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浦区连云港市玉带河海州区双龙汉墓孔望山汉墓朐山锦屏山蔷薇河西盐河图一 双龙汉墓位置示意图2002 年 7 月 8 日至 19 日 , 为配合道路基建 ,连云港市博物馆对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的两座西汉墓 (M1、M2)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图一 )。 两座墓中 ,M1 首先被发现 ,墓葬保存也较完整 。 M2 在 M1 东南约 2.5 米 ,是一座残墓 。 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墓葬形制M1 开口距地表 3.2 米 ,底至基岩 ,为两椁四棺土坑竖穴墓 。 平面呈 “刀 ”字形 ,墓向 100,墓口至椁室盖板已被破坏 。 墓室东西长 4.2、南北宽 3.6、残深 1.5 米 ,椁室周围填充有
2、厚 10 余厘米的青膏泥 (图二 )。墓室内有两个椁室 ,即南椁室 、北椁室 。 北椁室东西长 3.46、南北宽 2.34 米 ,内置棺 3 具 ,自南往北依次为一号棺至三号棺 。 其中二号棺上方的椁盖板表面刻划有隶书 “东公 ”二字 。 南椁室略小 ,东西长 2.7、南北宽 1.26、深 0.8 米 。南椁内单置四号棺 (图五 、六 )。四具棺的棺体均为整木制成 ,外部髹黑漆 。盖板与棺体通过两侧 24 个不等的亚腰形榫嵌合 ,非常牢固 。一号棺长 2.15、宽 0.72、高 0.64 米 ,二号棺长 2.28、宽 0.76、高 0.76 米 ,三号棺的形制规格与二号 棺近同 。 南椁室内四
3、号棺长2.15、宽 0.72、高 0.64 米 。 另外 ,各棺的棺盖与棺体之间均隔有一层厚约 1 厘米的薄板 ,部分已自然损坏 (图三 )。 四具棺内除二号棺墓主为男性外 ,其余 3 个均为女性 。 二号棺内骨架保存较完整 ,三号棺内出土一具女尸 ,均为仰身直肢 (图四 )。M2 为土坑竖穴墓 ,一椁双棺 ,平面呈长方形 ,墓向 300。 墓室长 2.8、宽 1.66、深 2.2 米 ,椁室与棺木严重腐朽 ,尸骨无存 。二 随葬器物M1 共出土 81 件随葬器物 。 其中一号棺出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连云港市博物馆4土 铜镜 、铜刷 、木梳篦等 ,二号棺出土一批木牍以及铜镜 、铜印 、
4、铜刷 、铁剑 、毛笔 、石板砚 、木梳篦等 ,三号棺出土银指环 、铜镜 、铜印 、木线绕 、木尺 、漆木针筒 、木质衣物疏 、木梳篦 、角笄 、发钗等 ,四号棺出土铜镜 、漆七子奁 、木线绕 、木梳篦 、木俑等 。此外 ,各棺均发现数量不等的五铢钱 。M2 保存极差 ,脚厢内出土 6 件残木俑 , 棺内零星出有五铢钱 、铜镜碎片等 。1. 铜器镜 5 件 (M1 1、11、44、62、63)。 标本 M1 1,出自一号棺 。 圆形 ,半球形纽 ,宽平缘 。 镜背装饰连弧纹 ,外周有一圈铭文 。已残破 ,锈蚀严重 。 直径 10 厘米 。 标本M1 11, 出自二号棺中 。 圆形 ,半球形纽 ,
5、宽平缘 。 镜背饰四乳四神纹 。 直径 12 厘米(图九 )。 标本 M1 44,出自三号棺 。 圆形 ,半球形纽 ,纽上系黄色牛皮绳 。 纽外一周连珠纹 , 镜背饰四乳四虺纹 ,宽平缘 。 直径 13.5 厘米 (图一 )。 标本 M1 62,为 “精白镜 ”,出自四号棺 。 圆形 ,半球形纽 ,纽外一周连珠纹 ,宽平缘 。 镜背饰连弧纹 ,外周有一圈铭文 ,铭文有减字 、反字现象 。 释文为 “洁精白而事君 ,怨欢之弇明 , 伋去锡之流 ,恐疏日忘 ,怀美之穷 ,承愿可 ,莫之景 ,毋绝 。 ”直径 15 厘米 (图七 、一一 )。 标本 M1 63,出自四号棺 。 圆形 ,半球形纽 ,有
6、圆形纽座 ,宽平缘 。 纽座外还凸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北0 1 米北图二 M1 椁盖板平面图0 1 米图三 M1 椁室内顶板平面图52012 年 第 3 期图四 M1 平 、剖面图0 1 米北起一圈 ,其外侧有纹饰 ,但锈蚀严重 。 直径 7 厘米 。印 3 件 (M1 25、26、59)。 标本 M1 25,出自二号棺 。体扁 ,平面呈正方形 ,桥形纽 。篆书阴刻 ,印文不清 。 边长 1.5厘米 (图一三 )。 标本 M1 26,出自二号棺 ,龟纽铜印 。平面呈正方形 ,篆书阴刻 ,印文不清 。 边长 1.5 厘米 (图一四 )。 标本 M1 59,出自三号棺的长方形漆奁中 ,龟
7、纽铜印 。 平面呈正方形 ,篆书阴刻 ,印文 “凌氏惠平 ”。 纽上系黄色牛皮绳 。 边长 1.3 厘米 (图八 、一五 、一六 )。刷 2 件 (M1 2、12)。柄呈扁长条状 ,头端翘起 ,中央下凹 ,形似烟斗 ,斗内残存刷毛 。 标本 M1 2,出自一号棺 。 残成两段 。 长 11 厘米 。标本 M1 12,出自二号棺 。 长 13 厘米 。2. 铁器剑 2 件 (M1 20、21)。 剑体细长 ,有 “一 ”字形格 。 标本 M1 20,出自二号棺 。 断成两截 ,剑体锈蚀 。 在剑鞘上有玉璏 (M1 42)。 通长 102 厘米(图一七 )。 标本 M1 21,出自二号棺中 ,断成
8、五截 ,剑体锈蚀 。 在剑鞘上有玛瑙璏 (M1 41)。 通长95 厘米 (图一八 )。3. 玉器剑璏 2 件 (M1 41、42)。 标本 M1 41,填土1 号棺 2 号棺 3 号棺4 号棺青膏泥椁顶板隔梁板椁壁板椁底板椁盖板6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图五 M1 发掘现场图六 M1 二号棺上方的椁板表面所刻铭文出自二号棺中 ,玛瑙质料 ,已从 M1 21 剑上脱落 。 长 7、宽 2.4 厘米 (图一二 、一八 )。 标本M1 42,出自二号棺 。 黄玉 ,已断成两截 。 出土时仍镶在 M1 20 剑上 ,长 9.2、宽 2.5 厘米(图一七 )。4. 漆木器奁盒 9 件 (M1 4
9、9、6774)。标本 M1:49,长方形漆奁 ,出自三号棺 。 漆皮木胎 ,内有针筒 、线绕 、长尺 、印章等物品 。 盖顶橙红色 ,器表其余部分髹黑漆 ,纹饰线条为橙红色 。 通体饰圆点纹和双线网格纹 ,盖顶边沿和盒体上下边沿饰一周双线菱形纹和点状纹 ,盒体上部和下部各有 6 周平行线纹 。在盖顶中央和盒身中央 ,各有一头坐姿相同的熊 。 长 32、宽 19、通高 24厘米 (图一九 、二 )。其余 8 件 (M1 6774)为一组 1 大 7 小的母子奁盒 (图二一 ),出自四号棺 。 均髹黑漆 ,母奁与子盒器表均有纹饰 。母奁饰瑞兽 ,盖顶中央饰柿蒂纹 ;各子盒饰云纹 、鸟纹 、几何纹
10、。标本 M1 67,母奁 ,圆形 。 直径 21.5、通高 13 厘米 (图二七 4)。 子盒的形状及尺寸各不相同 。标本 M1 68,长方形 ,长 15、宽 3、通高 5 厘米(图二七 5)。 标本 M1 69,长方形 ,长 7.2、宽3.3、通高 5 厘米 (图二七 3)。 标本 M1 70,圆形 ,直径 7.5、通高 6 厘米 。标本 M1 71,圆形 ,直径 4.5、高 5.2 厘米 (图二七 1)。 标本 M1 72,椭圆形 ,长 7、宽 3、通高 4 厘米 。标本 M1 73,马蹄形 ,长 8.2、宽 6、通高 6 厘米 (图二七 2)。 标本M1 74,正方形 ,长 3.8、宽
11、3.8、通高 4.9 厘米 。72012 年 第 3 期图七 连弧纹铜镜 (M1 62)纹饰拓片 (1/2)图八龟纽铜印 (M1 59)打本 (原大 )线绕 2 件 (M1 51、64)。此乃筟车上调线的工具 。 标本 M1 51,出自三号棺 ,木质 。 圆柱状 ,分为四匝 。 高 10.8、底径 3 厘米 (图二四 、三三 6)。 标本 M1 64,出自四号棺中 ,髹黑漆 ,已残 。 残留部分两头呈算珠形 ,中间呈柱状 。 残高 3.2 厘米 (图三三 4)。木梳篦 16 件 。 包括木梳和木篦 ,其中一号棺中 5 件 ,二号棺中 5 件 ,三号棺中 3 件 ,四号棺中 3 件 。标本 M1
12、 3,木梳 ,出自一号棺 。梳背半圆弧形 ,下接 17 齿 ,齿距较疏 。长8、宽 6 厘米 ,平均齿径 0.2 厘米 (图二二 、三三 2)。标本 M1 15,木篦 ,出自二号棺 。背呈半圆弧形 ,下接 49 齿 ,齿距很密 。 长 7.8、宽 6厘米 ,平均齿径 0.08 厘米 (图三三 3)。 标本M1 14,木篦 ,出自二号棺 。 背呈半圆形 ,其上线刻云气鸟兽图案 ,然后漆绘 。 下接 51 齿 ,尺距很密 。 长 7.1、宽 5.3 厘米 ,平均尺径 0.08 厘米 (图二三 )。木俑 1 件 (M1 65)。出自四号棺 ,头部残缺 ,似是女俑 。 残高 36.5、底宽 13.5、
13、底厚 7.5 厘米 。 雕刻简约 ,仅具轮廓 ,双手作捧物状 (图二六 、三三 7)。漆绘木尺 1 件 (M1 50)。 出自三号棺的方形漆奁中 (M1 49)。 尺的两面均线描彩绘 ,主体纹样为车马人物出行图 。 左侧系孔处 ,正反两面各绘一男一女 ,凭几而坐 。 在尺子中央 ,一面绘轺车两辆 , 车上坐一乘者和一驭者 ,车前有二人作行走状 ,手执长戟 ,在前面开道 。 在尺子另一面 ,一头大象拉着一辆戏车 。 车厢平底宽敞 ,四周有低矮的围挡 。 车上立一建鼓 ,有二人对坐 ,正在击鼓 。 戏车前面有一辆轺车 ,已漫漶不清 ;戏车后面跟随二骑 。 长 22.5、宽 1.8厘米 (封二 ;图
14、二八 )。木针筒 1 件 (M1 52)。 出自三号棺方形漆奁盒中 ,较完整 。 器表针刻有鸟形纹饰和云气纹 。 长 6.5、直径 1.6 厘米 (图二五 )。竹笥 出自三号棺 ,已残成碎片 。 标本 M1 53 是现存较大的两块 , 席状 。 尺寸分别为长10、宽 40 厘米 ,长 10、宽 44 厘米 。5. 木牍木牍有 13 件 (M1 2737、60、75)。 其中二号棺 11 件 (M1 2737),8 件有字 ,7 件为名谒 ,1 件为衣物疏 。 三号棺 1 件 (M1 60),正反两面均有字 ,内容为衣物疏 。长 23、宽 7.5 厘米 。四号棺 1 件 (M1 75),无字 ,
15、长 18、宽 7 厘米 。(1)名谒 7 件 。均出自二号棺 。尺寸近同 ,长 23、宽 7 厘米 。标本 M1 27, 墨写隶书两行 :“卿劳道 河南太守参谨使史奉谒再拜再拜 ”(封三 1)。标本 M1 28, 墨写隶书两行 :“幸临 东海太守寿谨使史奉谒再再拜拜 ”(封三 2)。标本 M1 29,墨写隶书两行 :“弘农太守匡谨使吏奉谒再拜 谒 ”(封三 3)。标本 M1 30,墨写隶书一行 :“孤子曰平侯永顿首顿首 ”(封三 4)。标本 M1 31, 墨写隶书两行 :“廷史爰再拜 谒 ”(封三 5)。标本 M1 32, 墨写隶书两行 :“幸临赐谒 东海太守丞刚再拜再拜 ”(封三 6)。标本
16、 M1 33,墨写隶书两行 :“河南都尉宠军谨遣史宝奉谒再拜 谒 ”(封三 7)。8图 九 四乳四神铜镜 (M1 11) 图一 四乳四虺铜镜 (M1 44)图一二 玛瑙剑璏 (M1 41)图一一 连弧纹铜镜 (M1 62)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2)衣物疏 2 件 (M1 35、60)。标本 M1 60,出自三号棺 。 正面墨写隶书四段 31 行 , 反面 一 段 8 行 (图 三 一 、三二 )。 正面释文为 :“霜丸衣 、 丸衣 、 丸薄衣 、青衣 、绿 復 衣 、赐 (? )绛 襜 褕 、繝 中 单 、母 尊 单 衣 、 缣 丸 襜 褕 、 母 尊 单 衣 、 缣 丸 襜褕 、
17、绮復襦 、 直领 、 绮单 (? )襦 、 丸袷直领 、蕑青復襦 、霜袷单 (? )襦 、 丸襜褕 、復 、青復襦 (? )、练单襦 、练单襦 、绿素绔 、练缘 (? )绔 、绿薄绔 、练纬单衣 、绣被一 、 薄被 、缣单被 、画钩衣一 、 绮 襦 。 ”反 面 释 文 为 :“检 一 、节 笥 一 、镜 一 、节 一具 、直刀鬲 (? )各一 、橐 (? )一 、尺刀各一 、青丝履一两 。 ”标本 M1 35,出自二号棺 。 正面左上方一段四行 ,字迹漫漶不可辨 。 长 23、宽 7 厘米 。6. 骨角器角笄 3 件 (M1 19、57、80)。 均用牛角制成 。 体扁 ,长条状 ,一侧光素
18、 ,另一侧刻出细密的梳齿 。 标本 M1 19,出自二号棺 ,略变形 。 长 21、宽 1.5、厚 0.2 厘米 (图二九 )。 标本M1 57 和 M1 80,出土时插在三号棺女尸92012 年 第 3 期图一八 铁剑 (M1 21)图一三 桥纽铜印 (M1 25) 图一四 龟纽铜印 (M1 26)图一七 铁剑 (M1 20)图一六 龟纽铜印 (M1 59)印文图一五 龟纽铜印 (M1 59)10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图一九 漆奁 (M1 49)图二 漆奁 (M1 49)顶部图二一 漆奁及内装小盒(M1 6774)112012 年 第 3 期图二二 木梳 (M1 3) 图二三 木篦
19、(M1 14)图二六 木俑 (M1 65)图二四 木线绕 (M1 51)图二五 木针筒 (M1 52)头发上 ,略变形 、弯曲 。 长 28、宽 1.5、厚 0.2厘米 (图三三 1)。角钗 1 件 (M1 58)。 出土时插在三号棺女尸头发上 ,用牛角制成 ,已断成两截 。 钗头圆弧并且上下弯曲 ,钗尾分成两段 。 长 26、宽 1.5、厚 0.2 厘米 (图三三 5)。7. 其他银指环 1 件 (M1 81)。出自三号棺 ,圆环形 。 直径 1.7、厚 0.1 厘米 。毛笔及封套 1 件 (M1 22)。出自二号棺 ,已残 。 封套套在笔外 ,长 9、直径 3 厘米 。石板砚 1 件 (M
20、1 23)。出自二号棺 ,长方12图 二七 漆奁及内装小盒1 圆形漆奁 (M1 71) 2. 马蹄形漆奁 (M1 73) 3、5. 长方形漆奁 (M1 69、68) 4. 圆形母奁 (M1 67)(4 为 1/10,余为 1/2)12345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132012 年 第 3 期形石板 ,已残 。 残长 13、残宽 5 厘米 。丝织品 仅收集到部分纱质残片 。 标本M1 38,出自二号棺中 。五铢钱 均为汉代五铢钱 ,M1 的 4 具棺内均有出土 ,串状分布 ,散落在各棺内 。 除三号棺内部分五铢钱文字清晰外 , 大多锈蚀严重(图三四 )。此外 ,M2 脚厢内还出土有 6 件
21、木俑 ,均无头 ,制作粗糙 ,仅具大概轮廓 (图三 )。三 三号棺出土的女尸在 M1 中的三号棺内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图二八 漆绘木尺(M1 50)局部摹本图二九 角笄 (M1 19)图三 M2 脚厢出土木俑14图 三二 衣物疏 (M1 60)背面图三一 衣物疏 (M1 60)正面的女尸 。其身高 1.58 米 ,体重 25.5 公斤 ,牙齿完整 ,头发浓密 ,手足纹路也很清晰 。 皮肤除局部破损外基本保存 ,仍有一定的弹性 ,肤色呈棕褐色 ,局部灰黄 。 其脊柱较直 ,肢体关节的伸展性和柔韧性都较好 。随女尸一同出土的龟纽铜印 (M1 59),印文清晰 ,文曰 “凌氏惠平 ”,这应该是她的姓氏
22、名字 。2003 年 6 月 ,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内 ,来自上海和南京的专家对女尸进行了全面的解剖检测 。 结果表明 ,凌惠平的死亡年龄大约在 55岁 。她的 29 颗牙齿基本完整 ,但磨损程度较大 。眼组织完整 。 脑组织萎缩近一半 ,但构造完整 ,大脑额叶沟回清晰 ,小脑则呈碎块状 ,三叉神经完好 。 内脏完整 ,心 、肺 、肝 、肠等各器官有所粘连 。 肺部呈灰色 ,存有炭类物质 。 根据对棺液样本的测试 ,PH 值为 7.55,呈弱碱性 ,这与 PH 值为 5.18 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 。 凌惠平能在适合细菌生存的碱性环境完整保存 , 还需要更多医学上的研究解释 。这是
23、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代女尸 、湖北荆州汉代男尸之后出土的又一具汉代湿尸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152012 年 第 3 期图三四 M1 三号棺内出土五铢钱拓片 (均为原大 )123456 7图三三 漆 、木 、角器1 角笄 (M1 80) 2 木梳 (M1 3)3 木篦 (M1 15) 4. 漆线绕 (M1 64)5. 角钗 (M1 58) 6. 木线绕 (M1 51)7. 木俑 (M1 65) (1、5 为 1/4、7 为 1/8,余为 1/2)四 结 语1. M1、M2 的时代从双龙村 M1 的出土器物来看 ,五铢钱相当于 洛阳烧沟汉墓 中的第一型
24、、第二型五铢 ,不见新莽时期的钱币1。 M1 出土的四乳四神镜 、连弧铭文镜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前期 。 此外 ,M1 的 2 号棺内出有弘农太守 (弘农郡 ,武帝元鼎四年置2)、河南太守 (该称谓止于西汉末 ,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 ,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 ,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3)、河南都尉(东汉初即废除了执掌地方兵权的郡国都尉 )遣使拜谒墓主人的名谒 , 亦说明 M1 时代应属西汉中后期 。M2 出土一件简化的日光连弧纹镜 , 其时代应在西汉中晚期至王莽时期 。 M1 与 M2 的头向不一致 ,规模悬殊很大 ,反映出 M1 与 M2 不属同一家族墓葬 。2. M1 墓主人西汉时期 ,这一
25、地区属于东海郡朐县 。M1 男主人 “东公 ”及女主人凌惠平随身佩带的龟纽铜印表明 ,他们的身份不低 。 而且 ,当时的 “东海太守 ”、“河南都尉 ”等地方官员也曾派下属拜访 。 按照汉代的官员等级制度 ,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贵族 、官员才能享用龟纽铜印 。 双龙汉墓墓室考究 ,椁室和墓壁之间填充青膏泥 ,椁室盖板下铺设一16层 长方形薄木板 。 结合墓内出土的制作考究 、纹饰精美的器物 , 我们认为 ,M1 男性墓主人可能是地方官员 。二号棺内的 “东公 ”与三号棺内的凌惠平现在已确定为男 、女主人 ,而一号棺 、四号棺内的死者骸骨朽烂严重 ,随葬器物多为女性用品 ,棺的大小及制作档次也比
26、“东公 ”和凌惠 平 的 要 差 一 些 。 而且四号棺设立较小椁室 。 所以我们推测 ,这两人可能是男主人正妻之外的妾 。附记 :参加本次发掘的有项剑云 、陈刚等 。该墓简牍文字的释读得到了滕昭宗先生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致谢 。绘 图 :武可荣 惠 强摄 影 :马振林 张 璞执 笔 :程志娟 项剑云惠 强1 洛阳区考古发掘队 洛阳烧沟汉墓 ,科学出版社 ,1959 年 。2 汉书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第 15481549 页 ,中华书局 ,1964 年 。3 后汉书 志第十九 之郡国一 河南尹 条 :“秦三川郡 ,高帝更名 。 世祖都雒阳 ,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 。 ”第 3389
27、页 ,中华书局 ,1973 年 。(责任编辑 :郑 彤 )Excavation of a Western Han Tomb in Haizhou, Lianyungang, JiangsuLianyungang Municipal MuseumIn the year 2002, the Lianyungang Municipal Museum carried out a rescue excavation of a tomb(dubbed M1) of the Western Han in Shuanglong Village, Haizhou District, Lianyungang Ci
28、ty. Thetomb chamber, which is 4.2 meters east to west and 3.6 north to south, contained two coffin cham-bers, and a total of 4 lacquered wooden coffins were discovered inside. The funeral objects includebronzes, jades, lacquered objects made of wood, wooden slips, and objects of iron or horn. Amongt
29、he wooden slips, some visiting cards and recording documents for clothes are found. The main occu-pant of the tomb may have been a local officer in the middle to late Western Han. In the No. 3 coffin,a well-preserved corpse of a woman, who died at about 55 years old, was found. Judging from thebronze seal found with her, her name was Ling Huiping, and she was probably the wife of the maleoccupant of the tomb.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