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件(共25张).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51307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件(共2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件(共2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件(共2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件(共2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件(共2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练习与巩固,1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NaOH B .Na2O2 C. NaCl D .NH4Cl 2下列元素间形成的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 )A.FF B.HF C.HCl D.HO,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1)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 (2)以HCl和CH4为例,分析: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3)常见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有哪些?如何简单判断?,思考与交流,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画出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总结,完成下表,总结: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A、都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非

2、极 性分子。B、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 性分子。C、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为 非极性分子,也可能为极性分子。D、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应有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共同来决定。,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为液体或固体? (2)仔细观察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解释卤素单质从F2-I2熔、沸点越来越高?,对范德华力的理解,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离子化合物、圆子化合物、金属

3、之间不存在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围很小,即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相互间的作用力。 分子的大小、分子的极性对范德华力有显著影响。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也越大。,拓展与应用,为什么常温下Cl2为气态,而Br2为液态,I2为固态?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氮气大,试推测其原因?,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的本质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时,H原子还能够跟另外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Y之间产生静电引力的作用,成为氢键,表示为:X-HY(X、Y为N、O、F)。 氢键的特征氢键既有方向性(X-HY尽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又有饱和性(

4、X-H只能和一个Y原子结合)。氢键的大小,介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之间,不属于化学键。但也有键长、键能。,氢键的存在氢键可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两大类。一个分子中的X-H与另一个分子的Y结合而成的氢键成为分子间氢键。如:水分子之间、甲酸分子之间,以及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等。一般成直线型。在某些分子里,如:邻羟基苯甲醛分子中,O-H与相邻的醛基中的O形成的氢键在分子内部,故称分子内氢键。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1)对沸点和熔点的影响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而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的沸点和熔点降低。 (2)对溶解度的影响极性溶剂里,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使溶质溶解度增

5、大,而当溶质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恰好相反。,应用与拓展,为什么NH3极易溶于水?冰的硬度比一般固体共价化合物大,为什么?,1准备两个烧杯,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注入水和四氯化碳。 2分别在两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蔗糖,轻轻地用玻棒搅拌,观察这两个培养皿中的蔗糖,有何变化。3同样地,在另外两个烧杯中注入水和四氯化碳。分别加入少量的碘,轻轻地用玻棒搅拌,观察这两个烧杯中的碘有何变化。,四、溶解性,探究实验:,现象?结论?,相似相溶原理,“凡是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都是易于互相溶解的。”这是从大量事实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叫做相似相溶原理。由于分子的极性是否相似对溶解性影响很大,所以,相似相溶原理又可以理解为“极

6、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例如:CCl4是非极性分子,作为溶剂它就是非极性溶剂;而H2O是极性分子,所以它是极性溶剂。Br2、I2等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易溶于CCl4、苯等非极性溶剂,而在水这一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就很小。相反,盐类(NaCl等)这些离子化合物可看做是极性最强的,它们就易溶于水而不溶于CCl4、苯等非极性溶剂。HCl、H2SO4是强极性分手,易溶于水而难溶于CCl4。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结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相似相溶原理 (2)外因: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

7、强。 (3)其他因素:A、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且氢键越强,溶解性越好。如:NH3。B、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如:SO2。,思考与交流,五、手性,观察一下两组图片,有何特征?,一对分子,组成和原子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无论如何旋转不能重叠,这对分子互称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中心原子成为手性原子。,例如:乳酸分子CH3CHOHCOOH有以下两种异构体:,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把含氧酸的化学式写成(HO)mROn, 就能根据n值判断常见含氧酸的强弱。 n0,极弱酸,如硼酸(H3BO3)。 n1,弱酸,

8、如亚硫酸(H2SO3)。 n2,强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 n3,极强酸,如高氯酸(HClO4)。,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变化本质,含氧酸的强度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氧化数。当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氧化数高时,使O-H键减弱,酸性增强。,H2SiO4 H3PO4 H2SO4 HClO4,HClO HClO3 HClO4,HClO HBrO HIO,练习:比较下列含氧酸酸性的强弱,同周期的含氧酸,自左至右,随中心原子原子序数增大 ,酸性增强。,同一族的含氧酸,自上而下,随中心原子原子序数增大 ,酸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酸性高价强于低价 。,无机含氧酸强度的变化规律,无氧酸的酸性强弱变化规律,若用通式R-H表示无氧酸,则其酸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R的电负性。 如果R原子电负性大,对氢原子的束缚力强,则其酸性弱。 如果R原子的电负性小,对氢原子的束缚力弱,则其酸性就强。,练习:比较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有何结论?(1)CH4、NH3、H2O、HF(2)HF、HCl、HBr、HI,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