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话文作文篇一:文言文古文白话文变文白话文的区别大家还记得学过的第一篇文言文吗?当时老师是怎么给大家解释文言文这个概念的呢?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就是以文言为基础写成的文章。换句话说,现代人按照文言仿写的文章也叫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呢?文言文是现对于白话文来说的,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对“白话”的解释是“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
2、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 ”用白话写成的文章就是白话文。而白话文有古白话和现代白话之分。古白话文里面还或多或少夹杂着文言的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诸如三言二拍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等。我们今天说的白话就是现代汉语了。现代汉语和古白话的不同,王力将其归结为两点:一是适当地吸收了西洋语法,二是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简言之,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为历代通俗文学所使用的篇二:优美流畅的白话文典范喜欢罗兰散文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散文,很多老的新的散文集在书店里争
3、奇斗艳。上大学的时候,同学手里拿的散文集往往都是鲁迅梁实秋周作人张爱玲杨绛等名家的作品。有一个同学问我喜欢看哪个人的散文,我说“罗兰” 。他迟疑了一下,说是不是“罗兰小语”的那个台湾的罗兰,我说是的。同学大惊,因为觉得我读的书似乎有些浅薄,兴趣仿佛中学女生。但我确实很喜欢罗兰的散文。记得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在高中的时候,从同学那里看到一本现代名家散文选集,里面有一篇那岂是乡愁 ,作者是罗兰。我很快就被这篇散文吸引住了。罗兰的文笔非常流畅,绝无其他散文名家常有的矫揉造作故作高深的文字痼疾。在文章的最后,当情感发展到了最高潮时,罗兰是这样结尾的:“我岂能不“谅之 ”?我岂能不感激涕零?我岂能忘记那年
4、的风雪,那北方古老的家园!那凄寒中如爝火般的光与热,那属于中华古国传统的含敛不露而真实无比的亲情!”在感情已不可遏止的结尾,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收场,使已随着作者文笔而激动的读者到此完全和作者产生共鸣。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结尾句子,当时让我击赏不已。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罗兰。因为她的文章清新、明丽,明白如画而又富有文采,不像民国作者那样常有别扭的西式句子出现,我还以为她应该和张晓风、三毛的年纪差不多。一查才知道,罗兰出生于 1919 年,于 1948 年去的台湾,和琦君是同时代的人。很多书在介绍罗兰的时候,用的是“台湾知名女作家” , “知名”一词很有技巧。罗兰确实在台湾是有较大名气的,但就
5、散文创作来说,她似乎一直都不是很著名的女作家,在过去,名气不如琦君,后来张晓风等人的崛起,其势头更是罗兰所不能及。但相对于琦君的柔婉、张晓峰的清健,我还是更喜欢罗兰的“清新明丽” 。有人说过,也许你读到某个人的文章,突然会发现他的思维、他的文笔让你很亲切很熟悉。这大概只能用缘分来解释。反正我读罗兰的散文,发现那种文笔,那种风格,那些言词,非常契合我的偏好。我把罗兰的散文分为三个阶段,我最喜欢她早期的和后期的散文,中间的由于多是写议论性的文章,并且很多和妇女生活有关,兴趣不大。我看过一个介绍台湾文学的文章,里面提到罗兰,顺便说了一下其散文的缺点,说是过于注重议论,使文章文采不足。这应该是说她中期
6、文章所体现出现的特点。但笼统地说罗兰文章文采不足,我是不敢苟同的。说实话,当初我第一次被罗兰散文所吸引,就是因为那些文章文采飞扬,既是标准典型的白话,又写得曲折生动含蓄隽永。如前期的写给秋天 那岂是乡愁 雨中的紫丁香 那银海千秋的夜晚春夜闻笛 寄给梦想等,又如后期的生命之歌 灯的随想 天津夜,好风似水等等。确切地说,她众多散文集中的心情的刹那 生活的滋味 生命之歌这三本我是最喜欢的,里面几乎篇篇是精品。那篇介绍台湾文学的文章作者,如果认真读了这三本书,就决不会对罗兰散文做出错误的评价。罗兰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白话,她的散文中,绝无西化的语言,也绝无老学究般的文言,读起来真是赏心悦目,如饮甘醇。而
7、字句之清丽优美,也是散文家中的佼佼者。其句式就是从容优缓,如同山间静静流淌的小溪。请看她的名作写给秋天:“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 ,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在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句中,有一种淡淡的回忆往事的惆怅和了悟世事的平静。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感情,是很能激起人们的共鸣的。罗兰散文字句有一个小小特点,就是喜欢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字词
8、倒置,反倒有一种别致的感觉。如在印度行里把“天生丽质”写成“丽质天生” 。又如灯的随想里的一段话:“那一灯如豆的纸窗下,记载了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两年半之后,我结束了这战争中的桃源避秦,到都市去体尝另一种凄伤与奔波的时候,却对那寒村经常地怀念起来。怀念它每次经过了长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临时,河水解冻,柳绿桃红的景色天然,和村子里父老们人情的温暖。 ”“桃红柳绿” “天然景色”在她笔下换成“柳绿桃红” “景色天然” ,读起来更有余韵。罗兰散文内容比较广泛,我最喜欢读她自传体般的散文,其中灯的随想 ,通过自己生命中不同阶段的与灯有关的事情,回忆了自己的大半生。用优美的文字,在灯火摇曳中,织成一段长长
9、的人生之路。早期罗兰散文也涉足爱情,华美而动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对辛苦而无望的人来说,颓废正是一种凄楚的美丽。 ”感觉罗兰可能由于自身的经历,对爱情的“舍”看得比较达观,甚至认为有时舍弃正是一种记忆上保留。这种观点体现在雨中的紫丁香 那银海千秋的夜晚 春夜闻笛 金剑已沉埋等等。另外,罗兰非常重视友情,她笔下的友情也很动人。后期罗兰散文有很多是哲理性的东西,她用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挖掘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精髓,娓娓道来,句尽而意无穷。如中国人与山水 、 领烟波千亿 、 中国诗画中的老人与童子等一系列篇章,写得精致深邃,读来余香满口。喜欢罗兰!她的文章、她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改
10、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她使当初刚上中学的我爱上了传统文化,她让我发现:原来散文可以这样写,原来白话文可以这么优美!罗兰散文的流畅纯净,使人们往往忘记她的实际年龄。她的散文天津夜,好风似水中写自己回到天津,仿佛还会遇到那个爱音乐的永恒不变的朋友。这种惆怅失落的心情,我相信很多故地重游的人都能体会。在这里借用过来,我觉得,罗兰,对于喜欢她的作者来说,就超越了时间的意义,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朋友。篇三: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 -考生喜说“满分作文”以一篇赤兔之死 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 13 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今天上午
11、,他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12、,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花了 50 分钟的时间。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从 5 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 ,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 水浒 、 西游记 、红楼梦 ,尤其是三国演义 ,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事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
13、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在现实中,这种矛盾却总让他一筹莫展,看文学书籍要花时间,做理科练习同样也要花时间,由于理科较为薄弱,老师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题目,他却总有点排斥心理,结果高考果然“吃了亏” ,数学题有好几道明明会做却因为计算错误白白丢分
14、。以后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两样都不想放弃,看来这样的“时间冲突”以后一直都会存在了。作文要想写得好有什么秘诀呢?记者问了很多热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蒋昕捷笑笑说,其实古人早就说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另外“留心处处皆学问”,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看央视 8 套节目,正好是专家在评论一部电影,用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记在心里了,结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还有像“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的句子都是从评书中听来的。老师眼中的蒋昕捷语文老师蔡玉英说,得知蒋昕捷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她既高
15、兴又很惊讶,蒋昕捷真是闯出的一匹黑马!因为班上有好几个同学作文都不错,在区里市里作文比赛还得过奖,蒋昕捷却不在其中,但再想想他能得满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的语言功底是最好的,感悟力也非常强。平时每周都要求大家写一篇随笔,题目不限,蒋昕捷就常常用古白话文写作,非常简练,有的只寥寥数笔,却很有灵气。由于语文功底不错,蒋昕捷在语文上几乎不花工夫,除了平时爱看课外书。学校给高中学生开出了 20 多部中外名著,他都阅读得非常认真,对古文和章回小说尤其感兴趣。有一次语文课上讲到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 ,老师要求学生上黑板将相关内容编写成对联,蒋昕捷编得最好。 三国演义中很多描写人物的对联他都能倒背如流。但平时
16、考试他的作文却并不十分突出,尤其是写议论文,总感觉很不顺手,对那些可以自由发挥率性而为的作文则常常一挥而就。这次高考作文,蒋昕捷可以说是扬长避短,发挥出最佳的一面。班主任喻克俭老师是教数学的,她告诉记者,蒋昕捷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有个性、有主张,比其他孩子要显得成熟。平时在班上他沉默寡言,上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表露自己,但心里非常有数。比如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找他谈话,他只有一句话:我知道了。但下次考试成绩一定会赶上来,让老师很放心。他属于那种学习不太刻苦,但思维敏捷,比较聪明的学生,比如数学,他很少做题目,所以成绩只排在中上等,但思维非常清晰,一点就通。高二开始,他的兴趣逐渐转移到计算机上,有时一放学就到电脑房,也玩游戏,不过他很有自制力,不会影响到学习。喻老师说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高二时候她刚接手这个班,由于性格比较内向,蒋昕捷并不引人注目,但有一次和他深谈却改变了自己的印象,和一般的孩子不同,蒋昕捷非常有主见,不是那种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循规蹈矩的孩子,但也不是特立独行非常逆反的孩子,只有真正了解他才能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