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古学相关理论.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17647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相关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古学相关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古学相关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古学相关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古学相关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古学相关理论第一节考古地层学 一、地层学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1、地层学 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方法,也叫层位学。 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按照从早到晚的先后次序逐渐堆积而成 2、堆积 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 地层堆积 遗迹堆积 地层堆积: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 地层堆积的三种形式 生土层:在人类活动之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 熟土层:人类居住或进行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遗迹堆积 低于地表的:沟、坑、井、墓葬等。 高于地表的:城墙、河堤等。 3、

2、单位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 4、层位关系 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即早晚关系。 探方平面、剖面示意图 HMF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如何判断堆积的相对年代早晚关系 1、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一定是被叠压或被打破的堆积,在年代上早于叠压或打破它的堆积 地层堆积叠压地层堆积 遗迹堆积打破地层堆积 地层堆积叠压遗迹堆积 遗迹堆积叠压地层堆积 遗迹堆积打破遗迹堆积 2、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

3、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哪个层面。 看基底或开口判定年代 3、有遗迹堆积的地方,不一定形成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破坏掉、层之后 4、同一时期的堆积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首先,地层堆积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都一样厚。 其次,自然力的作用有时可以使地层堆积发生局部的位移。 再次,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 5、遗迹的建造、使用和废弃是三个不同的时间概念。 注意区分建造、使用和废弃年代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 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没有出现。 晚期堆积形成时,会

4、破坏早期堆积,把早期遗物翻动到晚期堆积中。 早期制造的物品流传到晚期,与晚期物品一起埋入较晚的堆积中。 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靠其中的包含物来确定,其中最晚的遗物代表了该堆积的形成年代。 最晚遗物代表堆积年代 8、堆积有“原生堆积”和“再生堆积”之分,因此在区分堆积及其内含物早晚时,一定要先判断堆积的性质,即是原生堆积还是再生堆积。凡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的未经后代扰动的堆积就属于原生文化堆积。原生文化堆积的顺序是早的在下,晚的在上。原生文化堆积形成后,主要由于自然力搬运的作用而再次形成的堆积就是次生文化堆积。次生文化堆积有时会出现同原生文化堆积层序上下颠倒的倒装现象。 水土流失前后对

5、比 三、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重要性 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地层学的局限性 没有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积,地层学无法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 一种堆积的内部,往往也有其形成的先后次序,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就很难再区分出更小的层次。 地层学所确定的只是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因此,据之判定的遗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本身制造和使用的先后关系。 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积时间、堆积速度和受破坏的程度,因此不能根据地层的厚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 地层学不能确定堆积与堆积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时间间隔。 地层并不与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一一对应。处于

6、不同层位的堆积,不一定就有时代上的差异。 同一个时期的人们在不同地点活动所形成的地层堆积并不一定一致,所以不能判定两个遗址之间诸堆积的相对先后关系。 第二节 考古类型学 一、类型学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也叫标型学、形态学、形制学。 2、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绝对年代:具体的年代。如距今多少年,公元多少年。 3、分期与断代 分期:一般指把一定范围内的遗存划分为一个个发展阶段。 断代:有时指每期的绝对年代范围; 有时指具体遗存应属哪一期; 有时与“分期”同义。 二、类型学的原理 某些人工物品的形

7、态是逐渐变化的;有些物品的渐变是有规律可循的。 影响物品形态的因素有:用途、制作技术、生活方式与环境、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 类型学的分类概念:一般来说,划分为三个大的层次-类、型、式 类:第一层次,根据质地、用途,用文字表示。如陶鬲、铜鼎、石斧等。 型:第二层次,依据形态把各“类”器物划分成各型,用 A、B、C、D 表示。型下可分亚型,用 a、b、c、d 表示。 式:第三层次,在每一型中区分出若干具有年代意义的式别。用、表示。 三、类型学的应用 1、以地层学为基础的类型学研究 将地层学和类型学结合到一起进行研究。 研究举例 M1 出土器物 M2 出土器物 由于 M1 M2,可进一步将刀和碗

8、分式: 将 A 型刀分两式,I 式单孔,II 式双孔; 将 B 型刀分两式,I 式单孔,II 式双孔。 将碗分为两式,I 式平底,II 式圈足。 M3 出土器物 M4 出土器物 器物的演变规律是: 石刀:由单孔双孔; 陶碗:由平底圈足; 陶钵:由浅腹深腹。 确定出器物的演变规律,即早晚序列的作用1、可以确定出无层位关系或同一层位诸单位的相对早晚。2、可以把同一遗址不同层位的诸单位,归为同一历史时期。3、可以串联不同遗址诸单位的相对早晚。 2、无层位关系的纯类型学分析 在某一类器物的众多型式中,先设定其处在极端的型式,然后分析其它型式是否是极端型式之间的过渡型式。 1 先设敞口和敛口为两个极端因

9、素,那么直口便为过渡型式。腹、底、纹饰同理: 颈部:(4132)敛敞 腹部:(4132)矮高 底部:(4132)大小 纹饰:(4132)复杂简单 四、类型学的作用与局限性 类型学的作用: 1、可以解决一些地层学无法解决的年代学问题; 2、可以揭示遗存的发展过程,弄清某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3、能够帮助划分考古学文化或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 4、能够研究遗存的传播以及不同文化或地区间的相互关系。 类型学的局限性: 1、只能确定遗存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 2、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3、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形态不能用类

10、型学方法研究; 4、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有一定的假定成分。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 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裴李岗文化、崧泽文化 一、定义 二、命名 三、划分标准/方法 四、适用范围 一、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 二、命名 1、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名为名。 如: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 2、以地区或河流命名 如河套文化、多瑙河文化等。 3、以遗存中的某一项内容命名 如石棺墓文化、彩陶文化等。 4、用文字记录中的族名来命名

11、 如巴蜀文化、楚文化等。 三、划分标准/方法 1、突出特征法以一、两项显著特征作为划分标准。 如:彩陶文化 2、总体相似法根据遗存群在总体上是否相似 甲:ABCDE 丙:ACDHI 乙:A BCFG 丁: BFGJK 3、成群特征法以固定的一群具体特征来界定 某文化的特征:ABCD 甲:ABCD 乙:ABCE 丙:ACDE 丁:BCDE 如果标准变成 ACDE? 如果 D E? 4、平行序列法把文化特征和历时性联系起来 某文化的特征:A 1、A 2、A 3. B1、B 2、B 3 C1、C 2、C 3 D1、D 2、D 3 四、适用范围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第五节 聚落考古 一、定义 说法不同,又叫聚落形态研究、空间位置分析。 威利:人类将他们自己在他们居住的地面上处理起来的方式。 布鲁斯炊格尔:用考古学的材料对社会关系的研究。 张光直:在社会关系的框架之内来做考古资料的研究。张光直认为聚落形态的考古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聚落单位的整理 B、聚落布局 C、同时诸聚落在较大区域内之连接 D、聚落形态的变迁 E、聚落资料与其他资料关系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物考古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