一段路程. 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五)课堂练习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2、下列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的( )(多选)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的水滴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3 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上先后落下三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该是(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还是实像?【
7、猜想或假设】1、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2、像和物体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3、像和物体的对应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所成的像是只能用眼睛观测的虚像。【设计实验】该实验是要探究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而所成的像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其大小和位置并不能进行直接的测量,所以要通过一个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镜中的像来完成该实验。所以,我们先取一块玻璃板,点燃一支蜡烛后立于玻璃板前,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一个像,如图 3-1 所示。然后,拿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并记下两只蜡烛的位置。这样,像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与镜面和像与镜面之间的关系就可通
8、过实验得到。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再一次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所需器材: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直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A DCB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 1-4 重做实验,也
9、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物体的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比较ABC2、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汁写上 A、B、C 三个字母,当墨迹未干时将纸对折,然后摊开,这样在纸上就有 2个对称的图形,再将一块玻璃板沿纸的对折线垂直于纸面竖起放置,从玻璃板前进行观察,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分析和论证】1、从表中的测量数据可知,物体与像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 2、在实验中,两只蜡烛的外形完全相同,从而能将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留置作业】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某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