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常德景物作文篇一:作文_我爱家乡的小河1幸福是什么鸡妈妈生了一窝的小鸡,其中有一只叫彼得的小鸡十分特别,它的兄弟姐妹都觉得它长得很丑,像是怪物.于是彼得很孤独,它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幸福.一天,鸡妈妈出门去找食物 ,别的小鸡都在玩耍,可是彼得没有朋友,他觉得很无聊,于是彼得走出家门去寻找幸福.走着走着,彼得走进了树林 ,它在一棵松树上看到了一只小松鼠.于是彼得问:“松鼠哥哥,你知道幸福是什么?”松鼠说:“幸福么,就是每天有松果吃.”彼得想:松果,我又不吃松果,这肯定不是真正的幸福.于是,它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它看到了一只小猪在那“稀里哗啦”地吃着东西,彼得走上前问:“小猪,小猪,你能告诉我幸
2、福是什么吗?”小猪说:“别打扰我,我认为吃完美食,再睡一觉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彼得摇摇头 ,叹口气说:“哎,这也不是我想要的幸福.” 它垂头丧气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耳边传来黄鹂鸟悦耳的歌声,彼得抬头一看,黄鹂鸟姐姐正在枝头歌唱. 彼得问道:“黄鹂鸟姐姐 ,你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黄鹂鸟停下歌声,答道:“我的幸福就是能在枝头尽情地歌唱.”听完黄鹂鸟的话,彼得也扇扇翅膀,动动嘴巴“叽叽”地唱了两声,还是没感觉到有多么幸福.它又来到了小河边看到了大象伯伯正在喝水,彼得想,大象伯伯博览群书,它一定知道幸福是什么.彼得走到大象伯伯跟前,刚要开口,突然,打象伯伯打了一个喷嚏,彼得往后退了几步,一不小心掉
3、进了水里,大象看见了,赶紧把它救了上来.彼得打了一个“抖”,扇了扇翅膀,大象怜爱地用鼻子抚摸着它,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彼得抬起头问:“大象伯伯,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一定知道幸福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大象伯伯想了想,认真地说:“幸福就是帮助别人,我能把你救上来,我就很幸福.”这时候,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找了上来,彼得高兴地跑了上去. 妈妈抱着彼得说:“彼得你到哪里去了,我们大家可担心了.”兄弟姐妹们也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高兴地说:“彼得找到了,太好了 .”彼得看到这样的场面 ,激动得热泪盈眶,说:“我终于找到幸福了!” 彼得终于知道了,原来每个人的幸福是不一样的,而我的幸福就是一家人相
4、亲相爱的在一起.我也很出色 刘草原“瞧瞧你那胖样,你看人家多瘦”妈妈总爱这样说我,其实,我除了胖的缺点,还有很多优点呢! 我的管理能力很强呢。在学校,我是班长,那可是老师的“左右手”!有一次,老师去开会,我管学生的纪律。老师走了不大一会儿,教室里就有了“嗡嗡”声,一会儿又成了“哇哇”声。我腾地站了起来,拍了一下桌子,大喝一声“闭嘴” ,教室里立刻非常安静,连掉一根针都听得见。看!我厉害吧!我不仅管理能力强,而且还非常爱读书呢!我上了四年级,学习很忙,但是,我却常常挤出时间来看书。比如,我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拿书看,以致每次上厕所都用很长时间。妈妈常常对我说:“你快点,你是不是掉进厕所里了呀!”有
5、时候看得入迷,都听不见妈妈说话,仍自顾自地看书,直到妈妈进厕所催我,我才恋恋不舍放下手中的书走出厕所。我还有许多优点,比如:自理能力强啦,弹琴好啦,写字好啦等等。我会继续努力坚持我的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好孩子的!篇二:2 作文2014 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事迹汇总2014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事迹】黄旭华,男, 87 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
6、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 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30 多年中,8 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 63 岁盼到 93 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为研制核潜艇
7、,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 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 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 300 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
8、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 事迹】刘盛兰,男,91 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 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 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 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 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 50 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
9、破烂。他 17 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 7 万多元,资助了 100 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 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 年 8 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3.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10、。【 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 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1979 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 4 月 6 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 4 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 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
11、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
12、,贴钱,贴【 事迹】段爱平,女,57 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8 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1999 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
13、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5.油菜花父子”35 年的追梦路-沈克泉 沈昌健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 事迹】沈昌健,男,46 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1978 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 3 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
14、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1996 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2011 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 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 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 在武汉召开的第 12 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9 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
15、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 202、819 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 300 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 200 元;300 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 35 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 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35 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
16、慢慢走 ,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颁奖词】格桑花开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 事迹】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
17、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 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 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是济世良药。【 事迹
18、】胡佩兰,女,98 岁,解放军 3519 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1944 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 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 50 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 年 7月,98 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
19、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 20 年,坚持每周出诊 6 天,风雨无阻。【 颁奖词】寸草春晖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 事迹】姚厚芝,女,38 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1999 年,姚
20、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 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 。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2009 年 2 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 2800 元购回一幅 6.5 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 17 个小时。2012 年 7 月,经过 3 年零
21、5 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 127 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 20 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 22 米、宽 0.85 米的清明上河图 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
22、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 2006 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 10 多万元。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 6 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 3 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 事迹】方俊明,男,56 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1985 年8 月,28 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 2013 年 11 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
23、28 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 ,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 1993 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 。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2013 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
24、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 28 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事迹】龚全珍,女,90 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1957 年 8 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 34 岁。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
25、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从新疆到江西,全家 11 口人的行装只有 3 个箱子,却带了 8 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 330 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 2/3 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 3 座水库、4 座电站、 3 条公路、12 座桥梁、25 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 25篇三:常德保卫战常德保卫战:20 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文章提交者:世界王牌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ht
26、tp:/ 74军第 57 师在常德保卫战中与日军苦战 12 昼夜,直至全军覆没。实际上当时在第 57 师周围部署的国军部队多达二十万之众,却为什么对其救援迟迟未至?各种解释纷繁,实际上国军整体战斗意志匮乏,内部山头派系林立造成的利益排挤等原因导致的国军战斗力低劣才是救援迟迟未至的真相。本专题绝大部份文字出自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1907 年 9 月 15 日1997 年 10月 23 日) ,又名郭汝桂,中国重庆铜梁县人,曾为民国时期国军中将。郭汝瑰 1926 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此后他历经十年先后在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学习,接受了全
27、面的军事教育。抗战爆发后,郭汝瑰随所在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此后他又参加武汉会战和长沙第三次会战,因表现优秀逐步升迁。抗战结束后他又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国军第 22 兵团司令、并两次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1949 年 12 月,郭汝瑰在宜宾率领第 72 军起义。1997 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 (以下开始除图片的文字图注和编者按外,其它大部分皆为郭汝瑰所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的原文,略作删改,编者按中部分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文字。 )常德会战简要地图,国军从最开始的部署就是将常德用来固守,以吸引日军的重兵。1943 年,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
28、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意大利宣布投降,而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时在中国战场上, 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位于湖南湖北的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 7 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由于常德是湖南西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附近集结有大量主力部队。日军为了达到既可牵制中国向滇、缅转用兵力,又可打击主力部队,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所以决定以常德为进攻目标,常德会战由此发生。国军制定大包围战术中国方面对日军在 1943 年 9 月以来的频繁活动也有所察觉,第六战
29、区判断当面日军将发动进攻。经过各方面情报汇总,中国军队在 10 月下旬定下了作战计划,决心以一部兵力占领既设阵地,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以主力向澧水及沅江两岸集中,待机全面反击而歼灭日军。而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让抗战王牌军74 军中的王牌,拥有“虎贲”称号的 57 师固守常德,以将日军吸引至常德附近,尔后转移攻势,以强大的外线兵团将其围歼于常德与洞庭湖间地区。因而从整个国民政府的作战指导思想来看,常德从常德会战一开始就将其作为第 2 个台儿庄来吸引日军的重兵,而后再以外线的重兵集团对日军进行围歼。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作战计划中还包括有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的重要一步,事后证明这个阶段的作战对后面的战局
30、发展影响重大。外媒拍摄的常德会战时,中美指挥官进行部队部署时的图片,这次战役计划构想本来很好,可很多部队执行得却一点都不彻底。日军 5 日即突破一线阵地和纵深1943 年 11 月 2 日傍晚,日军第 11 军从长江南岸的宛市、弥陀寺、藕池口、石首、华容一线,自右(北)以第 39、第 13、第 3、第 116、第 68 师团并列向国军第 10、第 29 集团军新江口、米积台、章田市、百弓嘴亘洞庭洞西北畔的滥泥沟之线发起进攻,主攻方向为王家厂,助攻方向为安乡。战斗至 3 日晨,守军第一线阵地先后多处被突破,其中第九战区第 99 军的第 92 师不战而退,该日守军退守狮子口、公安、甘家厂、松滋河两
31、岸之线。11 月 4 日,原在第 3 师团后方跟进的佐佐木支队从第 13、第 3 师团之间加入战斗。当日中午攻占公安。迄 6 日晨,日军攻占茶园寺、王家桥、新河市、东岳庙、甘家厂、三汊垴、新码头、安乡、鱼口等地,日军第 13 师团紧随后撤守军,于当日傍晚突入暖水街东端。守军第 10 集团军退守聂家河、王家畈、两河口、暖水街、闸口、王家厂、九王庙之线主阵地;第 29 集团军退守永镇河、红庙、龙山、涂家湖之线。此时距离会战开始仅 5 日,洞庭湖周围的滨湖地区就已大部为日军占领。“友军”策应作战毫不积极11 月 8 日 8 时,第六战区接到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命第 10集团军即刻集中主力,击破向暖水街
32、突进的日军;令第 26、第33 集团军各以约 1 个师的兵力,分向宜昌、当阳、荆门各附近寻求日军弱点攻击,策应第 10 集团军。11 月 9 日拂晓,第 10 集团军尚未发动反击,日军第 39 师团已向左翼第 185 师丁家大山、王家畈阵地发起猛攻;日军古贺支队则由刘家场突破了第 185 师右邻第 199 师两河口附近阵地,突进至十三条岭附近;日军第 13 师团亦由暖水街左右后方的马踏溪、干溪滩附近向西突进。第 10 集团军无法实施反击,因为除暂 6 师主力仍在暖水街西北的油榨口一带与日军苦战外,其他部队都退至子良坪、河口、陵坡、马溪沟之线。此后由于第 10 集团军的西撤,困守暖水街附近的暂 6 师主力陷于孤立。为避免被歼,第 10 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于 9 日夜令该师向子良坪突围放弃暖水街。同日,江防军及第 33、第 26 集团军曾向荆门、当阳以北日军实施牵制性进攻;第九战区第 30、第 27 集团军亦曾向羊司、临湘方面日军攻击,但均未影响日军第 11 军的攻势。日军占领子良坪东西之线、切断第 10 集团军与第 29 集团军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