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如皋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总分 150 分 时间:120 分钟)一 基础知识部分(26 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 分)A.酝酿 yn ning 窠巢 k cho 静谧 jng m 蹒跚 pn shnB.菜畦:ci q 竦峙 sng zh 憔悴 qio cu 匿笑 n xio C.秕谷 b g 贪婪 tn ln 尴尬 gn g 狭隘 xi iD.恍惚 hung h 怂恿 sng yng 褴褛 ln l 吝啬 lng s2. 下面各项中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3 分)A枉然 小心翼翼 花团锦簇 肃然起敬B诅咒 众目睽睽 截
2、然不同 花枝招展C签赏 人迹罕至 获益匪浅 饥肠辘辘 D羞惭 恍然大悟 心旷神怡 废寝忘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A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终不愿意。B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C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D “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和安适地睡
3、着,只等春风老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C.“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D.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5、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的“自然”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B.“千万不要背思想包袱”中的“包袱”是负担的意思。C.“足下前来,蓬荜生辉啊!” “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D.“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在本句中的“高邈” “深远” “凄冷” “纯净”都是形容词。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老舍,原名舒
4、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戏剧茶馆 屈原 。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C.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 和意图。也是作者写作的文章的主旨所在。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D.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7综合性学
5、习。(8 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读书现状调查表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 小时 1.2 小时 0.5 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2 分)若让你代表七(1)班班长向校长提出有关读书方面的建议,你会如何表达?请结合调查表将你所要表达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 分)年级项 目仿写一个句子。(2 分)原句: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一本书像 。寻找方法 下面是
6、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请找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材料 A:西汉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便在墙上穿一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学习。材料 B: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 C: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各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不符合主题的材料: (2 分)阅读积累部分(14 分)8、根据课文内容天空(10 分)(1) ,俭以养德。(2)远远的街灯明了, 。 (3)
7、 ,一夜征人尽望乡。(4) ,不舍昼夜。(5)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被后人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6)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7)岑参行军九日长安思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 ,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1)上面这段文字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2 分)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课外阅读完成填空。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
8、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 猴王道:“教他进来。” 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 “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 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 A !”鬼王听言,又奏道:“ 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 B ,有何不可? ”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 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 B 四大字,立竿张挂。根据文段的描
9、述,文段中 A 处天的是 ,B 处填写的是 。 (2 分)三 阅读理解部分(40 分)1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4 分,每题 2 分)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诗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 诗的最后一句中, “落花时节”不仅点明暮春时 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
10、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试分析“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中“又”所体现的心情。 (2 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 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1、。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释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质:做人质。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12、用“ ”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第一句 1 处,第二句 2 处)。(3 分)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夫 市 之 无 虎 明 矣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谓魏王曰 愿王察之及其家穿井 闻之于宋君14. 翻译划线的句子。(6 分)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5成语“ 三人成虎 ”就源自乙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 分)
12、(二)蚊子和狮子( 6 分)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16、与蚊子说的“你并不比我强”相照应的下文的一句话是_,它反复强调这句话的作用是 (2 分)17、文
13、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四)老汪栗子(15 分)别的炒栗店开张约 20 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
14、边。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 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 20 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 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
15、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 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 大山的荆棘丛中打
16、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山里人也纯朴, 11 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
17、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选自扬子晚报)18请通读全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晚开店 收野栗 (3 分)19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 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 什么作用?(3 分)20文章第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21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 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22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3 分)四 作文部分(60+10 分)23.写作生活就是一条长河,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有一些浪花很大,而有一些浪花却很小;有一些浪花很甜蜜,有一些浪花很苦涩;有一些浪花很鲜艳,有一些浪花很黯淡你还记得那些浪花吗?从你生活的河流中撷取一朵你最钟爱的花朵吧!拿起你的笔,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回忆!请你以记忆深处的那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生活中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