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477557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中央中央制度地方地方制度选官制度 监察谏议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核心概念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周礼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早期政治制度的出现一、早期政治制度的出现1.时间:时间: BC2070年,夏朝2.标志:标志: 公共权力的出现3.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度王位世袭制度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支配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第

2、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分封制二、分封制1.含义: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制度。2.目的:目的: 巩固周王朝统治3.对象:对象: 同姓亲族;同姓亲族; 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先代贵族 4.分封内容分封内容 : 土地、人口土地、人口 、物资和武装5.诸侯权利诸侯权利 :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6.诸侯义务诸侯义务 : 服从政令;定期朝觐;守疆、作战;纳贡 (封建)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分封制二、分封制7.特点特点 : 周王与诸侯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分封对象多元化; 层层分封8

3、.影响影响 : 扩大了统治区域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稳定了统治秩序 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三、宗法制三、宗法制1.含义: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目的: 为巩固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三、宗法制三、宗法制4. 作用: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 世卿世禄 ” 的特权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家国一体,普天之下莫非王

4、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是我国数千年来专制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族文化,族谱、祠堂等 )5. 与分封制的关系: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互为表里。互为表里。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四、礼乐制度四、礼乐制度实质:实质: 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和等级制度;和等级制度;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

5、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练习巩固:练习巩固:第 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先王之法 ,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 ,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 ,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 ,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2.殷商后期,帝乙的 长 子微子生在 “微 ”,封 为 子爵,名启;因启的母 亲 身微,非正妻,因此启 虽为长 子却不能承 袭 王位。帝乙的小

6、儿子辛 (即 纣 王 ),因其母是正 宫 ,嫡出,故 继 承了殷商的王位。正是 这 位辛使殷商走向 灭 亡。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殷商后期兄 终 弟及制 为 父子相承制代替 殷商末期,嫡 长 子 继 承制已 经 确立 殷商后期, 长 子能否 继 承王位,关 键 看才能 殷商后期, 实 行兄 终 弟及的制度 A. B. C. D. 3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 B郡县制C宗法制 D分封制4河北涿鹿 县 是中 华 民族的 发 祥地之一,是海内外中 华 儿女 寻 根祭祖的圣地。 5000多年前,中 华 民族三大文明

7、始祖黄帝、炎帝、蚩尤 汇 聚涿鹿,促成了三大部落的融合,奠定了中 华 民族的根基,开 创 了5000年的中 华 文明史。 2009年 8月 8日, “冀台同胞共祭三祖大典 ”在河北涿鹿 县 中 华 三祖堂广 场举 行。祭祖活 动 有利于弘 扬 中 华 文化,加 强 团结 有利于 继 承 优 秀 传统 文化 有利于增 强 民族意 识 ,凝聚共同意志 属于封建迷信A B C D 5.周礼 规 定了 贵 族 饮 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牛、羊、乳猪、干 鱼 、干肉、牲肚、猪肉、 鲜鱼 、 鲜 肉干), 诸 侯七鼎(牛、羊、乳猪、干 鱼 、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 鱼

8、、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 鱼 、干肉)。 这说 明西周礼 乐 制的 实质 是 A.用于 处 理 阶级 关系的原 则规 范 B.维护贵 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 等 级 差 别 的工具 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 “ 始皇帝 ”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核心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商鞅变法、 “始皇帝 ”的来历、郡县制、 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概况一、概况1.含义:含义:专制主义专制主义 :是一种决策方式,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

9、于一身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是一种政治体制,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2、背景(春秋战国:前 770-前 221)1、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和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加以保护;3、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2、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争霸兼并频繁;边境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匈奴的威胁; 统治者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农耕经济的需要-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文化发展进程的推动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0、的建立3.发展历程:发展历程:一、概况一、概况起源起源 :西周萌芽萌芽 :战国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确立确立 :秦朝发展完善发展完善 :汉 元顶峰衰落顶峰衰落 :明清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朝的大一统:秦朝的大一统:时间时间 : BC221咸阳咸阳 秦秦秦兼并六国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 皇帝制:皇帝制: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皇帝皇帝全国

11、政务政务 监察监察 百官(位低权重)左、右丞相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副丞相)(副丞相)九卿九卿太尉太尉军务军务(虚有其位)互不相属、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互不相属、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 春秋 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 战国 ,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丞相作为官称,始于 秦国 ,后来也被他国采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 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

12、立宰相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 ”。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 。春秋至秦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请根据材料概述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变化有哪些? ( 6分)( 1)世卿世禄体系被官僚体制冲击, 逐渐形成了以官僚体制为主、世卿世禄为辅的政治体制 ;( 2)血缘关系被地缘关系所冲击,乡里制度、郡县制开始建立,形成了 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并重的体制;( 3)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因为政事繁多,国君一人难以应付,就出现了以 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 ; 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

13、集权制度的建立2.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 皇帝制:皇帝制: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郡县制郡县制联系:克里斯提尼改革以 地域 组织代替氏族组织,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相同:不同:不同: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基础:产生基础: 前者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前者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 地域地域划分划分 ;后者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后者与宗法制相联

14、系的,以 血缘关系血缘关系 为基础为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官员产生方式: 前者由皇帝前者由皇帝 直接任免直接任免 ,后者由,后者由 世袭世袭 产生产生官员权力大小:官员权力大小: 前者受到很大前者受到很大 限制限制 ,后者拥有很强的,后者拥有很强的独立性独立性影响:影响: 前者由于地方权力过度削弱,从而导致统治者前者由于地方权力过度削弱,从而导致统治者独断专权独断专权 ;后者由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容易导致地;后者由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容易导致地方的方的 分裂割据分裂割据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

15、皇帝制:皇帝制: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郡县制郡县制 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 殿殿 ”“”“ 最最 ”制制 严苛的法律制度:严苛的法律制度: 秦法秦法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A、 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度的基础 ,初步形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农耕时代政,初步形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农耕时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16、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B、 有利于有利于 农耕农耕 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统一及及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 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C、 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D、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等方面的自由发展。第 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练习巩固:练习巩固:1.晋国的赵简子曾于公元前 493年宣布克敌者 ,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据此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 这个时候县的建制高于郡 县与郡之间有相统属的关系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