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铁骑兵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永久的悔 、 铁骑兵二.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2、理解本文的线索,吃的东西。3、 掌握第三课的生字生词。4、掌握故事情节,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永久的悔一、分析理解课文。(一)具体研读第一部分(12 段):1、文中的“我”心中“永久的悔 ”指的是什么?明确: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2、为什么说这个“悔”在 “我”心中是“永久的”?文中用了哪些词给这三个字做了更深刻的解释。明确:“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3、在第 1 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两个词或者说是两个成语来进一步体现“永久的悔”
2、 ,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明确:“俯拾皆是” 、 “唾手可得” 。(二)研读第二、三部分:1、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明确: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2、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3、文章以“永久的悔”为题,是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为什么又以写吃的为主线呢? 明确:文中写吃的,是因为家中非常的穷困,而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一辈子,而我却过上好日子,受到了好的教育,长大后感受到母亲的至爱,却无法给母亲任何的交待。心中有无限的悔意。4、 第一层中 3、4 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3、5、 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 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明确:这里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7、默读第二层(68 段) ,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8、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明确: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9、如何理解“不但是月饼,连其他 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这两句话的感情?明确:母亲一生都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把仅有的一点点
4、好吃的东西统统留给了儿子,而自己却忍受着吃糠咽菜的困难生活。作者对母亲一生的艰辛生活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更是对母亲的思恋与怀念挥之不去。10、深情朗读第 9、10 段,理解下列句子。(1)如何理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象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明确:这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包含了儿子多少的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的悔恨!(2 )如何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明确: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3)如何理解“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
5、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 ”明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款款依恋,同时也渗透出一丝的悔意,绝不该离开母亲。这是作者一生的悔,永远的悔,令作者心痛不已的悔!二、小结:1、线索:“白的、黄的、红的”2、主题: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并表达了自己心中留存的永久的悔意:不该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该离开自己的母亲!痛说了自己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3、写作特色:(1)语言细腻,娓娓道来(2)双线发展,明暗交错(3 ) 首尾呼应,层层展开铁骑兵一、作者介绍:杨朔(1913 1
6、96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1937 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 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 、 铁骑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朔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写出了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1952) 。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语言生动平易,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认为是建国初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时期所写的通讯、报告,大都收在鸭绿江南北和万古常青中。停战后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1956 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 、 茶花赋 、 香山红
7、叶 、 泰山极顶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杨朔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海市小序 )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 “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东风第一枝小跋 ) 。明确地提出了“以诗为文”的主张,他的散文,弃“直说”而重“比兴” ,通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重视整体的构思,意境的点染,具有浓郁的诗意;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起伏跌宕;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外国语词、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度。二、写作背景:1938 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
8、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0 年 8 月,为粉碎日军的 “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 100 多个团、约 20 万兵力,在绵延 5000 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攻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三、基础知识:1、生字生词:gu yn si ji so zh s cho轨道 陨落 左腮 脸颊 骚乱 掷弹筒 宿营 老巢2、多音多义词:宿(s) 宿舍、 (xi) 星宿、 (xi) 住一宿;没(m) 淹没、 (mi ) 没有; 勒(li) 勒缰绳、 (l) 敕勒歌 3、形似字:颊:(ji)脸颊;挟:(xi)要挟;晌:(s
9、hng )晌午;响:(xing )响应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脉络: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2、文章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明确:离开大队 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解开悬念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3、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耐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4、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
10、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明确:从我方看坚定革命信念、英勇无畏、勇敢机智、人民支持;从敌方看貌似强大、实质虚弱五、品读课文1、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明确: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2、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明确:崇敬,钦佩,赞美。3、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找出句子、词语来品读品析。: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明确:“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
11、马走下河去。 ”明确:“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敢的钦佩。: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明确: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4、如何理解“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明确:说明我们的战士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较强的战斗素养。这也是我们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六、文章主旨:这篇课文内容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
12、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七、写作特色:1、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2、语气舒缓、亲切,如话家常。【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5 分钟)一、给加粗的词语注音后悔( ) 俯拾皆是( ) 简陋( )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 孤苦伶仃( ) ( ) 无缘( )够呛( ) 模糊( ) 轮廓( )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 耕耘( ) 白面馍馍( ) 轨道( )陨落( ) 矮汉子( ) 左腮( ) 炮羊肉( ) 脸颊( ) 骚乱( ) 掷弹筒( ) 捣毁( )老巢( ) 宿营( ) 重阳( ) 坐骑
13、( )冲床( ) 星宿( ) 觉悟( ) 淹没( )二、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列几句话中加粗词语的理解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过的最长的距离。答:_ _。2、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也没有笑过。答:_。3、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答:_。三、仿写一个比喻句,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 , ;诚信好像那夏日的微风,失去它你将难当酷暑。四、
14、修改下列病句,并写出病因: (1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病因:( )改正: (2 )观点正确、材料丰富、语言通顺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病因:( )改正: 五、 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记叙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答: 。六、课内巩固阅读: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 ”以外,所有我在上
15、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
16、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
17、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 红的” 。1、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母亲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答:_ _。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 理解得并不深刻”?答:_。3、作者立下了怎样的誓愿,实现了吗? 为什么?答:_。4、你认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七、课外迁移阅读:特殊的考试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子欲养而亲将不待,女孩儿欲哭无泪: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父亲安顿在家里,叮嘱母亲悉心照料,然后到一家家医院去应聘。当走进
18、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视的目光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恳请能马上工作,拯救危在旦夕的父亲。女孩儿的孝心感动了院方,医院破例未经考试便留下了她,说是试用一个月。女孩儿拼命地工作,只要能顺利通过试用,四千元的月薪不仅维系着父亲生的希望也是她美好未来的开端。她的勤恳努力终于赢得了信任,半个月后,护士长便分派她作高级病房的责任护士,独立承担一位肺癌患者的治疗护理。执行医嘱时,女孩儿惊呆了,医生曾经给父亲开出的,就是这样一张相同的处方:一种进口的化疗药物,三百多元一支,每日一次静脉注射三支。女孩儿镇静地忙碌着,谁也看不出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那种粉末状的药物溶入
19、生理盐水后仍然是无色透明的,一瓶澄清的液体,谁也看不出配药前后的区别!然而治疗室内,只有她一个人。三支药紧紧地攥在女孩儿手里,她觉得那就是父亲的生命。只要她每天下班后回家执行化疗,她那慈爱的父亲,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一切,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女孩儿迅速地藏起了三支药,将生理盐水放入治疗盘,面色平静的将它端进了病房。“爸,护士给你换药来了。 ”陪护的是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儿,一声轻唤,让她的心一颤:躺在床上的,也是命悬一线的父亲。 “这种药有特效,用了它咱就好了。 ”温柔的声音在安慰着父亲。端着治疗盘的手微微地颤抖了,她就用颤抖的手,将输液管从滴空的药瓶内拔出来,插到了那瓶盐水里。只耽误一个疗
20、程,她硬着心肠想,只要他们发现没有效果,马上会换另一种药物,反正病人有的是钱。可是一回到治疗室,女孩儿就瘫坐在椅子上。她想象着接下来的场面:推开门,若无其事地走进值班室打开换衣柜,将三支药放在自己的手包里突然就打了个寒噤,像是刚刚挣脱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清醒了,清醒地意识到:那段路每走一步,都将践踏自己清白的良心。只是几分钟,却仿佛挣扎了一个世纪。女孩儿鼓足勇气叫来了护士长,嗫嚅着承认:“12 床正在滴注的盐水里,我 我没有配药”护士长绽开了一个欣喜的笑容:“真的吗?你连这个经验都有呀?我正想提醒你呢,化疗之前,如果患者正在输液,必须用盐水冲净管中的残留药物。 ”没容女孩儿再说什么 ,护士长向她
21、竖起了大拇指:“ 你真棒!”女孩儿的试用期就在那一天提前结束了,院方同她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还预支了半年工资让她给父亲治病。女孩儿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向着决定她命运成全她孝心的人们,深深地鞠躬致谢!后来女孩儿才知道,那其实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所有的一切都被护士长尽收眼底,只要那三支药放进手包,等着她的必将是被炒的命运。慎独,那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因为有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注: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1、整体感知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写在下面的空白处试用( )坦白( )2、选文第五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人
22、物的方法?揭示了女孩儿怎样的内心世界? 3、怎样理解选文第六段中加点的“那段路”的含义? 4、 选 文 的 第 九 段 运 用 了 哪 种 表 达 方 式 ? 有 什 么 作 用 ? 5、 结 合 实 际 , 谈 谈 这 场 “特 殊 的 考 试 ”给 你 带 来 的 启 示 。 ( 50 字 左 右 )【试题答案】一、hu f lu tu zhu lng dng yun qing m ku mng l yn m gu yn i si bo ji so zh hu cho s chng j chng xi ju m二、1、五里路并不能算是很长的距离,然而母亲却一生都未能够走出过这五里路的距离。
23、母亲一辈子也未离开过家乡,未离开过自己的家。特别是结婚以后,母亲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她把自己一生的时光都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这个家、贡献给自己的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然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2、由于年幼时不懂得珍惜母亲的关爱,对苦难生活的记忆远远比母亲的印象深刻。而从没想到,家境贫寒,儿子远离身边,为了艰苦的生活母亲几乎操碎了心,那么,笑容从何而来呢?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这个家,给了自己的孩子,她在生活中承受了多么巨大的苦难与压力呀!这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包含了儿子多少的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的悔恨!3、这句话表达了作
24、者对母亲的款款依恋,同时也渗透出一丝的悔意,绝不该离开母亲。这是作者一生的悔,永远的悔,令作者心痛不已的悔!三、参考示例:诚信好像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四、 (1)病因:语序不当; 应将“改正错误”与“认识错误”互换位置。 (2)病因:主语部分从正面说,谓语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说,前后不照应; 后边不改,改前边, “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丰富,语言是否通顺” ;或前边不改,改后边, “是衡量好文章的重要标准” 。五、罗曼罗兰 ;米开朗琪(基)罗(有错字该空不得分)示例:1824 年 5 月 7 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 ,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
25、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所写内容可以从三位名人的事例中任选,事例典型,语言简明、通顺)六、课内阅读:1、无尽的思念与后悔。 2、仅有的记忆就是有关“吃 ”的问题,而对于母亲的记忆很模糊。 3、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没等实现,母亲就已永远的离去了。 4、 “难解”是说自己从未真正的留意过母亲,年幼无知, “易解”是说如此简单的道理早该懂得,早一点懂得孝敬母亲。七、课外阅读:1、藏药(或偷药) ,录用(或通过考试,或考取) 。2、动作描写,揭示了女孩儿紧张(或害怕)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3、 ( 1)指从医疗室到值班室的那段路;(2)丧失(或违背)职业道德和践踏自己良心的那段路。4、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的中心。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结合实际谈启示,语言表达通顺,字数在 50 字左右。可以从“要有孝心和善心” “不能损人利己,不能违背职业道德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良心”等方面去谈,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参考示例:当面对自己的私心或某种诱惑时,我们一定要以自己的良心来监督自己 的所作所为,坚持道德标准,不能损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