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说,关于千里马的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上联:马不停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下联:鸡犹雄唱 一日之计筹自口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
2、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作者简介,第一次先学后教,学法指导:1、了解相关文体知识。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即谈马、论马,如爱莲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3、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诵课文,zh,pin,sh,s,s,sh,xin,dn,第二次先学后教,学法指导: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等翻译课文疏通文意,不会的可小组讨论、请教老师。,课文分析,马 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 之: 2、世有伯乐 伯乐: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
4、马: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 辱: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槽枥: 6、不以千里称也 以: 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尽: 8、才美不外见 才美: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 等: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11、策之不以其道 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 通: 14、执策而临之 临: 15、其真不知马也 知: 16、安求其能千里耶?安:,助词,无义,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只是,辱没,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凭,凭借,著称,吃一顿,吃完,才能,美好的素质,普通的,等同,一样,有时,方法,正确的方法,竭尽,马
5、鸣叫,通晓,面对,识别,了解,怎么,策,自学指导二: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食,食不饱,力不足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之,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子,名词 用鞭子打,动词,sh,吃,s,通“饲”,喂,指代“千里马” 难道,表反问语气 恐怕,表推测语气,“的”,结构助词 指代“千里马” 无意义,调节音节,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
6、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自学指导三:翻译句子,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第三次先学后教,学法指导: 1、正确熟练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通“饲”,喂养,驾驭,用鞭打,怎么,有时,当堂训练:中考试题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分 析 课 文,1、,2、,3、,4、
8、,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 了什么问题? 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 样的遭遇?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 原因。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 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 旨?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 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 类人?,5、,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 强调了什么问题?,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摆明的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9、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时会有怎样的遭遇?,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文段一告诉我们,当千里马没有 遇到伯乐时它的遭遇只能是“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文段中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 人才,那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文中的“伯乐”实际上比喻的是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千里马”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于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
11、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第一段,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课文分析,反面论证,得出结论: 其真不知马也(主旨),第三段,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主题: 全文寄托作者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写法: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第四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拓展延伸,扩展阅读。,
12、自学指导: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马价十倍 战国策人有卖骏马
13、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解释加点词:比三旦立于市 伯乐还而视之 2、划停顿: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 3、翻译句子: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4、阅读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当堂训练:扩展阅读,接连,环绕,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离开时再回过头去看一了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1、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2、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3、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