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一)、下列句子各表现了文中人物怎样的性格?1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2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辑子过去了。( )3双喜拔前篙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4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
2、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指出下列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3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 )附:参考答案(一)、1热情好客,淳朴,无私。 2善良,淳朴,豪爽,风趣,好客。3聪明,能干,机智,热情,爽直。 4追求自由,厌恶封建教育,热爱农家孩子,渴望友谊。(二)、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二、类文阅读乡间的庙会林莽在华北
3、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 。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
4、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珞。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
5、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 。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唯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
6、楼 ,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
7、燕赵悲歌” ,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有删改)鉴赏要点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了儿时在华北农村赶庙会的场面。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却生活得乐观、积极向上;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问题探究1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2第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附:参考答案1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2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 ,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 “摇晃” 。这样,不
8、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3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 :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三、中考回应例 1 (2010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性学习。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1)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 。(3)上下联
9、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侧。解析 这道题是考查对联的有关常识。对联应该符合一些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用字不重复;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里所填词语应含有决心的意思,与“立志”相近;横批与上下联意思相匹配。示例 (1)发愤(发奋等) (2)博览群书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右例 2 (2010宁夏回族自治区)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 字数不超出 30 字)宁夏日报5 月 11 日讯 作为民航西北管理局“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建的 5 个机场之一的六盘山机场,以 2015 年为设计目标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2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30 吨的需要。设
10、计机型为波音 737 和空客 320 系列以下飞机使用,飞行区等级为 4C 级。经过三年多的建设,5 月 10 日 12 时 20 分,北京中心一架奖状 560 型飞机经过 1 小时 50分左右的飞行,安全平稳地降落在固原六盘山机场。这次试飞的成功,为机场 6 月 26 日通航奠定了基础。六盘山机场的投入使用,将成为打通固原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空中通道。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中的信息概括能力,只要认真阅读归纳概括即可。概括新闻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意义各要素,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示例 固原六盘山机场 5 月 10 日试飞成功,为 6 月 26 日通航奠定了基础。例 3 (2010广州)根据上
11、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袤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她低低地浮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A B. C. D解析 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整体感知,通读所有句子,了解所给材料的大意;再判断表达方式,找出写作顺序;然后找出标志性的词语或提示性词语;最后依次列出各句,通读调整。本段文字是一段描写抒情的句子,先描写明月,再抒发感情。答案 B