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高校生源地区性差异的教育辅导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4505162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高校生源地区性差异的教育辅导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高校生源地区性差异的教育辅导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高校生源地区性差异的教育辅导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高校生源地区性差异的大学生教育辅导策略研究朱丽华 徐兴奎(山东建筑大学,济南,250101)摘 要 :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源的地区性差异是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对于高校师生而言,首先要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合理分析它在学生成长以及教育辅导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应该在教育辅导方面有的放矢的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引导和帮扶,多渠道地帮助学生成长。关键词 :地区性差异;大学生成长;教育辅导近些年来,我国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生源越来越丰富,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学生之间差异也越来越大,这些差异有生源地的差异、有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有民族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为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挑战。合理科学

2、的分析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把握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进行引导、辅导,将会有助于大学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一、生源地区性差异在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每个人的性格除了遗传因素外,与他成长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已经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得到证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必定表现出他们所生活的地域、环境所特有的人格特征。作为高校大学生来说,这些地区性差异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表现也很明显。具体来看,高校生源的地区性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同省份学生性格特征在发展方向上的区别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南北文化的差异,在当代

3、中国依然有“南方人精明,北方人朴实”的说法。在学生当中这种差别虽然不明显,但也还是确实存在。南方的学生商业意识比较强,思想比较开放和前沿,发散思维比较强,比较灵活。而北方学生政治意识相对较强,比较固守传统观念,尤其是山东学生受孔孟之乡的这种传统影响较深,比较恋家,不愿到太远的地方去发展。因此,在大学期间不同省份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社会工作、就业择业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二)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学生在心理发展上的区别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经济发展程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南方北方差异,平原山地差异,东部西部差异导致的贫富差距十分明显。贫富差距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来看,甚至是造成

4、其他各种差异的根源。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同学在自信心、交友、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明显,而且生存和学业之间的压力选择非常大。而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同学在学校期间也容易犯虚荣、不思进取、依靠父母等不良心理。(三)不同生源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区别众所周知,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很大的差异,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地区这种差异非常明显。这势必造成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的基础、方式方法等方面。这些差异不仅仅在大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存在,而且在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的后续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无疑将对高校在教学方面带来一定的问题,进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习基础的薄弱,

5、使他们与来自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差距,加上对现行的教学方法的不适等,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重视这些差距,不给予学生在这些现存的差距面前以科学的引导和正二、基于生源地区性差异的大学生教育辅导策略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这是一种客观事实。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有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处理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正确的教育辅导使学生的这些差异成为暂时差异,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顺利成长。(一)情感认知层面的辅导大学生都是具有极强的自我认知能力的人,他们

6、能通过丰富的渠道和手段去感知世界。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辅导过程中首先要帮助他们进行情感认知调适。要让大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并且能够从“求同存异”的角度上去理解并允许差异的存在。要旗帜鲜明的指出各种差异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引导他们从自身出发自我调适。对于经济经济暂时贫困的同学要帮助他们意识到贫穷只是暂时的,也不代表与其他同学各方面的差距,要自强不息用学习改变命运。对于地域产生的不同生活习惯,也引导同学们互相尊重和理解,相互从对方的习惯和挂念中吸收有益的东西。对于过于依赖父母的学生要树立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理念,明确人生道路只有靠自己才能更长远的道理。要让大学生从自我管

7、理着手,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学会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开展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个人的自觉就在于能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实践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自己成为会求知,会做事,会做人,会生存,会创造,会奉献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二)行为层面的辅导每一个大学生不管来自哪里,在他们升入大学之前对大学都有自己的一份向往和规划。但真正迈入大学校门之后,因为对大学生活、学习的规律认识不到位,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很多同学失去了方

8、向和动力。尤其是因为不同生源地带来的这些差异,更有可能成为影响他们大学学习的因素。因此,在大学期间要加强对学生行为层面的引导。大学教育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行为辅导策略。对于自卑、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并导致压力较重的学生可以采取团体辅导或者成长小组的形式进行引导和帮助;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要进行生活上的帮助,做到资困的同时还要励志;对于生活习惯差异等问题,要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磨合和交流,树立集体荣誉感;对于过于依赖父母不够积极上进的同学要主动安排他们参与、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和同学们的交流

9、;还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特别是邀请高年级或已经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进行现身说法,传递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生活方法,用身边的故事引导他们。(三)教师层面的帮助在大学里,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来自教师层面的帮助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通过和他们谈心、讲理想、谈人生,掌握规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的,对于大学生的地区性差异带来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为大学生这种差异的转变和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将会有利于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转变,全面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包子蛟 何芳 应仙环 毛敏. 高校大学生的地域性格差异分析J.科教纵横,2010,(5). 2王瑞芳,吴静.论和谐校园与大学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7,(6).3薛俊梅.高校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和辅导策略J.文学教育,2010,(9).4祝娟. 基于高校生源地区性差异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