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落霞与孤鹜齐飞浅谈作文教学中“双主”作用的发挥落霞与孤鹜齐飞2浅谈作文教学中“双主”作用的发挥【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优化作文教学的问题,提出了要在作文教学中同时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恰当发挥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词】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法 取法【正文】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始终在培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指向高考的应试作文,一样可以灵思飞扬;戴着脚镣跳舞,一样能舞出沉郁顿挫的“杜甫”!关键要得法,“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同时,应试作文有其特殊性,有较强的目的性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双主”作用,让老师的主
2、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出来,让“落霞与孤鹜齐飞”。一、法“境界”,在“导趣导向”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导趣的“上法”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面对应试作文,往往有急功近利的想法,难免心浮气躁,茫然失措。这时候,需要老师以“学习的境界”来激励学生。王国维认为:“有境界则高,无境界则低。”作文导法引进“境界”说,正是想借境界的宏阔高远来激发学生应试写作的理智动机和内趋力。应试写作的三维目标境界:第一重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谓知识齐备);第二重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谓事理通融);第三重境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
3、山着意化为桥”(谓能力自如)。学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为应试而写。这样的学生,目标明确为了高考作文不要拉后腿。他信任老师,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一一完成,做事中规中矩,写作四平八稳,这样的学生,能在高考中拿到 4045 分的基本分。第二重境界,为未来人生而写。这样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老师的指导,他会主动思考自己的不足与需要,然后根据内需,自觉订立一个自我提高的计3划,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他会不断调整、完善。他的目标不仅盯着高考,更为了将来。这种学生会在高考中拿到 4655 的分数。第三重境界,为体验纯粹的写作之乐而写。这样的学生,他整个写作过程是不断体验创新的快乐、超
4、越自我的快乐的过程,他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他不刻意追求高分,心境平和,动力持久。这种平和的心境是获取满分的保证基础,也是和谐人生的保证。“境界说的激励效果是明显的。二、法典章在“导源”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法典章,即取法于典范文章。通过调查,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最根本的是缺乏得法的阅读。老师了解了学生缺的是什么米,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取法乎上”的引导。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感受性情文章、性情人生,勤奋开垦阅读体验的自留地,让自留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成为独领风骚的风景线。精选典范文章,提供阅读书目。美国教育部向中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包括文学、哲学、天文、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等各
5、领域代表作。当我们向学生推荐读书书目时,也应当多维度多视角,并要注重思想性。王蒙先生关注学生写作,特编写了课外语文读本,颇受欢迎。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集经验学养,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也为中学生专门编写了青春读书课,由北大教授钱理群作序,是中学生阅读的上佳食粮,体现了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说明,老师在辅导学生阅读方面有发挥空间。在如何读的方面,可按照以下策略来操作。1、立足现有资源,读典范课文,学会旧文新读。经典课文,经过大浪淘沙的检验,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我们在复习时,可针对文言课文,做温故知新的解读。(1)旧文新读,要注重文化思想的积淀。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
6、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思辨能力是中学生的软肋。根本的原因:一、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独立思维,没有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二、没有积淀丰厚的文化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4学生吸纳前人的思想精髓,关注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结晶。(2)旧文新读,就要注重思维立意的训练。从翻新入手:例如重读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即历史上有名的赵威后。齐使来访,赵太后先问岁,再问民,最后才问候齐君,引起了使者的不满。而赵太后从容应答:有岁才有民,有民才有君,岂可本末倒置?一席话,令齐使哑口无言。可就是这位见识高远的
7、智慧女子,在子女问题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且还错得很顽固。赵太后的事例恰可从反面论证 03 年高考作文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还可用于论证 04 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语言与沟通”“派人质”事件,要想得到解决,关键要沟通。从不同角度入手。触龙的角度国家大事,不辞辛劳;不畏强权。赵太后的角度父母之爱,不能狭隘,要 “计深远”。从沟通技巧的角度说话看对象;动情晓理;沟通要有同理心;巧妙打开僵局等等。老师引导示范以后,可由学生从文言文中选择 20 篇,思考每篇文章的思想内涵,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至少 5 个观点,挖掘出至少两个事例材料。2、立足于时代前沿,读时文新闻,说评结合,培养敏锐的触觉和眼光
8、。我们的传统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三学生应读报,读时评,关注社会,关心民生,事事懂得思考、分辨。还可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说新闻、评新闻,将读与口头表达结合,达到积累、思考、表达几个方面的训练提高。笔者坚持这种做法。这个时候,往往是语文课堂最热烈最激动的时刻。3、立足于用,读写结合。学了报任安书,学生对司马迁忍辱负重以完成史记的人生选择印象深刻,就让他们结合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写司马迁的人生境界。老师还可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有展现成果的机会。如开辩论会、演讲比赛、现场口头作文大赛等等,展示自我,互相激励,共同营造读写说的热烈氛围。经过一轮阅读积累、思维训练之后,学生
9、在写应试作文时,从材料的新颖丰富、立意的宏大、思想的深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例如一位学生这样写话题作文“规矩”:“规矩,是一种举止从容、心灵丰盈的成熟;规矩,是一种道德的外化形式,高修养的表现;规矩,是一种尊敬他人,知书达理的文明”,并立了三个分论点智者懂规矩;仁者懂规矩;爱者懂规矩。将智、5仁、爱这些传统文化因素自如地引入到文章中来,为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色。写“顿悟与苦修”的话题,也是为了让学生加强文化积淀。学生也写出不少有深度的好文章,例如尘世中的苦修。三、法章法在“导法”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章法,指的是作文成章的法则。写文章,犹如筑高楼,讲究框架整体。然而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往往缺
10、乏“框架”观整体观,将作文技巧理解为记诵名句名段名篇,培养出来的充其量是“泥水匠”而不是“建筑师”。梁启超说:作文教学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教师要树立框架章法观,运用章法指导作文教学。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先有章法,而后创出新法,自能作文,从而发展写作技能,这是我们应追求的教学境界。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应试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四、法批评在“导评”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作文批改语之曰“作文批评” ,是借用了文艺批评的说法。它不是
11、一般意义上的批评,而是站在较高的视点上窥视学生的写作走向与个性特征,从而给予较高层次指导的一种作文批改。教师还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将“批评”视作一种双向交流的动态活动,真正了解学生的心声与写作进程中的困惑。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使写作指导步入“从心所欲”的自由王国。老师要特地安排一些作文自评课,让学生自主把握作文的评改。学生评改作文,可自改自评,也可互改互评,还可全班同学共同改一篇或一个片段。如学生写“规矩”这个话题,懂得化用所学课本中的信陵君事例:讲道德不能脱离懂规矩。古代有一位礼贤下士的贤者信陵君,他在行为细节上极其讲究。有一次,他为求得贤士侯生,亲自坐马车去迎接,他空出了
12、左边的座位,态度恭敬地接见侯生。侯生身份低微,但他毫不客气地坐上了马车。曾经几次三番地为难信陵君,故意对信陵君不恭。但信陵君始终面色祥和。最终令侯生佩服。如此礼贤下士之人,许多贤者都为他的宾客。正因为信陵君懂规矩,获得国民对他很高的评价。他的礼贤下士思想流传至今,已成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同学们经过讨论,将上文改成:信陵君是位贤者,公认的贤者,他懂规矩。求贤士,须尊贤士,亲驾马车6迎侯生,虚尊位以待侯生,他懂规矩!求贤士,须诚心,侯生坐尊位而不让,且途中访友,与友久谈于市,有意为难,信陵君“面色愈和”,他懂规矩!求贤士,须为之正名,信陵君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于侯生,为侯生奠定名望的基础,使满座皆惊,他懂规矩!这样有道德更懂规矩的君子,侯生能不为之折腰,为之效命,甚至为之舍生吗?天下人能不为之倾倒,争相归依他吗?学生在修改过程中,真正学会了如何引用事例,紧扣论点来分析,以及如何挖掘出事例的文化深度出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这始终是一个大家关注的热点命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落霞与孤鹜齐飞”,上下求索,创出一片新天地。【参考书目与资料】 1、理性备考高考作文 2、“建构知识”之探究 3、学生主体性教学的误区与对策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