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优中考网 2.6 有理数的减法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三、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四、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第 53 页的有理数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 1、例 2 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
2、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六、教具:幻灯片七、课时:1 课时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师出示幻灯片一:1、计算(口答):(1) 1+(-2)(2) -10+(+3)(3) +10+(-3)2、出示幻灯片二:如图:这是 2006 年 11 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教师引导观察学生思考后抢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计算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下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北京-33学
3、优中考网 新课探索新知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师:谁能把 10-3=7 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10)-(+3)=7再计算:(+10)+(-3)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10)-(+3)=(+10)+(-3)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2、再看一题:计算:(-10)-(-3)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 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问题:计算:(-10)+(+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10)-(-
4、3)=(-10)+(+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教师总结: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点评,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a-b=a+(-b)学生观察思考互相讨论趣。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学生通过一个问题易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优中考网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学3
5、、例题讲解:出示幻灯片三(例 1 和例 2)例 1 计算:(1)6-(-8)(2) (-2)-3(3) (-2.8)-(-1.7)(4)0-4(5)5+(-3)-(-2)(6)(-5)-(-2.4)+(-1)教师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 (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例 2:小明家蔬菜大棚的气温是 24,此时棚外的气温是-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讲评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课后练习 1、2教师巡视指导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口述解题过程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 1 小题学生抢答第 2
6、小题找两个学生板演。学生回答学生相互交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照顾不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体验知识的应用性。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发表学习心得,学优中考网 习总结课堂反馈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教师点评: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进行计算。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1、-9-(-11)2、3-153、-37-124、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的凝固点高多少摄氏度?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综合考查学以致用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题的能力板书设计:2.6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 (+10)-(+3)=(+10)+(-3)(-10)-(-3)=(-10)+(+3)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例 1: 例 2: 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讨论交流的气氛很热烈,解决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