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河中石兽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1、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3、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导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导学难点】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导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是文言要求熟读成诵并要求背诵,多读,读出情感,理解其意。2自主学习法:对照注释,弄清文意。3、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课时安排】 2课时
2、【作者简介】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第一课时【导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导学难点】 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语句翻译。【预习导学,自主学习】一、填空来源:gkstk.C
3、om1.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所作的一部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其中也有不少 。2.本文作者是 朝的 ,字 ,学者,是 的总篡官。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4.山门土己于河( ) 5.僧募金重修( )6.棹数小舟( ) 7.曳铁把( )8.是非木柿( ) 9.湮于沙上( )10.不亦颠乎( ) 11.啮沙为坎穴( )12.反溯流逆上( ) 13.可据理臆断( )来源:学优高考网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用该字组个成语。14.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1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来源:gkstk.Com16.是非木柿 1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联系
4、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来源:gkstk.Com2、翻译下列句子(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2)尔辈不能究物理。来源:学优高考网(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4、故事中主要说了哪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5、。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 ,理由是 ;【巩固练习,归纳反思】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2、判断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殊句式(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2).求之地中句(3).棹数小舟 省略句(4).求石兽于水中(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第二课时【导学重点】1、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导学难点】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预习导学,自主学习】1、.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2、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2、文中两次写道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3、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怎样理解这句话?结论:( 理解: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 ,而要 。【巩固练习,归纳反思】1、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故事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