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4 春风学 习目 标1知识能力: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粗犷、壮美的特点。2过程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感知北国春风的雄壮美。了解描写景物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 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重 点难 点重点:读懂课文,感受自然美、语言美 ,领会作者感情。难点:感知北国春风的雄壮美。教法选择 诵读法、启发点拨法、学导式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完成练习册 1、2 题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教 学时 数 2 课时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备课总数 第 16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
2、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一、激情导入,创设情景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二、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三、指导学生先学1. 借助配套练习册中的“导航塔”内容,了解作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 检查预习情况,识记课文中生字生词,阅读课下注释。3. 听课文录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4研读赏析课文内容。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1.了解作者:本文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林斤澜(19232009),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春
3、雷、山里红、矮凳桥风情、满城飞花,散文集随缘随笔、事故故事。林斤澜是中国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大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专业作 家。 2学习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褒(bo)贬 飘拂(f) 塞(si)外 冰碴(ch) 耗(ho)子 乍(zh)暖 刮折(sh) 靸(s)鞋乍暖还寒:刚开始暖和,又还感到寒意。乍,刚刚开始。褒贬:评论好坏。 将息:将养,休息和调养。3.听课文录音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 听歌曲,体会歌中体现的情感,听导言,产生求知的欲望。2.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3.看屏幕, 明确学习任务4.自主查找。5.回答补充,了解作者。6.认清字形,读准字音7. 听录音,自由
4、读、个人读、集体读。1. 课前播放歌曲北国之春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入新课,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多媒 体出示目标3.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4.巡视督察。5.多媒体出示作者。6.课件出示字词7.播放录音指名朗读。评价指导。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4研读赏析:(1)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一、第 13 自然段:北京春天短、风沙大;二、第 4 自然段:怀念江南的春风;三、第 511 自然段:北 国春风之美)(2)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其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品质。)(3)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 (不是,一开始贬抑,北方
5、没有真正的春天,后怀念江南春风,形成对比,用 欲扬先抑的写法。 )(4)第 5 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别样的体会”是什么?(设问,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别样的体会”是北京的春风另有一种有别于江南春风的雄健有力的美。 )(5)学生齐读 69 段。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一夜之间,春风如 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 大、粗犷、苍劲、难以遏制的气势 。 )时间:“一夜之间” 、 “忽然”范围:“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动作
6、:“扑” 、 “漫” 、 “插” “灌”声音:“呜呜吹号” 、 “哄哄呼啸” 、 “撒拉撒拉感觉:“如无数的针扎”(6)如何理解江南的春天“有死耗子味”?(这话是说霉味很重,叫人恶心。这是从北方人的角度看待南方的春天。其实是为了衬托北方的春天。 )(7)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深化主题,点明中心。)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多媒体出示当堂检测 。七、板书设计:春风 (林斤澜)厌恶怀念喜爱(北) (南) (北)对比抑扬8.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9.回顾全文,小组讨论探究。10.交流思考讨论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11.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12.学生小组内讨论、更正。13.自主练习,回答明确。8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评。9.巡视指导,引导讨论探究。10.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明确。同时多媒体出示 。11.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引导,补充明确。同 时多媒体出示。12.教师点拨引导。13.多媒体出示,指名回答。作业设置 1.书写字词。 2.完成练习册 37 题。 等级评价(A/B/C/D)教学反思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