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参考教案:2.9 有理数的乘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34019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参考教案:2.9 有理数的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参考教案:2.9 有理数的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参考教案:2.9 有理数的乘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参考教案:2.9 有理数的乘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参考教案:2.9 有理数的乘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希望由学生观察、总结得出!2.9.1:有理数的乘法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345 页,2.9 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 非负数)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

2、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符号问题)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二、讲授新课: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研究实际问题:问题 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 3 米的速度向东爬行 2 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相距多少米?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 32=6,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 6 米处。注意: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上述问题变为:问题 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 3 米的速度爬

3、行 2 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这也不难,写成算式就是: (3) 2= 6,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 6 米处。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一般地,我们有:把一个因数 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 (3) (2)=?(学生答)把3(2)和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 “2” ,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即 3(2)=6。把( 3)( 2)和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有理数的乘法(1) 乘法法

4、则: 例 1 例 1 学生练习: 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 ,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即(3)(2)=6。此外,(3) 0=0 同 30=0 作比较。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继而教师强调指出:“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因

5、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例如: 再如:(5)(3)同号两数相乘 (6)4异号两数相乘(5)(3)( )得正 (6)4( )得负5315把绝对值相乘 6424把绝对值相乘所以 (5) (3)15。 所以 (6)424。2例题:例 1:计算:(5)( 6) 412解:原式=+(56)=+30=30。 原式=( )= 83课堂练习: 课本:P45:1,2,3。三、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四、课堂作业: 课本:P51:1,2。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或说定义),要完全理解很重

6、要!这样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或说承认,不拒绝)有理数乘法法则呢?值得探讨、研究。2.9.2:有理数的乘法 (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51 页,2.9 有理数的乘法: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2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2

7、计算:(1)5( 6); (2)(6)5; (3)3( 4)(5) ; (4)3(4)(5) ;二、讲授新课: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运算律:问题: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探索:*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和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 ) 和 ( )。总结:让学生总结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你能发现什么?希望由学生观察、总结得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 a b = b a乘法

8、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2问题:计算:(2) 5(3),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你认为哪些算法比较好?3例题:例 1:计算:(10) 0.16。3解:原式= (10) 0.1 = (1) 2 = 2。能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10) 0.16 = ; 3(10) (0.1)6 = ; (10) (0.1)( 6 )= 。31观察以上各式,能发现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吗?再试一试:11111=

9、_; 1(1) 111=_;1(1) (1)11=_;1(1) (1)(1)1=_; 1(1) (1)(1)(1)=_。一般地,我们有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试一试:?2321504.8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能力。有理数的乘法(2) 运算律和法则: 例 1 例 2 例 2 学生练习: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积就为 0.例 2:计算:(1) ; (2) 4385.08 25.041653解:(1) 原式= = 8+3=11; (先乘后加)

10、 21(2)原式= (先定符号)45963= (后定值)814课堂练习: 课本:P49:1,2。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课堂作业: 课本:P51:3。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要我们坚持把数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会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很重要!2.9.3:有理数的乘法 (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51 页,2.9 有理数的乘法: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11、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2使学生掌握一些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的运算律和运算能力的提高。 难点:运算能力的提高。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 (1)8+5(4) ; (2)(3)( 7)9( 6)解:原式=8+(20) (先乘后加) 解:原式=21(54) (先乘后减)=12; =75 2再次强调:在有理数乘法中,首先要掌握积的符号法则,当符号确定后又归结到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上,四则运算顺序也同小学一样,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再进行第一级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式子。二、讲授

12、新课: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分配律:问题: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乘法的分配律,如:6( )=6 +6 ,312231这个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探索:*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 + ) 和 + 。你能发现什么?有理数的乘法(3) 运算律: 例 1 例 2 例 2 学生练习: 总结:让学生总结出乘法的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 a(b c) ab ac.2例题:例 1:计算:(1) ; (2) 。4.0321 54.98解:(1)原式 ;530712(

13、2) 原式= 。9.4.002.4.98例 2:计算:4(12)+(5)( 8)+16; 。15438解:原式=8(6)+85+82=8(6+5+2)=81=8;原式= 。0417654384315843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应用运算律,有时可使运算简便. 也有时需要先把算式变形,才能用分配律,如例 1(2),还有时需反向运用分配律,如例 2(1)。4课堂练习: 课本:P51:1,2。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运用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总结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课堂作业: 课本:P51:4。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就题论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