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课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 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故事。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一.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邹忌( )( ) 畎( )丽 朝服衣冠( )( ) 窥镜( )孰( ) 复问其妾( ) 弗如
2、( ) 暮寝( )王之蔽( ) 寡人( ) 谤讥( ) 间进( )2.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朝服衣冠:(3)闻寡人之耳者:(4)妾之美我者: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三.探究交流展示1. 分组读课文,读准字音。2. 结合书下注释,分组翻译全文。课堂小结我的收获和体会目标检测一走近作者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共 33 篇。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 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 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 交各方面 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
3、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21.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练习。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4、、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粗词。(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能谤讥于市朝(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翻译下面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参考答案影响。二、解读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和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 “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胆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 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一山,国家
5、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得到“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3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2(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 ,我知道后 ,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