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寒假训练 09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2019 浙江卷(11 月) 】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 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 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解析】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 错误;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是倒置,例如在英吉利海峡,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但其数量大于浮游动
2、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B 错误;海洋中的含碳量是大气圈含碳量的 50 倍,但 CO2在大气圈和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而相互交换,如果大气圈的 CO2发生局部短缺,水圈溶解态的 CO2就会更多地进入大气圈,同样,如果水圈里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光合作用耗尽,也能及时从大气圈中得到补充,C 正确;虽然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 71%,但其初级生产量却只有陆地的一半,D 错误。【答案】C2 【2018 海南卷】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
3、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 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 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 正确;由 B 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 错误。【答案】D3 【2016 全国卷 III】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
4、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典题温故2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由题意可知鹰可以捕食黄雀,而黄雀是螳螂的天敌,黄雀减少螳螂会增加,而螳螂又是蝉的天敌,所以蝉的数量下降,所以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了蝉的数量,A 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反复利用,B 错误。鹰的迁入又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 正确。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鹰的迁入并没有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 错误。【答案】C1 【2017-2018 学年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等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
5、,正确的是()A生产者都可以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水、空气、热能、无机盐等2 【2018-2019 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3 【2018-2019 学年黑龙
6、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下图表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4 【2017-2018 学年浙江省 9 1 高中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A图中共含有 3 条食物链 B鹰占有 4 个不同的营养级C变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恒温动物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5 【2018-2019 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一中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D过程以 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6 【2018-2019 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 1 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 kcal/(m2年);图 2 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 3 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据图 1 可知,在入射的
8、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 1%左右B据图 2 可知为分解者,相当于图 1 中的 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图 3 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 1 kg,至少消耗 A 约 25 kgD据图可知,图 1 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 2 中的,相当于图 3 中的 A7 【2018-2019 学年四川省重庆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乙中 a、a 1、a 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 1、e 2表示呼吸消耗量)()4A
9、a+bcde 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 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Cb 和 d 之一可代表生产者死亡后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 c1中8 【2018-2019 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一中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9 【2019 届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
10、普通荔枝园的 2 倍。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10 【2018-2019 学年广西省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5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 CO2B光合作用是 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C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 CO211 【2017-2018 学年江苏省海门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
11、研】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可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用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的能量来自鸡粪沼液12 【2017-2018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某些灯蛾种类也能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的捕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B蝙蝠与灯蛾发放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C蝙蝠与灯蛾
12、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13 【2018 届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高三 12 月联考】图 1 所示为某农场几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 ,图 2 为其中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对应图 2 第二营养级的是_。(2)图 2 中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_,人工补充饲料的目的是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传递的效率是_。(3)分解者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等有机物,释放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被生产者利用,原因是_。6(4)若丙依据乙的气味去猎捕乙,乙依据丙的气味躲避猎捕,则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往往是_,丙和乙
13、的这种关系说明信息能_。14 【2018-2019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狐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2a)。植物 田鼠 狐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表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_,其作用是_。(2)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传递效率是_。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_。(3)生产
14、者固定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生产者_。7寒假训练 09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解析】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A 错误;由于草属于生产者,所以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但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但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属于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 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空气和阳
15、光等,D 正确。【答案】D2.【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太阳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长需要从无机环境中吸收无机物质,A 正确;黑藻属于真核生物,B 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C正确;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前者是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后者是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D 正确。【答案】B3.【解析】大量捕捉蛙,短期内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水稻虫害严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A 错误,B 正确;大量捕捉蛙,蛇因蛙的数量减少而捕食的鼠的数量增多,因此短期内
16、,蛇的数量会基本不变,而鼠的数量会迅速减少,C、D 错误。【答案】B4.【解析】图中共含有 4 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蛇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A 错误;鹰占有 3 个不同的营养级,分别是第 3、4、5 营养级,B 错误;恒温动物细胞代谢旺盛,呼吸消耗的能量多,而变温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少,因此变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恒温动物,C 正确;若兔大量减少,鹰会通过捕食较多的蛇和相思鸟而维持生存,所以其数量不会大量减少,D 错误。【答案】C5.【解析】图中、和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
17、的,A 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过程固定的能量,B 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C 错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均以 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 正确。8【答案】D6.【解析】照射的太阳能能量是 1500900,其中有 1485000 没有被利用,因此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 15900,约占照射能量的 1%,A 正确;能量金字塔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图 1 中的 A 是分解者,B 错误;最高营养级增加 1 千克体重,最少需要生产者的条件是:食物链最短,传
18、递效率最大(20%) ,即 120%20%=25,C 正确;图 2 中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生产者,图 3 中,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D 正确。【答案】B7.【解析】流入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此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d+e,A 错误;c 1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B 错误;图中 a 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 表示呼吸消耗量,c 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b 和 d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 正确;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其所同化的能量(c 1) ,D 错误。【答案】C8.【解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
19、作用和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A 错误;生物群落中的物质还能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B 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错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 正确。【答案】D9.【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A 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果树只能利用鸡粪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B 错误;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 正确;该荔枝园还需要给鸡投放饲料,因此,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包括荔枝树固定的太阳
20、能和给鸡投放的饲料,D 错误。【答案】C10.【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A 错误;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 正确;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 错误。【答案】C11.【解析】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A 错误;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是生产者,B 错误;用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 正确;小球藻制
21、造有机物时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D 错误。【答案】C912.【解析】蝙蝠与灯蛾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共同进化,A 正确; 蝙蝠与灯蛾发放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根据题意分析,蝙蝠发放超声波确定灯蛾的位置,灯蛾也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说明 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正确;蝙蝠与灯蛾之间是捕食关系,因此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D 正确。【答案】B13.【解析】 (1)依题意和分析图 1 可知,三种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即丙以乙为食,乙以甲为食,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所以图 1 中对应图 2 第二营养级的是生物乙。(2) 图 2 中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22、)固定的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能量。人工补充饲料的目的是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提供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a 2十 r1),由第二营养级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b2,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传递的效率是b 2/(a 2十 r1)100%。(3)分解者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等有机物,将其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或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因此不能被生产者利用。(4)若丙依据乙的气味去猎捕乙,乙依据丙的气味躲避猎捕,则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往往是双向的,丙和乙的这种关系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
23、案】 (1)乙(2)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能量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提供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 2/(a 2十 r1)100% (3)不能热能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或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双向的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4.【解析】 (1)表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消费者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2)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传递效率=7.50108/2.451011=0.31%。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能量金字塔。 (3)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答案】 (1)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及消费者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2)0.31% 能量金字塔(3)生长,发育,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