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伯牙绝弦作文500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7189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作文5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伯牙绝弦作文5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伯牙绝弦作文5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伯牙绝弦作文5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伯牙绝弦作文5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伯牙绝弦作文 500 字篇一:伯牙绝弦课前游戏:字词微电影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依依杨柳皑皑白雪 绵绵春雨 袅袅炊烟一、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听的曲子是高山流水 。她是我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与她相连的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二、初读1. 学习古文“读”为先,我们把课文翻到 137 页,自由大声地读,按自己的节奏多读一读有生字、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谁来读?指名读。2. 古文有它一定的节奏,请根据提示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3、光有节奏不行。读古文要像品茶那样,慢慢地喝,细细地品,才能品出味道来。谁来试试?齐读。4、孩子们,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

2、古文,对于学习古文,你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能和大家介绍介绍吗?5、 出示方法。 (生介绍方法: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相应的背景资料来了解。不能机械地要变通)请大家按照这些方法,自由读一读文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的意思。6 交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这里“善”的意思是什么?能用善字夸一夸我们班学生的特长吗?师:这个“善” 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 次。)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 善于、擅长)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表示感叹)(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

3、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B、 “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 “若”好像(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志的意思是?还有哪个字也是想的意思?咱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多神奇,同样的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字又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希望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多记多积累,相信这样你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进步很大。(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

4、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看谁讲的生动。好的,我们说了这么多,可是书上仅用了 77 字,由此可见,文言文的特点是 (语言精炼)课题的意思是什么?三、 。细读,感悟知音1、通过刚才的学习,能用一两句话聊聊课文讲了一件佬么事吗?或者说说你对伯牙和子期的第一印象。2、那么你是从哪些字里行间感受到的,请用横线在文中标注出来读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自由读读,你从哪些字眼或标点中感受到了他的善听、善弹?并把自己理解到的送到句子中读读。 )(预设:从“志 ”字里明白了,伯牙心有所想就

5、能化为手中所弹,实在太神奇了;从两个感叹号里感受到了钟子期赞叹之强烈;这里的“善”是好的意思,子期在由衷地赞美伯牙;)师引导学生小结:通过刚才的抓“关键字眼、标点符号、反复朗读”等方法,感受伯牙与子期间的深厚情谊。并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那么他的琴声里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外,还可能有什么呢?(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照着句式来写一写。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袅袅炊烟、皑皑白雪、依依杨柳、茫茫草原、徐徐春风、皎皎明月?) 师:这就叫“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6、3、师:在遇子期之前,身为琴仙、楚国的宫庭乐师,他听到的赞美还会少吗?(结合手中的资料介绍)然而真正了解他,能听懂他琴声的却仅有子期一人,所以当他见到子期时,心情怎样?(高兴、欣喜若狂、激动不已)这就叫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他们终于遇见了,你猜伯牙会对子期说什么?(生答:千里“音”缘一“琴”牵,千里难寻是朋友等)4、是啊,他们的心灵是相通,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于是他们约好明年的今天再相聚。可万万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一抔黄土,却是子期的坟墓。不见了知音人,此时,他再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生 4渴望。?)引导学生读:伯牙鼓琴,志在,再也没人像钟子

7、期一样说:“善哉! 兮若!( 袅袅炊烟、皑皑白雪、依依杨柳、茫茫草原、徐徐春风、皎皎明月?) 师:于是,伯牙断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子期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指导朗读)5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

8、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于是摔琴断弦,决心再也不弹琴,留下了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出示课文) 总结学法:A 找关键字眼,展开想像,体会真情;B 反复朗读,积累语言,领悟有特点句式的表达(媒体出示).六、回味绝弦2、两千多年过去了,一曲高山流水永留人间。从此,人们一听高山流水便想到了伯牙、子期,一说“知音” ,人们便想到伯

9、牙绝弦 ,而“知音”一词也成文人墨客笔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引导学生读背、交流这些诗句名言。 ) 出示诗句: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士为知己者死。海内存乱,天涯若比邻。篇二:伯牙绝弦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概括本单元以感受“ 艺术的魅力”为专题编排,选择了四篇文章伯牙绝弦 、 月光曲 、 蒙娜丽莎 、 我的舞台 ,这四篇文章选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学习作者表达

10、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伯牙绝弦是一篇古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甘山六水与指引的故事,伯牙种子期的真挚情意令人动容;月光曲叙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而为他们探亲,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得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音乐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在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再“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整单元的学习后,

11、希望每位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艺术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口语交际”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话题是“身边的艺术” ,联系生活,从“艺术形式大观园” 、 “艺术展览馆” 、 “艺术故事大联播”等,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回顾拓展八”中的“交流平台” ,一是在课文中找出些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二是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日积月累”安排的是 16 个成语。习作编排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以此作为感性的材料,撰写作文。二、单元训练点

12、落实本单元四篇课文均与艺术有关,其中两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把看见的和想象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对于这一训练重点,我们可以层层深入,从“指导学习自主学习模仿写话自学研讨”四个步骤进行学习内化。指导学习 月光曲通过贝多芬创作过程的描写,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了音乐的联想,如果取代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平时的观察中的左肩所文要写得具体,就应该恰当的加上合理的想象,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情感就更深刻。自主学习 蒙娜丽莎之约 ,则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那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作者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

13、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模仿写话在学习了这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自己发现文章写作方法,把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写生动;把一段描写荷花的段落,加上合理的想象写具体。25 伯牙绝弦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 王春华【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媒体播放)这

14、首曲子名叫 高山流水 ,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它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两个主人公。2、简单介绍伯牙和钟子期: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 ,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是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3、 (媒体出示)课题: 伯牙绝弦齐读课题,指导“ 弦”的读音,读“xin” ,不能读“xun” 。媒体出示:古琴简单介绍:七弦琴,也叫瑶琴,中国古代乐器之首。4、理解课题。绝断绝。伯牙绝弦伯牙剪断古琴的琴弦。说明:通

15、过对文中两位人物伯牙和钟子期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人公。在导入课题时,指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关键字“绝” ,进而理解课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哉 zi 兮x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及节奏。(媒体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说明:在整体感知的环节,重点进行朗读的指导。 “书读百遍,而义

16、自见。 ”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朗读时,断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通过“/”的符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及节奏,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三、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一)理解课文内容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理解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3、检查自学,理解词句。(1 ) (媒体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理解字词。善擅长。鼓弹。 理解句子。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2 )

17、 (媒体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字词。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 “啊” 。若好像。洋洋广大。 理解句子。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3 ) (媒体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理解字词。念想。得了解,知道。 理解句子。伯牙心里想到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知道他的心意。篇三:伯牙绝弦当时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钟子期不过是个樵夫。两人生活环境迥然。却仅仅因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

18、欢弹一曲高山流水 ,却没有人能够听懂。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

19、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25 伯 牙 绝 弦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 ,是交朋结友的

20、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

21、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词句解析。(1 )对句子的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 ,太好了。 “若” ,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

22、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破琴” ,把琴摔碎。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

23、复” ,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 ,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 ,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 “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2 )对词语的理解。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

24、友情。三、教学建议1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如: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建议采取以下步骤:(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2)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

25、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 ,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5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四、教学案例一、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二、整体读文1自由读,大声读,

26、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1理解文章的题目: “伯牙绝弦”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一)何为知音。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 ”“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

27、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

28、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二)相遇相知。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

29、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三)知音之死。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

30、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1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六、回味绝弦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

31、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闫学)五、相关链接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

32、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莫逆之交” “士为知己者死” “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 “患难之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酒逢知己千杯少”等。六、拓展阅读伯 牙 学 琴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

33、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

34、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 ,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 ,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

35、,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伯牙学琴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

36、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鹂醇宋氲?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作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