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岳阳楼记.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4418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岳阳楼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岳阳楼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岳阳楼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沈灶中学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朱立红 2015 年 9 月课 题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 1、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襟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教学重难点 文化常识、文言词语的积累、远大抱负和博大胸襟的表达集 体 备 课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识记文化常识;疏通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这些建筑都曾让历代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佳句。崔灏为黄鹤楼描绘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王勃在滕王阁看到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观;范仲淹在岳阳楼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2、,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唱。今天我们就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一起观赏美景、体会情感。介绍“记”这种文体二、细致的朗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对照注释初步把握文章内容1、 重要字词正音谪(zh)守 属(zh)予作文 浩浩汤汤(shng) 霪(yn)雨霏霏(fi)樯(qing)倾楫(j)摧 岸芷(zh)汀(tng)兰2、 补充词句解释(1)重点词句:谪:降职,贬谪。同时识记 P221 的“文化知识” 。 越明年:越,到了 前人之述备矣:备,详细、完全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增其旧制:增,扩大。旧制,原有的规模。 得无异乎:得无,岂不是、怎能不 衔远山,吞长江:(洞庭湖)连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

3、的流水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耀,名词,光辉;潜,没于水,引申为潜藏、隐没。心旷神怡: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古仁人之心:心,这里指思想感情。(2)通假:百废具兴(“具” ,同“俱” ,全、皆) ;属予作文(“属”同“嘱” ,嘱咐)(3)异义:属予作文(写文章) ; 气象万千(景象)(4)多义:极 : 南极潇湘(至,到) 此乐何极(穷尽)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国 : 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敌国外患(国家)一 : 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完全)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或 : 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三、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译,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四、在以上两步的基础

4、上尝试背诵。五、完成指导用书的字词翻译练习。六、作业:背诵课文及注释;思考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从工整的对句,精当的炼字的角度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分析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集体背诵课文二、研读课文1、 朗读第二段,找出其中两组对句,体会其妙处。明确:“衔远山,吞长江” 中“衔” 、 “吞”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江的位置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写出了湖的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铺垫。2、 朗读第三段,找出其中两组最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明确:“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阴” “浊” “怒”渲染了悲怆的哀景。 “日星隐耀,

5、山岳潜形”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 “隐”“潜”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3、 朗读第四段,找出其中两组最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明确:“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由上而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 “锦鳞”用借代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用比喻动静结合,相映成趣。4、 朗读第五段,找出其中对句,加以品味。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自己博大的胸怀,同时也是对好友的慰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进亦忧,退亦忧”蕴涵了作者对古仁人的钦佩和向往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是点睛之笔,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好友的慰勉。讨论:怎样评价本段的思想?5、 讨论:二、三、四段与第五段的关系明确: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以下两段写景内容,写景实质是在写“览物之情” ,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 ,借以表达自己的胸襟与抱负。三、齐读全文四、拓展部分读杜甫的登岳阳楼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本文相比,所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五、通过讨论小结本文的特点1、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2、 对偶手法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六、作业:复习课文,完成自主作业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