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问题 2009 年第 6 期G1G2G3 G4G5G6G3G7G8G3G9GAG3 GBGCGDGEG3 GFGBGDGEG3 GFG10G11G12G8G13G3 G9GAG3 G14GBG15G16G17G18G19G3 G1AG1BG3 G1CGBG3 G1DG1EG3G1FG20!“G3 #$G3 #G1F!G20$G3 “%G3 G1F 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 , 而这种依赖性正在被外商直接投资所打破 。三 、 模型设定 、 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1.模型设定遵照 Sun (2001)、 Zhang 和 Song (2000) 以及 Wang (2007) 等
2、的做法 , 将出口水平表示为 FDI、国内投资 、 汇率以及东道国经济绩效的函数 , 构造模型如下 :Exportt=f (FDIt-1, Investment_domt-1, ERt-1, gt-1)其中 Exportt表示出口 , FDIt-1, Investment_domt-1, ERt-1, gt-1分别表示上一期的外商直接投资 、 国内投资 、 汇率水平和代表东道国经济绩效的指标经济增长率 , 之所以选择为一期滞后项是考虑到有实证研究表明出口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 , 主要是由其前定变量决定 , 由一国的资源条件及历史环境所决定 。 同样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持选择这些变量 。 国
3、内投资能够使得当地企业完成技术能力的升级和效率的改进 。 作为结果 , 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 实际上 , 大量关于出口决定因素的研究都证实了国内投资可以作为出口绩效指示器的结论 , 而出口同样受汇率因素的影响 , 本币的贬值倾向于增加出口 (Zhang 和 Song, 2001)。2.数据来源本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 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经济年鉴 、 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年鉴 的相关各期 , 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国际金融统计 (IFS) 的相关各期 。3.计量方法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异方差性 , 对计量模型采取取对数的形式 , 计量模型的
4、设定如下:Log (EX)t=0+1Log (FDI)t-1+2Log (ER)t-1+t(1)(1) 式中 , EX 表示出口值 , FDI 采用实际利用的 FDI, ER 表示汇率 , 用每单位外汇的人民币价格表示 。 估计方法为 OLS。 出口值用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 实际有效汇率采用来自 IMF 的 REER。预计 Log (FDI)t-1和 Log (ER)t-1的被估参数的符合为正 。值得关注的是 Log (FDI)t-1, 它表明的是出口相对于前一年的 FDI 的弹性 。 而汇率的一阶滞后结构的采用主要是考虑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口需求对价格变化存有一个时滞的现实 。 同时加入
5、 1 个虚拟变量 D1, 该变量 2001 年以前定义为 0, 2001 年 (含 2001 年 ) 以后定义为 1, 以考察我国加入WTO 的入世效应对上述关系的影响 。为了评估 FDI 对国内所有企业的出口影响 , 模型 (1) 的解释变量采用国内所有企业的出口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估计 , 用 EX (D)t表示 。 另外模型 (1) 的两个个变体被用来进一步估计出口和 FDI关系的特性 。 首先 , 将被解释变量被分为两组 : 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 其次 , 根据 FDI来源国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分离以考察 FDI 来源国和出口绩效表现的关系 。四 、 实证结果与分析估计结果如表
6、3、 表 4、 表 5 所示 。 表 3 模型 (1) 的计量结果显示 FDI 的系数为正并且具有统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93-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年第 6 期计上的显著性 , 证实了在 1983-2006 年间 FDI 对我国的总体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假说 。 在数量关系上 , 增加 1%的 FDI 能够引领增加下一年 0.47% 的 出 口 增 长 。 这一检验结果同 Sun( 2001) 、 Zhang 和 Song ( 2000) 以 及 Wang(2007) 等的检验结果相一致 , 表明外国跨国公司在促进我国的出口增长方面确实做出了贡献 。变量 Log (FDI)t-1在模型
7、 (2) 中仍然显著 ,该模型代表了以国内企业的出口份额作为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 。 从模型结果来看 , 证实了外部性的存在 , 即通过引进 FDI 改善了国内企业的出口 , 这同 Buckley 等 (2002) 的结论相一致 。重要解释变量实际有效汇率的符号为负 , 这与 Zhang (2000) 等的结论相一致 , 表明人民币的贬值能够促进出口 , 但由于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 因此对结果需保持足够的谨慎 。 但从表 3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对出口价格的反应程度要大于我国全部出口的平均值 。 虚拟变量 D1 的参数估计值为正且在统计上高度显著的结果表明 , 在我国的确存在一个 “入世 ” 效应
8、 , 即我国加入 WTO 以后 , 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步伐明显加快 , 相应地入世后出口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表 4 显示的是 FDI 对不同种类产品出口的影响 , 分别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Log (EX (L)t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Log (EX (C)t。 虽然 , 单独检验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 FDI 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而不是检验总体 FDI 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 其效果会更好 , 但鉴于数据的不可得性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表 4 所示 , 总体的 FDI 对分组的我国出口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更有意思的是二者参数大小方面的差异 。 FDI 变量参数的大小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
9、业而言要大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 这同Wang (2007) 等采用 1983-2002 年数据所做的结果正好相反 , 表明数据并不支持 FDI 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的假说 。 对这一结果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我国入世后 , 随着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步伐的加快 ,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升级 , 使得FDI 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促进效应逐渐变大 , 这同王雪珂 (2007)基于行业差异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结果相一致 。从表 5 可以看出 , FDI 的系数的对于所有的分组都是正的并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 由于本分析中使用的被解
10、释变量是我国全部的出口 , 因此无法对 FDI 通过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还是通过对本土公司的溢出效应对我国出口的正向影响进行区分 。 但来源于西方国家的 FDI 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要明显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94-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年第 6 期小于来源于东亚国家或地区的 FDI (中国香港 、 澳门地区和日本 ) 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 这与 Wang(2007) 等的结论相反 ,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地理比邻和文化趋同因素对二者关系产生的影响 。五 、 结论及建议笔者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商品出口增长及出口结构的关系 , 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整体的出口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11、 这种出口扩张不仅包括外资企业分支机构的出口增长 , 而且包括由于外资企业分支机构存在的外部性效应所引致的本土企业的出口增长 。 同时 , 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力要大于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力 , 这表明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 。 此外检验了 FDI 来源地的不同对我国出口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部分印证了以往的传统观点 , 与来自东亚主要是中国香港 、 中国澳门和日本的 FDI 不同 , 西方跨国公司的在华直接投资一般都是国内市场导向的 , 较少关注出口方面 。 最后 , 对 “入世 ” 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 , 随着我国加入 WTO, 我国融入国际贸易
12、体系的步伐明显加快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国近几年来外贸的急剧扩张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 , 有必要适当调整 FDI 的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 。 在引导 FDI 流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同时 , 应当特别重视对外资企业规模和出口地位的培育 , 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而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向高技术产品结构的迁移 。 同时 , 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 , 一方面要积极利用 FDI,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发挥本土要素的比较优势 , 注意加强国内相应产业链及配套网络的建设 ,加快跨国公司技术向本地的转化 , 努力创造和切实实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规则 , 做到对所有的投资者一视同仁 , 对内资和外资企
13、业同等对待 。注释 :遵照 Zhang 和 Song (2000)、 Sun (2001) 以及 Wang (2007) 等的做法 , 为了避免模型的遗漏变量问题 , 我们在最初的模型估计中加入了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率的滞后项 。 但在绝大多数的初始估计中 , GDP 的增长率对出口的影响都不显著 , 而国内投资一般在统计上也不显著或者变量的符合错误 。 考虑到以上问题和这两个变量同 FDI 之间的共线性 , 故将这两个变量从估计的计量模型中删除掉了 。参考文献 江小娟 , (2002) 中国的外资经济 对增长 、 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晓钟 、 张小蒂 , (20
14、06) “我国得自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利益分析 ,” 国际贸易问题 第 11 期 。陈继勇 , (2004) 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 , 人民出版社 。沈坤荣 、 田源 , (2002) “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 管理世界 第 11 期 。宋延武 、 王虹 、 邓小英 , (2007)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结构和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 国际贸易问题 第 5 期 。王雪珂 , (2007)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 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 ,” 国际贸易问题 第 11 期 。王永齐 , (2005) “外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 国际商务
1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第 4 期 。Buckley,P.J,Clegg, J., Export growth; Export structure; FDI origin!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Construction of Evaluating-Early-Warning Index System for the Economic Security in ChinasRetail IndustryJIANG Hong ZENG Qiang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fruits on industry security, this pap
16、er establishes thecorresponding secondary and third class indicator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development security,control security, structure security and interest security, and initially constructs the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syste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etail industry opening-up on economic security.Keywords: Retail industry opening-up; Foreign retail industry; Industry security; Evaluating-ear-ly-warning index system本刊启示按照新闻出版制度的要求 , 本刊在审阅和刊登作者学术文章的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 若有院系学术研究的会议 、 信息宣传等合作事宜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国际贸易问题 杂志社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